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8篇“ 诊断性刮宫术“的相关文章
- 25~55岁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及诊断性刮宫术的意义
- 2024年
- 目的 探讨25~55岁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和诊断性刮宫术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55岁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术,以术后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性刮宫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研究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结果 15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确定子宫内膜正常45例(30.00%,45/150),子宫内膜息肉64例(42.67%,64/150),子宫内膜增生32例(21.33%,32/150),子宫内膜癌5例(3.33%,5/150),黏膜下肌瘤4例(2.67%,4/150)。15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术后病理活检显示阳性105例,阴性45例;经诊断性刮宫显示真阳性89例,真阴性41例。15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诊断性刮宫诊断灵敏度为84.76%(89/105),特异度为91.11%(41/45),准确度为86.67%(130/150),误诊率为8.89%(4/45),漏诊率为15.24%(16/105)。经诊断性刮宫显示子宫内膜息肉53例,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增生38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正常46例;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6.67%(130/150),且经诊断性刮宫显示子宫内膜增厚150例,但经病理检查显示为普通增生或内分泌期改变。结论 诊断性刮宫应用于25~55岁女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且能反映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
- 张凤华刘涛刘思雨李玲燕
- 关键词: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性刮宫术病变特点
- 氨甲环酸联合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析氨甲环酸联合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P)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北京怀柔医院治疗的90例AU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诊断性刮宫术+炔诺酮)与研究组(诊断性刮宫术+氨甲环酸),各4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红蛋白(Hb)、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雌二醇(E_(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EGF、bFGF较治疗前升高,子宫内膜厚度、E_(2)、FSH、LH、T、IL-2、TNF-α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UBP患者接受氨甲环酸联合诊断性刮宫术治疗,效果显著,能降低子宫内膜厚度、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性激素、Hb、VEGF、bFGF。
- 温小宇
- 关键词:氨甲环酸诊断性刮宫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性激素炎症因子子宫内膜厚度
- 羟考酮与地佐辛用于诊断性刮宫术的效果比较
- 2023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丙泊酚复合羟考酮和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用于诊断性刮宫术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的比较,探讨一种更安全高效的麻醉方式以满足诊断性刮宫术的麻醉需要,为临床麻醉医师合理选择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进行诊断性刮宫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5~65周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体质量45~70 kg。随机将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60例。A组采用羟考酮(0.1 mg/kg)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采用地佐辛(0.1 mg/kg)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记录2组入室时(T1)、意识消失时(T2)、开始诊刮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_(2))。记录2组的不良反应率及术后10 min VAS疼痛评分。结果A组和B组在T1、T2、T3、T4各时间点的MA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2、T3、T4与T1相比MAP、HR均有下降,T2时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2、T3与T1相比SPO_(2)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呼吸抑制率和体动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恶心呕吐率、术后10 min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和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诊断性刮宫术时均可满足基本麻醉要求,且2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是羟考酮组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地佐辛组且恶心呕吐率更低,说明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更适用于诊断性刮宫术。
- 王介祺孙大志
- 关键词:刮宫术羟考酮地佐辛
- 论诊断性刮宫术在诊治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研究诊断性刮宫术在诊治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1-2021.12我院收治的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n=90)展开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药物性刮宫术,研究组采用诊断性刮宫术。对比两组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治疗后的出血天数、出血量,性激素水平及诊治效果。结果 诊治后研究组出血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诊治前两组雌激素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诊治后研究组促卵泡生成素(FSH)、雌激素(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治优良率83.12%高于对照组59.78%(P<0.05)。结论 诊断性刮宫术可显著缩短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出血时长,减少出血量,调节雌激素水平,诊治效果良好。
- 唐小英
- 关键词:诊断性刮宫术诊治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
- 宫腔镜电切术和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比较宫腔镜电切术和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诊断性刮宫术)与观察组(47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3个月临床指标[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血红蛋白(Hb)水平]及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_(2))]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手术、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及血清LH、FSH、E_(2)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幅度均更大;Hb水平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与诊断性刮宫术比,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更加显著,能够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够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机体Hb水平及性激素水平。
- 毕峰应海燕陈茜茜
-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电切术诊断性刮宫术性激素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
- 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验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诊断方式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单纯采取分段诊刮术的为对照组(n=49),采取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的为研究组(n=49),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并对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7.96%(48/49),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1.63%(40/49),可见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16.33%(8/49),对照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18.37%(9/49),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其阳性相关因素,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以及组织学类型均无关联(P>0.05),宫腔病灶面积≥50%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宫腔病灶面积<50%的患者(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且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与宫腔病灶的面积大小具有密切关联,有利于临床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洪波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 低频脉冲电刺激用于诊断性刮宫术镇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价低频脉冲电刺激在诊断性刮宫术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断性刮宫术的患者共1200例。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低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镇痛情况、术中宫颈松弛情况以及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程度。结果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69.17%,显著低于低频组89.50%(P<0.05)。低频组患者宫颈松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人工流产综合征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能够有效降低诊断性刮宫术的疼痛程度,改善宫颈条件,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刘婉敏卿兴荣刘艳霞詹雪梅
- 关键词:低频脉冲电刺激诊断性刮宫术镇痛人工流产综合征
- 诊断性刮宫术在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术在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性刮宫进行诊治,观察组采用诊断性刮宫术进行诊治。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子宫出血量及经期时间。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4.29%(χ^(2)=6.450,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及孕酮(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子宫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1)。结论针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临床效果较好,能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从而有效减少出血量,促进月经周期的恢复,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梁慧燕
-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围绝经期诊断性刮宫术临床疗效
- 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18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活检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研究组采取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对照组采取单纯分段诊刮,从术前术后病理诊断、分期、宫颈受累情况、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比较术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术前分期Ⅰ期、Ⅱ期、Ⅲ期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95%、93.55%和100.00%,对照组术前分期与术后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63.64%、28.57%和54.5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符合率为51.06%,研究组术前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93.62%;研究组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期诊断符合率、宫颈受累诊断符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腔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3.33%,研究组为37.31%,两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能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宫颈受累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不会使肿瘤散播风险升高,是一种准确率高且安全的诊断方法。
- 赵德珍何茂兰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宫腔镜
- 音乐聆听联合腹式呼吸放松疗法在诊断性刮宫术中的镇痛效果研究
- 2021年
- 探讨音乐聆听联合腹式呼吸放松疗法在诊断性刮宫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诊断性刮宫术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手术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聆听联合腹式呼吸放松疗法镇痛。评估两组患者在手术中,手术后疼痛程度,手术中血压,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术中、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血压、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音乐聆听联合腹式呼吸放松疗法能减轻诊断性刮宫术患者疼痛,减少损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郭玉峰白满
- 关键词:腹式呼吸刮宫术疼痛镇痛
相关作者
- 孙鹏达

- 作品数:39被引量:126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SW480细胞 SW480 细胞周期 桂枝 腹腔镜
- 黄勇

- 作品数:14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宫腔镜 剖宫产瘢痕妊娠 输卵管切除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
- 黄勇

- 作品数:53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预后 卵巢癌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肿瘤
- 隋龙

- 作品数:188被引量:1,331H指数:2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镜检查 宫腔镜 宫颈病变 阴道上皮内瘤变
- 谢世珍

- 作品数:5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炎 妊娠 诊断性刮宫术 阴道不规则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