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819篇“ 计算机模拟“的相关文章
计算机模拟
石昭祥主编
计算机模拟
本书介绍了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现实系统进行模拟的理论、技术与工具等。
方美琪编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模拟
郭绍禧等编著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
基于BIM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工程造价成本预测研究
2025年
随着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基于 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工程造价成本预测方法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构建基于 BIM 技术的工程造价成本预测模型,阐述 BIM 技术在成本预测中的应用框架、核心功能模块设计以及优化方法。其次,探讨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三种具体成本预测方法,包括蒙特卡洛模拟、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然后,提出 BIM 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的三种优化策略:基于数据集成的预测精度提升策略、结合多场景模拟的动态成本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实时反馈的智能化预测优化策略。最后,分析 BIM 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的实现路径,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应用效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刘奎则
关键词:BIM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工程造价
一种连续铸造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铸造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设定的金属的初始条件为往模具注入金属液态时金属的初始温度,模具的初始条件为模具位于金属入口处的温度,并将建立的金属和模具的三维模型均匀分为若干段,设置每一段金属和模具相应的温...
章争荣陈培烁谭维浩陈煌辉
发光塑料光谱调控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
2025年
以青粉用量和半波宽为变量,光通量、显色指数、色温等光色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青粉调控的发光塑料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青粉用量的增加,光通量降低,最高降幅达54%,显色指数则先升高后降低,在青粉用量为7%(w)时具有最优值(94.33);未掺杂青粉时,蓝光强度非常大,色温为8913 K,青粉用量为11%(w)时,色温为3571 K,色坐标则表现出线性关系;光通量随着半波宽的变化幅度较小,半波宽为5.0 nm时,光通量为33.58 lm,半波宽增加到15.0 nm时,光通量为34.15 lm,增幅仅为2%,色温变化最大值仅为247 K,显色指数在半波宽12.5 nm时具有最优值(94.33);青粉用量为7%(w),半波宽为12.5 nm时,显色指数为94.33,色温为4078K,色坐标为(0.3865,0.3839)。
邢晓莉王德涛
关键词:发光塑料计算机模拟光通量显色指数
病毒感染标志物MxA抗体的制备及基于计算机模拟的亲和力提升
2025年
目的:开发针对粘液病毒抗性蛋白A(Myxovirus resistance protein A,MxA)的高亲和力抗体,旨在满足MxA体外检测试剂开发对抗体原料的高灵敏度需求。方法:通过传统杂交瘤抗体开发技术制备抗MxA抗体,结合计算机模拟手段,运用虚拟氨基酸突变等方法,对抗体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计算机模拟技术确定抗原-抗体关键氨基酸位点为重链第37、38、57、66、106、108、117位,轻链第34、36、38、56位。对这些位点进行虚拟氨基酸突变,得到轻链ASN36→ARG突变抗体。亲和力分析显示该突变抗体比野生型抗体亲和力提高2个数量级,KD值达到5.93×10^(-11) mol/L。结论:本文成功开发了抗MxA单克隆抗体,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使该抗体亲和力提升了2个数量级,为抗体的体外亲和力成熟提供了理论指导。
衡玉党英萍王競徐小霞潘能科胡伟唐娜宋其涛易维京谭兵
关键词:MXA抗体计算机模拟体外诊断
浅析计算机模拟实验创新实践——以“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设计为例
2025年
本文通过展示相关中英文教材中的“适应”实例,用例证法让学生形成“适应”这一重要概念,并总结出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再让学生利用适应观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会从适应观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构建概念模型,并尝试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创设真实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重要概念;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想正确认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开展计算机模拟实验、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理解进化论等跨学科实践活动。
孙志涛苏琼
关键词:自然选择
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抗震配电柜系统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抗震配电柜系统。包含地震波仿真模拟模块、应力监测模块、数据分析模块、调节控制模块和安全预警模块。地震波仿真模拟模块通过仿真技术生成地震波形并构建数据库,应力监测模...
钟兰芬周正彪童体梁张南贺昱明
计算机模拟复位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APC-Ⅲ型骨盆骨折
2025年
背景:骨盆骨折类型多样,使用骨盆复位架进行复位时缺乏系统的复位路径,需要根据术者经验结合透视结果进行调整,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重复性。目的:探讨计算机模拟复位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前后压缩(anteroposterior compression,APC)-Ⅲ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术前采用计算机模拟复位,术中采用骨盆复位架辅助复位的APC-Ⅲ型骨盆骨折患者19例,其中7例使用前环双钢板、12例采用单钢板联合前环皮下内置外固定架固定,所有患者均使用2枚骶髂螺钉固定后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复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和随访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采用Majeed骨盆功能评分评估患者功能。结果与结论:①1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7例前环使用双钢板、12例采用单钢板联合前环皮下内置外固定架固定,后环均使用2枚骶髂螺钉,分别固定S1、S2椎体;②手术时间74-147 min,平均(101.63±19.55)min;术中复位时间26-41 min,平均(38.11±3.31)min;术中透视次数35-81次,平均(62.68±13.11)次;术中出血60-130 mL,平均(85.37±20.57)mL;③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37±2.50)周;④术后1 d按Matta标准评定复位情况:优14例,良5例;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优16例,良3例;⑤2例患者术区切口出现红肿、渗液等脂肪液化现象,经积极换药后逐渐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复位丢失、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提示采用计算机模拟复位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APC-Ⅲ型骨盆骨折,在提高复位效率、改善骨盆功能方面均具有优势。
高振洋曾秀安杨其兵寇贤帅王克竞厉孟
关键词:骨盆骨折闭合复位

相关作者

潘健生
作品数:275被引量:92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计算机模拟 淬火 渗碳 淬火槽 渗氮
孔令江
作品数:192被引量:1,012H指数:23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元胞自动机 交通流 计算机模拟 格子BOLTZMANN方法 交通流模型
刘慕仁
作品数:166被引量:823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元胞自动机 交通流 计算机模拟 格子BOLTZMANN方法 交通流模型
陈铮
作品数:299被引量:635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研究主题:微观相场 铝锂合金 微观相场模拟 NI AL
李殿中
作品数:702被引量:1,659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主题:钢锭 金属 保温冒口 预制坯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