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3篇“ 词汇现象“的相关文章
- 《对类》“异名同实”词汇现象及原因探微
- 2023年
- 《对类》中的“异名同实”现象可从音节和数量两方面进行分类。它从音节上可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不同音节异名同实语词。调查发现,《对类》中不同性质的语词的复音化程度是不同的,通常如“石、地、寒”等常用词发展为不同音节异名同实语词可能性更大,而较抽象的形容词和动词往往为单音节异名同实词,双音节异名同实语词大多为名词类语词。从数量上“异名同实”现象可分为一实二名、一实三名、一实多名三类,从不同角度进行命名,反映古人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本文从符号关系和认知层面探究《对类》“异名同实”现象的形成原因。
- 徐梦婷
- 《绿野仙踪》中某些语法、词汇现象的考察
- 2020年
- 《绿野仙踪》中的“V+到+O+N L”句式、动词“较白”等语法、词汇现象说明该书使用的基础方言当是冀鲁官话,其作者当为具有此方言背景的人。
- 徐复岭
- 关键词:《绿野仙踪》冀鲁官话
- 浅谈“太阳”“月亮”的非对称词汇现象
- 2019年
- 在古汉语中,"日"可称"太阳"或"日头","月"可称"太阴"或"月亮"。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指称"日"一般只用"太阳",指称"月"一般只用"月亮",这是汉语词汇演变的一种非对称现象。从分析"阳""阴"二字的构形出发,探讨其与"日""月"的内在关联,进而考察"太阳""日头"与"太阴""月亮"的演变更替过程,并结合汉民族文化认知特点,探究"太阳"与"月亮"词汇取向的内在动因。
- 马思奇
- 关键词:汉字构形文化认知
- 古汉语“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根源及其思维基础初探——以《广雅疏证》动植物名词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异名同实"是指一个事物具有多个名称。王念孙《广雅疏证》的考释中反映出古人为动植物命名有八种理据。单个词的理据不简单等于词汇现象的成因、根源。人们总是选择适宜的理据作为命名依据,加之词与词在符号层面又有多种关联,这二者是古汉语词汇中"异名同实"现象的主要成因。因此,形成异名组的根源可分两类:一类是植根于符号关系的"符号关系型根源",一类是植根于认知理据的"认知型根源"。其中,认知型根源是造成"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的核心性要素,这一根源的思维基础是具象思维。
- 黄晓冬胡继明
- 关键词:古汉语词汇《广雅疏证》
- 对外汉语中级阶段同质异构词汇现象研究——以HSK五级大纲词汇为主
- 本文以《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五级》词汇为研究中心,并辅以《新实用汉语课本》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CCL语料库,对对外汉语中级阶段词汇中的同质异构词汇进行了考察、分类,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对留学生使用的误用进行分类,并...
- 陈君
- 文献传递
- 汉语“异名同实”词汇现象研究——以《礼记》用器类名物词为例被引量:9
- 2014年
- 汉语有用不同的名称来指称同样的实物的词汇现象,古人称为"异名同实"。通过梳理《礼记》用器类名物词,对这种词汇现象进行了探究。分析了18组46条用器类名物词"异名"而"同实"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着重归纳其形成原因,有以下七种:(一)命名取向不同而异名;(二)时空变换而异名;(三)形制不同而异名;(四)用有贵贱而异名;(五)字有形变音转而异名;(六)容有虚实而异名;(七)异名有故实。
- 刘兴均
- 关键词:汉语词汇命名理据
- 从模因论角度看“XX族”词汇现象
- 2013年
- 文章从模因和模因周期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XX族"词汇分三类进行了举例分析,旨在了解这三类词汇的来源、构成特征、具体含义及其复制和传播的规律;明晰该类词汇与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讨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生成机制,揭示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因此可以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 梁高燕温育仙张妙霞
- 关键词:模因模因论词汇
- 太原方言里的几种词汇现象被引量:2
- 2013年
- 由于历史上的长期封闭和少数民族语言融合等原因,太原方言有其独特之处,包括叠音词、"~儿"类词、"子尾"词以及分音词和合音词等词汇现象。
- 郑翔
- 关键词:叠音子尾分音词合音词
- 从词汇现象看大连方言的语言接触被引量:4
- 2013年
- 大连虽地处东北,但是却不属于东北方言区,而属于胶辽官话。大连方言与满语、山东方言、俄语、日语有过语言接触。本文就以上各方面对大连方言所发生的语言接触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语言接触对大连方言的影响及大连方言的未来发展趋势。
- 赵秀媛
- 关键词:语言接触
- 论语言磨蚀损益观照下的流行语词汇现象
- 2013年
- 语言磨蚀是可以研究并阐释语言能力和语言词汇损益现象的新理论。流行语,特别是网络流行语,其特点是以网络作为语言变体的传播媒介。网络流行语通过重复和类推方式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从语言磨蚀角度出发,探讨流行语词汇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交替轮回,损益增补,运用语言磨蚀理论解释某些流行语词汇意义、语音、字形现象的同时,将流行语与传统书面语二者加以对比,可以认识"语言磨蚀"对传统书面语带来负面影响,需要保护传统语言正规性的同时,也应为磨蚀视角下流行语的变异提供创新的空间。
- 曾成栋
- 关键词:语言磨蚀语言变异
相关作者
- 蒋冰清

- 作品数:81被引量:308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言语幽默 文化 英语 概念合成理论 概念隐喻
- 孔德超

- 作品数:17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诗经 文学思想 词汇现象 辞书修订 纳西族
- 王利华

- 作品数:26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高职院校 课程 大学生 动漫 综合实训课程
- 胡继明

- 作品数:66被引量:175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 研究主题:《广雅疏证》 同源词 《汉书》 颜师古《汉书注》 颜师古
- 许亦如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词汇现象 言辞 《红楼梦》 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