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1篇“ 西藏冈底斯带“的相关文章
- 西藏冈底斯带含钾长石巨斑晶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岩浆产生机制
- 俯冲带和大陆碰撞带中岩浆的形成、储存与演化对于理解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早期大多数学者认为岩浆赋存在以熔体为主的岩浆房。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的“晶粥”模型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然而,对于“晶粥”系统的形成、储存...
- 余煜之
- 关键词:冈底斯带
- 西藏冈底斯带鸡公村地区辉长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新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被引量:1
- 2023年
-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鸡公村地区发育有强烈的基性岩浆活动,但其成因尚未得到系统约束。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成岩年龄为48.2±0.3 Ma,形成于始新世,与区内发育的Mo-Re成矿作用(22 Ma)没有成因联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辉长岩具有高w(Al_(2)O_(3))(17.78%~18.63%)、w(K_(2)O)(0.90%~1.76%),低TiO2特征,且相对富集LILEs(Ba,Sr,Rb等),相对亏损HFSEs(Zr,Ta,Nb等),显示弧岩浆特征。锆石εHf(t)值在10.0~13.4之间,全岩(^(87)Sr/^(86)Sr)ⅰ同位素值在0.7044~0.7048之间,εNd(t)值在1.6~2.2之间。这些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指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起源于被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次研究认为鸡公村地区辉长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壳板片断离背景,上涌的软流圈地幔致使前期形成的被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进而形成鸡公村地区广泛发育的基性岩浆活动。
- 白云张志李光明杨毅杨成业连廷仁
- 关键词:年代学地球化学冈底斯成矿带
- 西藏冈底斯带斑岩型铜钼矿床的钼同位素研究: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 世界上绝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的铜、钼矿产资源赋存于斑岩铜钼矿中。前人对斑岩铜钼矿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环太平洋俯冲带,并在成矿背景及成矿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地质工作者在青藏高原东段发现了碰撞后...
- 薛琦琪
- 关键词:MO同位素斑岩铜钼矿大洋缺氧事件
- 西藏冈底斯带东段尼木地区中二叠世和晚三叠世基性岩浆作用及其对新特提斯洋初始俯冲的约束被引量:1
- 2023年
- 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发现,藏南冈底斯带尼木地区出露有规模较大、原岩形成于中二叠世(~266Ma)和晚三叠世(220~219Ma)的变质基性岩,而晚三叠世变质基性岩中还存在~2.5Ga的捕获锆石。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两期基性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即:(1)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2)比较一致的Sr和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t)=0.703225~0.703664,εNd(t)=6.51~6.81)。结合拉萨地块东南缘已发表的三叠纪中-基性岩地球化学数据,发现尼木中二叠世和晚三叠世基性岩皆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岩浆来源于尖晶石橄榄岩地幔2.5%~4%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对比拉萨地块西南缘与东南缘二叠纪-三叠纪俯冲相关的岩浆记录,推断新特提斯洋向拉萨地块下的初始俯冲作用具有穿时性,东段俯冲作用在~266Ma已经开启,西段则发生在255~214Ma之间。
- 严立龙曾令森申宇李广旭赵令浩
- 关键词:拉萨地块变质基性岩中二叠世
- 西藏冈底斯带中段晚三叠世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研究区内晚三叠世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显示,斑状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04±1.7)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里特曼指数σ为1.70~2.71,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铝饱和指数A/NK和A/CNK比值分别为1.22~1.85和1.03~1.24,属过铝质花岗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不相容元素Zr、Hf,亏损Ba、Ta、Nb、Sr、P、Ti等元素,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属S型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εHf(t)值为-15.83^-3.24,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444~2240Ma,表明可能主要由中—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源岩以砂岩为主和少量泥质岩,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存在分离结晶作用。晚三叠世侵入岩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产物,在俯冲的过程中,幔源岩浆的不断上涌,诱发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揭示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时间不晚于204 Ma。
- 汤鸿伟侯明才杨伟颜林张杰陈备战史俊波余槐陈琳
- 关键词:冈底斯带晚三叠世侵入岩地球化学HF同位素
- 西藏冈底斯带则许地区日穷啊晚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
- 2020年
- 西藏则许地区日穷啊花岗闪长岩体产出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日穷啊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86.4±0.6 Ma(MSWD=0.52),属晚白垩世。岩石具高钾钙碱性特征,SiO_(2)含量为62.42~64.93 wt%,Na_(2)O/K_(2)O=0.87~1.35,略富钠,铝饱和指数(A/CNK)为0.83-1.06,Al_(2)O_(3)含量为14.86~16 wt%,为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164.87×10^(-6)-233.44×10^(-6),(La/Yb)_(N)为11.46-18.27,负铕异常变化较大(δEu=0.17-0.8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型。岩石富集Rb、Ba、Sr而亏损Nb、Zr等元素,具有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日穷啊花岗闪长岩体地球化学成分具有明显I型花岗岩特征,源区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成因的特点,是晚白垩世雅鲁藏布江洋板片向北俯冲于拉萨地块之下的产物。
