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00篇“ 证据法“的相关文章
- 证据法
-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证据论;第三部分证明论;第四部分证明规则论。该书是一本证据法学的教材,对证据法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书中由观点、评述、案例等框架构成,具有明显的教案性质,当然也不失为一本证据法学教科书...
- 刘宇
- 关键词:法学
- 证据法
- 本书是“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丛书”之一,也是法学专业课程之一。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为“证据能力”,着重论述证据的属性以及两大法系、我国的证据能力制度;第二章和第三章为“证据之方法”,从分类学的角度对证据进行了分类介绍...
- 张榕主编
- 关键词:法律
- 证据法
- 本书从证据的基本概念入手,讲解了询问证人的方法和技巧,着重阐述了美国证据法上的传闻证据规则的定义、风险、范围及其例外,介绍了保密特权的种类、物证、专家意见、鉴定结论等证据形式。
- (美)伊曼纽尔著
- 关键词:英文法律
- 虚拟货币犯罪的证据法困境及其破解
- 2025年
- 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虚拟货币因其分布式、匿名化、跨境转移便捷等诸多特性给金融犯罪打击工作造成诸多困扰。虚拟货币犯罪所依凭的新型技术给传统证据法理论与实践形成巨大冲击。在证据方面,存在虚拟货币犯罪取证难,传统鉴定与鉴真模式难以有效适用等问题;在证明方面,存在虚拟货币犯罪数额证明难、完整证明链条难以构建、高度依赖口供印证等问题。究其成因主要包括与虚拟货币犯罪相关的概念和称谓混用导致虚拟货币犯罪证据和证明出现混乱;区块链技术的先进性与电子数据的虚拟性、流动性导致证据收集和固定陷入困境;证据规模巨大、货币价格变动与技术实力不足给犯罪数额的证明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虚拟货币犯罪所涌现出的证据、证明问题,立法、司法、法学理论尚未给出有力回应。对此,既需要科技、经济、政治领域复合性、系统性的外部规制,也需要证据法规则体系、运行机制的内部完善。
- 王静
- 关键词:虚拟货币证据法电子数据司法鉴定
- 经史之间: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内涵及其转换
- 2025年
-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是近代最为重要的文史研究方法之一。学界多将“二重证据法”的提出指向1925年清华研究院之《古史新证》讲义。事实上,1913年,王国维已于《明堂寝庙通考》中提出“二重证明法”。“二重证明法”与“二重证据法”在方法上具有一致性,即以出土新材料与传世文献互证。但就其内涵而言,却存在很大差别。“二重证明法”与“二重证据法”一字之别及其不同论述,实为王国维学术理念转变之表征,昭示王国维由批判泥古而走向信古。就研究方法而言,其“二重证据法”为近代“新史学”开创了一种研究“范式”;但就其自身的学术理念而言,却仍是在赓续清代小学、经学之传统,而以“经世”自任,即王国维之学术仍处于经史之间。
- 许超杰
- 关键词:二重证据法经世
- 基于“图-文”二重证据法的宋代竹家具品类考证研究
- 2025年
- 本文旨在对宋代诗词中的竹家具进行品类考证研究。基于文献学资料结合宋代绘画资料,采用“图-文”二重证据法,选取全宋诗词为底本,依据宋代竹家具品类概况,对宋代竹家具的品类进行考证。归纳总结出将宋代竹家具品类分为9大类,根据出现的频次高低,分别为竹席类、竹帘类、竹制箱橱柜类、竹制床榻类、竹制几案桌类、竹制架具类、竹制椅凳墩类、竹制屏具类、竹制综合类。
- 张小开朱婷婷
- 敏捷-韧性:城市社区风险治理的范式转型与实践机制——基于成都市杉板桥数字孪生社区的“四重证据法”
- 2025年
- 高度不确定和高度复杂的风险环境给城市社区治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提升社区韧性成为风险社会的关键议题,具有感知、灵活、适应、人本等特征的敏捷治理是风险治理的新兴范式。选取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数字孪生社区进行典型案例研究以探究敏捷治理助推社区韧性提升的实践机制和逻辑转向。研究发现:数字孪生社区的全域感知机制推动敏锐的风险感知,交互协同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共同赋能灵活的危机应对,调适提升机制助推动态的危机学习,形塑出“事前风险感知-事中危机应对-事后危机学习”的完整闭环,显著提升了社区韧性。相比于风险治理的传统治理范式和技术治理范式,城市社区风险治理的敏捷治理范式实现了结构优化、过程调适和功能提升的三重逻辑转向。城市社区风险治理的“敏捷-韧性”框架提供了理解敏捷治理与社区韧性二者间关系的整体性视角,同时亦可为推进城市社区风险防范、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新思路。
- 谢小芹任世辉宫兴隆
- 关键词:数字社区
- 对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探讨
- 2024年
- 本文旨在探讨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证据法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系的梳理和分析,深入探讨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证据法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促进证据法学在我国的发展和进步。
- 杜满巍
- 关键词:证据法学
- 证据法学“属性思维”的误区与纠偏
- 2024年
- 证据属性在证据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是证据法学绕不过的话题。通过“属性”来辨别、审查和规范证据,已成为证据法学的一种习惯思维,即“属性思维”。“属性思维”可以区分诉讼证据与一般意义上的证据,还可以为证据的规范化审查提供一定的框架基础,然而司法实践更加关心证据是否相关、是否真实、是否合法以及通过证据能够认定哪些案件事实、如何通过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等具体问题。这些问题难以在“属性思维”下得到清晰地回应,因为从属性的角度只能为证据辨别提供哲理思辨,为证据审查提供大致的方向以及推导一些概念性的证据规则。证据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当跳出“属性思维”的静态性、哲理性和本体性,加强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证据分析。不同于高度抽象的“属性思维”,证据分析考察证据的运用过程,一方面将“属性思维”融入实际操作,使证据属性从理论工具转化为实用的指引;另一方面,拓展证据法学的视域,为证据运用提供方法论支撑。
- 罗维鹏
- 关键词:证据审查证据法学
- 传统中药炮制研究的四重证据法
- 2024年
- 本草文献的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以乾嘉学派的考据学为主,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的一种治学方法。近年来,黄璐琦院士将二重证据法运用于本草文献研究中,倡导本草考古,即在本草文献考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出土的文物为依据,修正和补充历史文献的错漏、局限和缺佚。作者根据炮制文献研究的特殊性,提出在二重证据法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与炮制古法复原,并称为传统中药炮制研究的四重证据法,其核心内容为古法复原。运用该法着力解决:文献记载的炮制工艺是否真实的问题,古籍中同种药物不同炮制工艺的优劣比较问题,古代炮制文献中的疑难问题,现代中药炮制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为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并列举了具体的运用实例。
- 于大猛范逸品
- 关键词:中药四重证据法本草
相关作者
- 吴洪淇

- 作品数:38被引量:22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证据法 律师 司法证明 法律职业 司法改革
- 邱爱民

- 作品数:43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证据法 法律发现 法律方法 法学教育 渊源
- 吴宏耀

- 作品数:98被引量:1,08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法 认罪 刑事法律援助
- 郑飞

- 作品数:25被引量:178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证据法 证据法学 证据学 司法证明 法治指数
- 毕玉谦

- 作品数:71被引量:91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民事诉讼 证据法 《民事诉讼法》 举证责任 经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