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篇“ 诗文理论“的相关文章
- 屠隆三教观对其诗文理论的影响——以与王世贞交往为视角
- 2024年
- 万历年间,屠隆急于改变明代学诗“好猎众体”“无当一家”的现状,学习古人“专精一家”的方法,专注于复古的诗文思想,最终找到自己的理论知音——王世贞。王世贞晚年也将屠隆归为“末五子”之一,彻底将其纳入复古派的麾下。但从屠隆与王世贞交往的书信及屠隆让王世贞参阅的理论文章中可以发现,屠隆归依于复古思想的同时,性灵的闪光若隐若现,而三教融合的屠隆哲学正是其突破复古藩篱,走向性灵的重要思想渊源。若从屠隆与王世贞的交往角度进一步探索,则可以为屠隆的诗文理论的变化找到支撑。
- 王子蔚王卫华
- 关键词:三教融合性灵
- 论黄爵滋的经世诗文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 2021年
- 作为晚清著名政论家,黄爵滋的诗文理论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具体而言,其诗论以儒家所言人的道德本性为体,回归传统诗教,强调诗歌的经世功能、批评受袁枚"性灵说"影响的纤靡之作。其文论强调文章本于经术,以"忠信"解释"修辞立诚",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认为制义文也具有阐明圣学、扶翼世风的作用,故不能废弃。黄爵滋的诗文创作,是其经世诗文理论的体现。黄氏长期为官京师,是当时诗坛领袖之一,他与好友汤鹏、张际亮、潘德舆、姚莹、魏源等论诗、唱和,共同引领了晚清嘉道时期的经世文艺思潮。
- 汪洋孔哲
- 关键词:经世诗文理论
- 朝鲜文人洪大容诗文理论研究
- 洪大容是18世纪朝鲜时期一位颇具特点的文人,其实学思想及独特的文学理念曾对朝鲜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洪大容曾随叔父出使满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一定的考察,在中原与中国文士之间交流频繁,多有酬酢。洪大容与中国文士之间的学术...
- 刘猛
- 关键词:诗文理论
- 文献传递
- 姚广孝诗文理论研究
- 姚广孝法号道衍,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姚广孝早年与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等人交好,参与高启发起的“北郭诗社”,被后人称为“北郭十友”之一。...
- 牛鹏
- 关键词:姚广孝诗僧文学批评
- 文献传递
- 书画品评与诗文创作及诗文理论之关系——以“骨肉匀”一词为例
- 2018年
- “骨肉匀”一词源于唐代杜甫描绘人物的姿态,该词自元代以来逐渐借用到对书画作品的品评,至明代则被欧阳德、袁黄用以表达诗文创作观点.再至清代,结合翁方刚“肌理说”的理论内涵可见该词影响之余波,同时也对厘清翁方刚“肌理说”的理论内涵有所助益.总之,将“骨肉匀”一词置于古代文化进程之中,据其渊源及引申发展之历程,可见书画品评与诗文创作及诗文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
- 杜梅
- 关键词:肌理说
- 书画品评与诗文创作及诗文理论之关系——以“骨肉匀”一词为例
- "骨肉匀"一词源于唐代杜甫描绘人物的姿态,该词自元代以来逐渐借用到对书画作品的品评,至明代则被欧阳德、袁黄用以表达诗文创作观点。再至清代,结合翁方刚"肌理说"的理论内涵可见该词影响之余波,同时也对厘清翁方刚"肌理说"的理...
- 杜梅
- 关键词:肌理说
- 文献传递
- 傅山诗文理论研究
- 傅山(1607-1684),原名傅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曾被称为“清初六大师”①,而在十七世纪的北方文化圈中,傅山更具有标志性的作用和意义。作为明末清初山西学术思想的...
- 刘宁
- 关键词:明末清初诗文理论地域文化
- 叶燮诗文理论中的“识”范畴研究
- 《原诗》是叶燮的代表性诗论著作,与其《已畦集》《汪文摘谬》等著作形成了诗文理论研究的文献互证。叶燮的理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集大成的表现,虽略少独特新见,但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具有考证时代风气和理论家如何评鉴时代风气的考...
- 董偲
- 关键词:叶燮诗文理论字源学
- 曾国藩的诗文理论观念及其近代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转换、社会时局动荡不安背景下的曾国藩的诗文理论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强调文学与世变相因、提倡"经济"之学,继承发展古文阳刚与阴柔学说并将其与文章风格类型、变化发展观念相结合,关注古文文体功能特征、主张骈散相济、奇偶结合,关注公文及其他应用文体的形态功能,主张在积理极富的基础上追求修辞立诚、强调创新自立,强调诗文声调和谐之美、以诵读传达情韵等方面。这种思想观念一方面表现出传承与维护正统的理论倾向,另一方面表现出适当变革和求真务实以挽救文风、适应时代需求的近代意识,反映了曾国藩及其同道者在继承传统诗文理论基础上进行适度变革转换的稳健姿态,也透露出中国近代文学理论发生内在变革和寻求理论出路的时代信息。
- 左鹏军
- 关键词:曾国藩诗文理论文学观念
- 甘复诗文理论研究
- 2016年
- 甘复是元末著名文人,其诗文理论所表现的复古倾向在复古风气逐渐加深的元末文坛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他主张"文以明道",但对"道"的认识并不拘泥于儒家道统,而是具有相当的通达性。他对孟子以来的"养气"说也有所继承和发展。此外,他还将传统的"知人论世"与"穷而后工"的观点用于诗文批评中。对甘复诗文理论的研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窥见元末文坛的文学批评风气。
- 吴致宁
- 关键词:元代诗文理论复古
相关作者
- 裴兴荣

- 作品数:41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
- 研究主题:金代 元好问 《中州集》 科举 金代文学
- 邢满

- 作品数:23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袁宗道 诗文理论 公安派 艺术特征 诗歌
- 梁新荣

- 作品数:12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伊犁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诗文理论 袁宏道 《永生羊》 文化视域 地域文化
- 杜梅

- 作品数:7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骨肉 肌理说 品评 书画理论 诗文理论
- 王承丹

- 作品数:20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公安派 译介 《论语》 钱谦益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