- 杨文贾雨阳李鹏
- 关键词:晚白垩世LA-ICP-MS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
- 西藏冈底斯带东段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对出露于西藏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的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据此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成岩时的大地构造背景。测试结果表明,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中的岩浆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50.84±0.71) Ma(MSWD=0.51)为始新世早期。石英二长岩ω(SiO2)=64.34%~64.87%,ω(K2O)=4.66%~4.76%,ω(Na2O)=3.38%~3.42%,ω(CaO)=3.65%~3.72%,ω(Al2O3)=15.91%~16.08%,全碱含量(K2O+Na2O)为8.04%~8.15%,K2O/Na2O=1.38~1.41,属于准铝质(A/CNK=0.91~0.93)钾玄岩系列。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轻稀土元素(LREE)含量为(241.62~441.75)×10^-6,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为(18.58~20.60)×10^-6,(LREE/HREE=12.48~21.65),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型,其(La/Yb)N为15.38~33.79,具中等负Eu异常(δEu=0.60~0.67)。微量元素显示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Nb、Ta、Ti和P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显示出火山弧环境背景下中等分异程度的I型花岗岩特征。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冈底斯带始新世早期强烈的岩浆作用和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引发的地壳增厚密切相关,大洋板片断离从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与上涌地幔混合形成壳幔混合岩浆。
- 苏鑫杨文光朱利东张洪亮李成志卢志友刘宇
- 关键词: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
- 西藏冈底斯带埃达克岩岩石成因与斑岩铜成矿潜力研究
- 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斑岩Cu矿带是全球巨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内斑岩Cu矿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和中新世,且成矿斑岩均具有埃达克岩属性。然而,冈底斯带内还广泛发育有其它时期的埃达克质岩浆,它们却缺乏斑岩成矿...
- 吴昌炟
- 关键词:埃达克岩岩石成因冈底斯带
- 文献传递
- 西藏冈底斯带查隆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查隆花岗岩位于中冈底斯带火山岩浆弧,主要岩性为黑云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其中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89.88±0.55Ma(95%置信度,n=24,MSWD=0.43),中粒黑云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86.6±1.0Ma(95%置信度,n=30,MSWD=0.64)。岩石化学特征表明,查隆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的偏铝质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岩浆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异;微量元素Ti、Nb、P相对亏损。该岩体为雅鲁藏布江洋壳单向俯冲作用的结果,形成于火山弧环境,为具有壳幔混合特征的中酸性岩浆的产物。与该岩体密切相关的查隆磁铁矿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热液叠加改造型,与区域上发现的矿床有极其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
- 秦臻杨志军唐力王明志佘朋涛韩奎张黛
-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火山弧LA-ICP-MS锆石U-PB年龄
- 西藏冈底斯带北缘波果日则地区A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波果日则地区位于西藏冈底斯带北缘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目前有关班公湖-怒江洋盆的闭合时间存在争议。在波果日则地区出露的A型花岗岩以岩株侵位于卧荣沟组一段,岩性为中-细粒黑云花岗斑岩。岩石具有富SiO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0.61%~74.94%)、K2O(4.96%~7.48%),贫Al2O3(11.90%~13.79%),较高FeOT/MgO值(7.47~25.88),较低TiO2(含量为0.16%~0.25%)的特征,属弱过铝质-准铝质碱性系列(A/CNK值为0.90~1.12,A/NK值为1.10~1.34)。稀土元素总含量为(179.80~370.29)×10^-6,(La/Yb)N值为5.36~8.70,Eu异常为0.28~0.61,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右倾的"海鸥"型,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Rb、Th、U、K、Zr、Hf明显富集,而Ba、Sr、Nb、Ta、Ti明显亏损。较高的Zr、Nb、Ce和Y含量及较高的Y/Nb、Yb/Ta和Ce/Nb值显示波果日则地区A型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显示,波果日则地区A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是下地壳拆沉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加热上覆地壳,致使上覆地壳变质泥岩发生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0.8±1.3)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推测班公湖-怒江洋盆至少在早白垩世晚期就已闭合。
- 史少飞肖渊甫袁浩为魏永峰魏永峰江小强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A型花岗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相关作者
- 朱弟成

- 作品数:199被引量:2,798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青藏高原 拉萨地块 岩浆作用
- 王立全

- 作品数:155被引量:3,369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地球化学 古特提斯洋 西藏冈底斯带 多岛弧盆系
- 莫宣学

- 作品数:460被引量:7,471H指数:6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花岗岩 火山岩 东昆仑
- 赵志丹

- 作品数:274被引量:3,828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青藏高原 拉萨地块 花岗岩
- 潘桂棠

- 作品数:185被引量:5,296H指数:4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多岛弧盆系 过铝花岗岩 特提斯 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