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篇“ 诗旨“的相关文章
- 《诗经原始》诗旨探索
- 2025年
- 方玉润在研究《诗经》时不囿于清代儒生尊重《毛诗》、反对《毛诗》的观点,而是用涵泳的方法就诗论诗,以文学视角解构经学过度细化、具体指斥的弊端,尽力揣度作者本意。《诗经原始》一书中,方玉润虽然在对部分诗歌的研究中有意调整了美刺倾向和意旨阐释,为《诗经》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但其诗旨新见不足以支撑整体阐释跳脱《毛诗》《诗经集传》影响。方玉润所表达的诗旨可拆分为诗的原意表述和价值倾向,前者包括经过具体阐释的对象、人物、事件、时空等,后者包含方玉润的褒贬倾向和美刺态度,以《周南》《召南》两篇为例,其诗旨对《毛诗》《诗经集传》《诗经通论》多有继承和发展之处。
- 吴语轩
- 关键词:《诗经原始》诗旨方玉润文学经学
- 《诗经·卫风·木瓜》诗旨考辨
- 2024年
- 《诗经·卫风·木瓜》篇诗旨,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美桓公说”“淫诗说”“赠答说”成为学界的主要观点,体现了诗文阐释的丰富与多元,而其分歧亦值得讨论。文章对已有主流说法进行了梳理辨析,并从《木瓜》文本出发,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今人成果,运用诗史互证方法对“藏愿”“币帛”“苞苴之礼”等进行考释,客观推知《木瓜》应是一首反映崇礼观念的礼赠诗。
- 张丹琦王英娜
- 关键词:诗旨《孔子诗论》
- 《郑风·风雨》诗旨辨析
- 2024年
- 历代关于《郑风·风雨》诗旨的解读,主要有“情事说”、“怀人说”与“政事说”等三种解释,其主要分歧在于对诗中“君子”意象的释读,其成因为后世读者在不同时空下的适时接受。从人类学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诗中与男女情爱有关的“风雨”、“鸡鸣”两种意象,可知《风雨》本为一首情诗,表现了女子与心上人重逢时的喜悦。“君子”应为女子的心上人。与不得已,早期“情事说”最近《风雨》诗旨。
- 郝苗杨延平
- 关键词:诗旨风雨鸡鸣情诗
- 《小雅·绵蛮》诗旨探
- 2024年
- 《绵蛮》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学者对其诗旨众说纷纭。经梳理,主要有以下九种说法:一微臣刺乱说;二比喻流民说;三礼贤下士说;四诸侯贡士说;五大夫求贤说;六怀才不遇说;七行役对唱说;八乐正赠行说;九平王东迁说。经分析,《绵蛮》应是地位低微之人劳役途中感叹道远体劳、得到或期盼得到高位者关怀和救助的行役之作。
- 宋瑞
- 关键词:诗旨
- 《回车驾言迈》的还原阐释与诗旨探析--兼论王孝伯对本诗的接受
- 2024年
- 有关《回车驾言迈》之主旨、基调及题材,历来多有争议,使得还原本诗原意、解开本诗主旨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经过考察,“所遇无故物”之“故物”当训为“故人”,这是解读本诗的关键。回到汉末历史语境,在细致考察了“回车”“盛衰”“苦不早”“荣名”等关键词后,可以看到,《回车驾言迈》当是一首还乡题材的诗,描绘了还乡之际,诗人面对故友凋零而联想到肉体消灭的残酷问题,最后寄希望于追求不朽的(积极的)荣名而非可朽的肉体。还原历史,也可推论出王孝伯之所以赏爱《回车驾言迈》一诗,主要是此诗与其人生经历高度契合,故引起王孝伯之共鸣。
- 赵源
-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 杜甫《沙苑行》诗旨考辨被引量:1
- 2024年
- 杜甫《沙苑行》的诗旨,前人大体持两种意见:“为禄山”说与“咏良马”说。但前者存在逻辑问题,后者又于寄托有所不及。通过对本诗的编次、系年、前人辨析的梳理,结合杜甫献《封西岳赋》的行为以及其他相关文本的分析,文章将《沙苑行》一诗的写作时间确定为天宝十三载秋,并辨明“为禄山”说的错谬,确定其意旨与安史叛乱无关,而是赞颂良马、象征良辅,从中体现出杜甫渴望得到官职,实现政治抱负,同时解决家庭困难的期望。
- 廖云骢
- 关键词:杜甫
