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6篇“ 角膜上皮下混浊“的相关文章
中高度近视患者在TransPRK中使用丝裂霉素C预防角膜上皮混浊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预防角膜上皮混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45例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行Trans PR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3.75~–9.00D)分成两组:研究组21例(42只眼)术中使用MMC;对照组24例(48只眼)不使用MMC,术后两组用药方案一致,观察患者术后4d、术后1、3、6、12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上皮混浊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角膜上皮混浊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64,P<0.001;χ^(2)=7.666,P=0.006;χ^(2)=7.683,P=0.006)。结论TransPR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使用MMC预防角膜上皮混浊效果良好,长期观察安全性高,对角膜内皮并无影响。
黄欢沈孝军刘玉爱罗小柳吴秀匀吕顺欢
关键词:中高度近视丝裂霉素C角膜上皮下混浊
多柔比星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的影响
2020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观察应用多柔比星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的影响,评估其抑制PRK术后Haz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探讨PRK术中多柔比星替代丝裂霉素C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白兔10只(20眼),其中右眼为多柔比星治疗的实验组,左眼为丝裂霉素C治疗的对照组,两组兔眼均行PRK激光切削校正-8.00 D后,分别用0.2 g·L-1多柔比星或0.2 g·L-1丝裂霉素C的棉片处理,分别于术后1 d、1周、2周、3周、4周在裂隙灯观察角膜上皮愈合及Haze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所有兔眼角膜上皮均已完全愈合。实验组3眼术后1 d即出现角膜基质片状炎性浸润灶,其中2眼治疗后角膜基质炎性浸润灶消退,另1眼形成浅层斑翳;实验组其余7眼及对照组10眼均未见Haze。结论多柔比星虽然可能引起角膜基质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但在抑制PRK术后细胞增殖方面或具有与丝裂霉素C类似效果。
李娜樊郑军石芊王静隋艳来
关键词:多柔比星
飞秒激光制作薄角膜瓣和角膜上皮混浊发生、裸眼视力相关性
2016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薄角膜瓣和角膜上皮混浊发生、裸眼视力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科屈光门诊的患者178例,依据薄角膜瓣制作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飞秒激光组(n=89)和机械角膜刀组(n=89),对两组患者的角膜上皮混浊发生、裸眼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飞秒激光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混浊发生率10.1%(9/89)显著低于机械角膜刀组19.1%(17/89)(P<0.05),术后角膜上皮混浊发生在术后2周比例显著低于机械角膜刀组(P<0.05),发生在术后1个月比例显著高于机械角膜刀组(P<0.05),平均直径显著短于机械角膜刀组(P<0.05),术后1 d、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机械角膜刀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薄角膜瓣和角膜上皮混浊发生、裸眼视力密切相关。
朱登峰
关键词:角膜上皮下混浊裸眼视力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上皮混浊研究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的原因。方法:对99例198眼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LASIK术。使用FemtoLDV达芬奇飞秒激光作上方带蒂角膜瓣。激光参数:脉冲频率1MHz,预定制角膜瓣厚度110μm,角膜瓣直径8.5~9.0mm。日本TOMEYSP100超声波角膜测厚仪,实际测量厚度为95~103(平均98.00)μm。结果:发现haze10例19眼,haze多发在光学区中央,直径约3.0~4.5mm,小部分在鼻侧。患者术后1,14d;1,3,6mo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82±0.24,0.94±0.16,0.98±0.17,1.0±0.26,0.97±0.13。而患者发生haze后的术后14d;1,3,6mo之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98±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的薄角膜瓣与haze的发生有关,轻度的haze对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未产生影响。
张霞贺自力袁牧之林颖陈凤莲崔玉萍
关键词:飞秒激光屈光手术角膜上皮下混浊
丝裂霉素C和角膜水化对准分子激光上皮原位磨镶术后角膜上皮混浊的不同影响
2013年
目的比较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原位磨镶术(LASEK)中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和角膜水化两种不同方法对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接受LASEK手术的高度47例近视眼患者,术中对一眼在激光消融结束后角膜使用0.02%MMC,另一眼在切削1/2脉冲总量时,用低于20℃生理盐水冲洗(角膜水化),比较术后双眼角膜Haze发生情况。结果 MMC组和角膜水化组比较:发生角膜Haze的差异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SEK术中使用0.02%丝裂霉素C在抑制术后Haze形成中优于角膜水化。
赵宏伟刘怡白凤华高萍
关键词:角膜上皮下混浊丝裂霉素C
中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使用0.01%丝裂霉素预防术后角膜上皮混浊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根据激光切削深度选择0.01%丝裂霉素C(MMC)作用时间预防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形成的效果。方法对120例(240只眼)行LASEK,术中用0.01%MMC滤纸片覆盖于激光切削后的基质床上,切削深度75~100μm浸润10 s,101~130μm浸润15 s1,31~160μm浸润20 s1,61μm以上者浸润25 s。观察术后1、3、6个月时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20只眼出现0.5级Haze6,只眼出现Ⅰ级Haze,术后3个月16只眼出现0.5级Haze,4只眼出现Ⅰ级Haze,至术后6个月6只眼0.5级Haze,未见Ⅱ级以上Haze出现。不同的切削深度经MMC处理后Haze的出现在各组间差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EK术中应用0.01%MMC并根据切削深度选择作用时间能有效地抑制Haze的形成。
