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261篇“ 评价制度改革“的相关文章
- 韩国高考评价制度改革及经验审思
- 2025年
- 韩国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型、融合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反思传统高考制度的局限性以及教育体系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催生了2028年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该方案旨在重组综合衔接的高考学科课程体系,打破私立教育利益垄断,调整高中升学的九级相对评价制和提升教师的评估技能,打造高中学业测评与综合素质评价“并驾齐驱”、高中学分制结果的运用与高校招录制度“硬挂钩”以及多方协同治理以“净化”高考招录生态的新格局。借鉴韩国高考改革经验,我国应优化高中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提升高考招录方案的科学性及专业性,助力高考制度在新时代不断优化、创新发展,更好地契合教育需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
- 王应梅田莉
- 关键词:高考高中学分制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制度是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制度。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评制度逐渐暴露出审批流程复杂、公众参与不足、执行效果有限等问题,无法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需求。因此,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环评制度改革,旨在简化审批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公众参与、完善监督机制,从而提升环评的实际效果。本文在分析环评制度改革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主要的改革措施及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总结了改革中遇到的挑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环评制度改革在提升环境管理效率和生态保护效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法规完善、执行力提升和公众意识培养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未来环评制度改革的展望,以期为实现更高效、更科学的环境保护体系提供参考。
- 柳威
-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
- 超越技治主义: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
- 2024年
- 教育评价改革对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先导性作用,也是教育强国建设之路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而技治主义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关键病灶。“技治化”评价的危害包括:追求标准化、可测量的评价导向容易引发形式主义;具有片面性,会导致指标陷阱和诱发功利主义,最终背离“质量为本”的原则;使公共利益与公共价值面临被悬置的危险,不利于“四个面向”。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中技治主义的生成逻辑包括政府与高校的效率崇拜内在地需要实证主义方法的支撑;以集权式的体制管理世界超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必然依赖标准化工具;信息工具的空前发展为技治主义提供了现实可行性。面向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需要对高校教师评价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具体方略包括摒弃“效率崇拜”理念,尊重高等教育系统的自发性与无序性;在落实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权的前提下,推进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严格控制基于统一标准的大规模教育评价;对高校教师劳动实行模糊评价,同步改进教师薪酬与激励制度。
- 刘艳红
- 关键词:教育强国教育评价改革高校教师评价
- 制度伦理视域下中职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
- 2024年
- 中职学校教师评价制度需符合伦理性且“为善”。教师评价制度伦理体现在制度设计、实施与结果应用均应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等方面。当前,教师评价制度面临人文关怀缺失、理念与规则错位及主体边缘化的伦理困境,需深植伦理意蕴,通过以善立制、彰显人文关怀;以公用制、焕显民主参与;以容优制、尊显个性发展等举措,优化教师评价制度,营造教师评价体系的和谐生态。
- 韦晓华史庭宇黄宁
- 关键词:教师评价制度伦理
-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缘何阻滞?——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视角被引量:3
- 2024年
- 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颁布以来,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呈现出文本规定与实际做法偏离的阻滞现象,表现为政策虚化、目标偏移、内容异变。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涉及国家、地方、学校和教师等多元主体,他们分别在各自领域遵循规范逻辑、行政逻辑、组织逻辑和发展逻辑,以不同的行为方式作用于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使其从受限逐步走向偏离、变形和异化。这些制度逻辑会形成冲突型和联盟型两种关系模式,教师评价制度改革阻滞正是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走出教师评价制度改革阻滞困境必须实现多重制度逻辑的同向互构,秉持制度逻辑的辩证思维,凸显“人是制度目的”的终极关怀。
- 刘志芳杜时忠
- 关键词:教师评价制度逻辑
- 学术职业视角中大学教学评价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被引量:4
- 2024年
- 大学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重心在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价值,并据此评价大学教师作为学术职业的本质价值。基于学术职业视角,大学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质量改进应置于制度统一体中,以此增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合法性。但是,评教制度一统性与教学发展多样性矛盾、单一化评教导向割裂教与学的内在联系、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教学的不可评价性,以及绩效评价原则在教学评价改革中难以奏效等问题,已经深刻影响大学评教制度改革实效。大学需重新构思重视教学、回归教学、研究教学与激励教学的制度框架,促进多主体联动展开教学评价,推动以教与学为中心的改革,加强教学学术与实践融合,构建责权利相统一体系,才能推动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
- 郭丽君戴蕾廖思敏
- 关键词:大学教学教学评价学术职业
-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与内在逻辑——基于组织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从组织视角出发,基于“激励-约束”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内27所本科高校开展调研,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所调研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强约束”的身份约束模式,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弱约束”的物质约束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形成了“弱激励-弱约束”的底线约束模式,个别高水平理工科院校形成了间接“激励-约束”的责任发包模式。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主要基于不同类型高校的资源条件、目标定位、历史传统、决策者认知等内部结构性因素,未来应更加重视这些组织内部因素的分析并寻求“激励-约束”的平衡,进一步丰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
- 戴粦利陈先哲
- 关键词:内在逻辑
- “破五唯”背景下山东省属本科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与优化路径研究
- 2024年
- 破“五唯”是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基本导向。通过对山东省内外十所省属本科高校人才评价政策对比分析,探索了省属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发现,山东省属高校教师评价存在以下问题:师德评价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分类不够细化;重数量、轻质量偏好未得到根本扭转;重科学研究、轻教书育人与改革目标脱嵌;“服务社会”评价指标未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师德为先、教学实绩为要、科研质量为基、社会服务水平为重的“四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
- 付海龙魏晓蓓
- 关键词:省属高校教师评价
- 学科核心素养下中考体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 2024年
- 中考体育在中招考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份额。本文通过阐述各地中考体育考试评价制度在计分分值、评价内容、评价方式3个层面的现状,剖析当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考体育考试评价制度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层面所面临的现实阻力。在此基础上,以整体性评价理念为引领,探索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层级化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方式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标准,以期实现中考体育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科学精准对接。
- 辛玲张孔军
- 关键词:中考体育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科研人员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
- 2024年
-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致力于“双一流”建设,提升整体实力与国际竞争力是当务之急。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其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高校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教育国际化与质量提升的双重挑战,传统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本文探讨了“双一流”战略对教师评价的新要求,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单一指标、忽视个体差异和创新能力等。为此,本文提出改革建议,包括多元化评价指标、教学科研并重、终身学习机制以及动态调整机制,旨在优化教学科研人员评价制度,促进专业发展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裴存原倪世兵孙盼盼张冬梅
-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科研人员
相关作者
- 戴家干

- 作品数:49被引量:40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教育学会
- 研究主题:考试 高考改革 教育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改革
- 郑富芝

- 作品数:30被引量:14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研究主题:基础教育 立德树人 教材建设 教育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沈南山

- 作品数:36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合肥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学业评价 数学学业 试题编制 数学教育 测查
- 许敏妮

- 作品数:5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创新型人才 高校考试 高等教育 考试与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
- 李璟

-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
- 研究主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提问 有效性 发展性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