- 由清华简《摄命》再论《诗经·邶风·绿衣》诗旨
- 2024年
- 《诗经·邶风·绿衣》卒章“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一句从《毛传》以来,先贤皆训“获”为得,即谓古人之心与诗人相合,据笔者陋见,并无异说。根据《摄命》“亦畏■■朕心”一句“■”“■”二字连用认为“■”亦当是劳苦一类意义,遂读“■”为“■”,训为忧劳。我们进一步认为《绿衣》卒章中“获”的用法与此相同,“实获我心”的意义与《诗经》中常见的“实劳我心”相似。《左传》赋此章以劳使者之勤,虽为断章,犹存古义。全诗本无关义理,而是直抒胸臆,皆围绕一“思”字展开,将其赋予“明夫妇之道”等德教意义当是后世儒者所为。
- 韩宁
- 关键词:清华简《诗经》
- 点明诗旨与扩充诗意:方东树“棱汁”说再阐释
- 2024年
- “起棱”“汁浆”是方东树诗论中两个独创的范畴,对“棱汁”的解读有助于理解深化方氏诗论。“起棱”是以“反衬”之法来点明诗歌的题旨,“汁浆”是以“叙”“议”“写”三种笔法营建阔大的诗意。“棱汁”说既是用笔之法,也是篇章之法,是方东树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建立的诗美理想,并在古文章法的观照下生成,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桐城诗论“以文论诗”的特色。
- 方新
- 关键词:方东树诗学文章学
- 被“曲沃代翼”遮蔽的恋歌:《唐风·扬之水》诗旨考
- 2024年
- 《诗经》中的《唐风·扬之水》一诗解者纷纭,自《毛传》以来的主流观点大致可分为叛晋从沃之诗、告密之诗两种,总体上不出“曲沃代翼”本事的界限,但未必切合诗旨。在系统回顾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训诂学、民俗学相关材料,对此诗进行逐句考察提出对于《唐风·扬之水》的新解,有助于从新的视角开辟《诗经》阐释的维度,为《诗经》研究贡献更多思路。
- 陈冉
- 关键词:诗经恋歌
- 经学视域下的《关雎》诗旨流变
- 2023年
- 可分四个历史时段对《关雎》诗旨流变与经学的历史命运之间的关联进行探析,即汉代时期、宋代至明清时期、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新世纪至今。汉代经学以师承见长,能接续孔子六经的经义,其中最著名的是齐鲁韩三家诗承和毛、郑一家师承。在这个时期,《关雎》诗旨的经学化解读方向被确立起来,影响深远。宋代至明清时期是经学重构时期。宋代兴起儒家义理之学,清代兴起考据之学,其诗学义理开出新意,动摇了汉代诗学师承传统,但大体上还在经学范畴内。到了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解诗者解读《关雎》时彻底抛弃了经学传统,新意频出。新世纪至今这个时期,出土文献是诗学研究的亮点,尤其是对上博简《诗论》的研究。《诗论》以孔子的口吻将《关雎》诗旨解读为“以色喻于礼”,这为诗学回归经学传统提供了一个时代契机。总的来说,《关雎》诗旨流变反映了中国文教体系变革,也反映了经学的命运。
- 梁兵
- 关键词:《关雎》
相关作者
- 邵炳军

- 作品数:101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 研究主题:春秋时期 春秋 诗经 考论 诗歌
- 崔冶

- 作品数:9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考释 诗旨 辨析 国风 主旨
- 乔彩玲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诗经·郑风》 母体文化 诗旨 诗经 言意关系
- 林奉仙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东海大学
- 研究主题:诗旨 诗经 《左传》 《诗经》 《诗集传》
- 谢乃和

- 作品数:52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先秦 家臣 春秋 春秋时期 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