曾莉卢薇李玉茹税丹毛科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角膜上皮下混浊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后角膜上皮混浊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1年
1988年Marshall报告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surgery,PRK)的临床应用,1990年Pallikaris为了解决PRK出现的角膜上皮混浊和屈光回退,提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由于LASIK有角膜瓣并发症的缺点,人们又回归到表层切削,于1999年、2003年分别提出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
蒋林志谭少健黄崧健
关键词:角膜上皮下混浊丝裂霉素C
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准分子术后家兔角膜上皮混浊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预防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LASEK)后上皮混浊(haze)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9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常规行LASEK手术,根据术中应用MMC浓度的不同分为5组,第1~5组每组18只,右眼药物浓度分别为200.00、20.00、2.00、0.20、0.02mg/L,左眼未用药为对照组。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检查haze级别、角膜上皮、内皮,角膜取材电镜检查。结果:5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为3~4d,不同时间内皮细胞计数5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ze形成第1~4组轻于第5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检查显示第1~4组术后角膜基质内成纤维细胞轻度活跃,到3个月时恢复正常,第5组、对照组术后基质内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结论:MMC可预防LASEK术后haze形成,最低有效浓度可达到0.20mg/L。
朱冬梅王新刘平李铮刘永瑞李金柳高延庆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丝裂霉素C角膜上皮下混浊
丝裂霉素C对兔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后角膜愈合、角膜上皮混浊及转化生长因子β_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兔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后角膜愈合、角膜上皮混浊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白兔(48眼)分两组行PRK手术,术后将浸有0.02%MMC的滤纸片放置在右眼角膜中央切削区(MMC组),将浸有平衡盐水(BSS)的滤纸片放置在左眼角膜中央切削区(BSS组)2 min后用150 ml BSS冲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浅基质层角膜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及角膜上皮混浊;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手术组(MMC组和BSS组)术后1 d、1周、4周和12周TGF-β2表达情况并作分析。结果MMC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0±0.69)d,对照BSS组为(3.0±0.71)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MC组浅基质层内角膜细胞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S组角膜上皮混浊明显重于MM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BSS组TGF-β2表达多于MMC组。结论MMC不会延长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并减轻术后角膜上皮混浊;MMC减轻术后角膜上皮混浊形成可能部分与其调节TGF-β2的表达有关。
张磊王强雷宁玉任莉戴慧琴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丝裂霉素C角膜上皮下混浊转化生长因子Β2
羊膜提取液对兔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上皮混浊及泪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羊膜提取液对PRK术后泪膜质量、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探索出减轻PRK术后角膜上皮混浊(Haze)及干眼产生的新途径。方法采用健康无眼疾的新西兰大白兔18只共36只眼,在相同条件,采用德国视明公...
陈媛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角膜上皮下混浊干眼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胡燕华
作品数:83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角膜 角膜移植 羊膜移植 兔角膜 角膜成纤维细胞
张明昌
作品数:166被引量:642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角膜新生血管 翼状胬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羊膜移植 成纤维细胞
钟一声
作品数:158被引量:58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PRK 羊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羊膜移植
刘怡
作品数:28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阶像差 波前像差 近视眼 波前像差引导
王康孙
作品数:209被引量:1,02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近视 PRK 激光 角膜 激光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