搜索到87篇“ 语用动因“的相关文章
从句后置型假设句的语法特征与语用动因
2024年
现代汉语从句后置型假设句是一种主要用于言域的语用性特殊假设句式。因使用非常规语序而语义关系不明,便强制要求使用假设标记,同时排斥推论标记,形成“……,如果……的话”这样的典型结构形式。其语体分布和假设标记显示了其书面化倾向,具有追补说明作用的从句可为主句所言提供适宜性条件。这种特殊语序假设句能在汉语中使用开来,外受西文翻译的影响,内则因凸显强调主句内容及与前后文保持语义连贯的语用需要。语用表达需求是假设句语序变异的主要原因。
张雪平
关键词:语法特征语用动因
基线/阐释理论视角下汉语左边缘话题结构的语义构建及其语用动因研究
汉语左边缘话题结构是指主谓结构之外、句法主语之左存在句法话题的语句。可进一步区分为左偏置构式、话题化构式、汉语式话题结构及论元分裂式话题结构四种类型。汉语是话题优先型语言,左边缘话题结构作为最常见的话题结构一直是汉语研究...
韩冰芹
关键词:语义构建语用动因
从词尾到助词——论助词“地”形成的语用动因
2022年
助词“地”是由词尾“地”演变而来的。助词“地”的演变过程是一种逆语法化过程,是语法化单向性的一个反例。这一过程历经类推、功能扩展、重新分析、功能再扩展等多个阶段。唐宋出现了一些新的描状结构,词尾“然”因用法限制,不能接在这些描状结构之后做词尾;因为类推机制起作用,词尾“地”取代了词尾“然”。宋代,词尾“地”因用法扩大,变得越来越不典型,在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下演变为助词。明清,随着描状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发展,在“体词性结构+地”构式中,助词“地”的意义也开始分化,由表状态发展到表方式、表数量、表时间和表列举等。无论是词尾“地”,还是助词“地”,其出现与发展演变的动因都是为了适应汉语状态表达法的需要。
石锓刘念
关键词:词尾助词
试论日本政治讽喻及其认知语用动因--从动物讽喻谈起被引量:1
2021年
讽喻介于反讽和比喻之间,兼具二者的功能于一身,即通过喻体的特征委婉地讽刺本体的某个问题。讽喻的语用功能符合政体主政议政、驳斥谬误之需,因此成为政治话语必不可少的修辞手法。日本政治讽喻多以“动物”为喻体,运用动物的某种特性“旁指曲谕”“旁敲侧击”“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本文以动物为中心,从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以及日本国会议事录抽取政治讽喻例句进行内容分析、描写性话语和认知语用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日本政治讽喻存在两个认知动因,分别是中国文化观念的影响和礼貌原则的内在驱动。
曹金波王雨浓郑宇飞
关键词:中国文化礼貌原则认知动因语用机制
名词谓语句的认知语用动因:类型学证据被引量:3
2021年
以往研究名词谓语句的主导思路是对谓语NP进行语义分析,以此发现其成立条件。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从汉语内部视角进行的考察,对该结构的形成理据探索还不够深入。本文基于类型学证据提出,名词谓语句的形成是认知和语用推理作用的结果。这一构式的语义结构类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类属关系和数量关系,其次是同一关系和空间关系。一种语言是否允准名词谓语句以及允准哪些类型既取决于文化制约下的语用策略,又取决于该语言内部其他构式的影响。
高航刘华
关键词:名词谓语句动因类型学
“差点儿没VP”构式肯否语义不一致及其语用动因被引量:1
2021年
"差点没VP"一直存在肯定语义与否定语义不一致的现象。否定词"没"究竟是冗余成分还是真值否定,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通过对BCC和国家语委语料库中399条"差点儿没VP"的语料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该构式中的VP近九成由表示消极意义的成分构成,推导得出"差点儿没VP"构式义为"险些遭受到某些心里没有预设的结果"。分析显示,当VP表示消极或中性意义时,构式义压制"没"的否定语义,"没"只表示说话人主观意愿的突显;当VP表示积极意义时,构式义激活"没"的否定语义,"没"表示真值的否定语义。"差点儿没VP"肯否语义不一致的现象是在人们"趋利避害"的语用动机下形成的反预期表达。
王丹荣
关键词:构式语用动因
《诗经》倒装表达的语用动因被引量:4
2020年
《诗经》收录整理的主要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作品,解读中的一个难点是倒装表达。《诗经》有128篇诗歌含有倒装354句,其中"中+名词"49句、主谓倒装24句、宾语前置262句(有3句与"中+名词"兼类)、状语后置17句、其他倒装5句。宾语前置类全量大,是上古汉语倒装表达的典型。造成《诗经》倒装表达频出的语用动因有三:一是叶韵,"叶韵"倒装是出于诗体语音修辞的需要,计有176例(含兼类3句中的3次);二是强调,"强调"倒装是为凸显焦点信息,计有113例;三是惯用,"惯用"倒装是上古汉语既成语序的沿用和自然语序的遗留,计有68例。《诗经》的倒装表达揭示了它在上古汉语语序变化中的地位。
张鹏飞
关键词:上古汉语《诗经》
汉语概念叠加的语用动因
2020年
概念叠加是指两个及以上同义或近义成分共现的结构。通过对概念叠加的“强调”功能的内涵进行重新探讨,认为“强调”可以分为重要性维度和主观性维度。在重要性维度上,概念叠加使自身或小句获得语义焦点;在主观性维度上,叠加结构强调言者主观态度,并与反预期范畴密切相关。
李冬梅
关键词:主观化反预期
兼类形容词的语义倾向及语用动因被引量:2
2020年
由名词和动词发展而来的形容词在语义上具有"表多"和"表好"的语义倾向,其背后的语用动因是标记理论和乐观原则。了解兼类形容词的语义发展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分析词汇的意义,对词典的释义也有一定帮助。
侯瑞芬
关键词:形容词
曹文轩《细米》的比喻辞格及其语用动因探析
2018年
曹文轩先生的小说《细米》是一本极具美感的文学作品,言辞细腻,并且有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其中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一个个立体且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创造了唯美的意境。据统计,全文共出现了109例比喻辞格,其中明喻有75例,暗喻15例,借喻19例。小说中比喻辞格的描写对象主要有人物、具象事物和抽象事物。作者认为,无论本体的选取还是喻体的选取,语用动因都是在符合儿童文学受众心理的前提下,为读者创造更大的联想空间和唯美意境。
杨雨菡
关键词:比喻辞格儿童文学

相关作者

刘礼进
作品数:40被引量:382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研究主题:汉语 回指 篇章 英汉对比 语用动因
沈梅英
作品数:40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翻译学 大学英语 自主性学习 实证研究 语用动因
石慧敏
作品数:23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研究主题:整合度 动结式 汉语动结式 茶文化 句法语义
徐蒙蒙
作品数:10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处所宾语 概念整合理论 空间映射 网络 语用动因
皇甫素飞
作品数:28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构式 承继 超文本 超文本结构 语用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