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3篇“ 裁判文书说理“的相关文章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文书说理中实证研究——以民事审判实践为切入点
- 2025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文书说理,具有填补法律漏洞、平衡各种价值、回应社会需要等多重价值。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文书说理存在保守、刻意、混乱、模板化等主要问题。上述问题的形成既与法官内心认同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也与案多人少矛盾、能力水平不够、机制建设不足等客观因素紧密联系。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民事裁判文书说理中,应构建有限融入、循序渐进、系统推进的基本原则。具体路径为: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正式法源;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如何融入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学习培训;三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用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检索融入便利与激励机制。
- 陈建华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裁判文书说理不足及其完善
- 2024年
- 裁判文书说理作为法官裁判逻辑的直观体现,对当事人的公平正义感受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存在裁判文书说理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证据采信模板说理缺乏针对性、事实认定说理过于简化、法律适用说理存在偏差等。究其原因,案多人少导致法官疲于说理,激励缺位使其不愿说理,文书公开使其不敢说理,方法不足使其不会说理。为提升裁判文书说理效能,应以系统论为基础,从理念革新、方向引领、基础保障、时空融合、技术依托等方面为法官提供操作指南,并通过案件分类分层考核、文书说理正负激励等配套措施,优化说理路径,提升司法治理效能。
- 纪小健
- 关键词:裁判文书系统论
- 红色文化融入裁判文书说理的路径构建
- 2024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专章部署,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树立文化自信,驱动法治文化认同的实现。笔者认为,将红色文化融入裁判文书说理有利于实现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
- 晏乃曦苏州袁永胜
- 关键词:裁判文书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司法裁判文化融入法治建设
- 不当信用评价案件的裁判文书说理尺度分析
- 2024年
- 《民法典》第1029条赋予了民事主体针对不当信用评价的异议权。通过分析以该条文作为说理、裁判依据的裁判文书,可知当前与该条相关的不当信用评价案件裁判尺度差异较大。具体到名誉权侵权认定方面,法官对核心法条的适用存在思路分歧、对关键情节的认定存在思路差异;在侵权责任承担说理方面,包括判决支持原告删除不良征信记录的说理存在差异、民事责任承担结果中说理依据的选取标准模糊等裁判尺度偏差问题。应当通过规范信用评价案件核心法条的适用,以及规范关键情节的认定来统一名誉权侵权认定的说理思路;通过完善信贷不良信息保存期限的立法供给,以及厘定信用损害责任承担举证责任的说理依据来明晰信用评价案件责任承担的说理思路,以此来实现与《民法典》第1029条相关的信用评价案件裁判尺度的统一。
- 郑令晗蒋鲁岳
- 关键词:信用评价
- 法律修辞视野下的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研究
- 2024年
- 近年来,无论是陈金钊教授提出的“把法律作为修辞”还是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都毫无疑问地将修辞置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当前我国的刑事裁判文书说理依然存在着定罪说理模板化以及类似案件中量刑说理存在矛盾和疏漏的问题,而引入以论证为核心内容的法律修辞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在法律修辞适用过程中,首先应当以合法性为前提,在法律框架内探寻法律修辞在我国刑事裁判文书说理中的适用空间,其次法律修辞的适用群体也不应局限于法官这一单一群体,最后法律修辞的方法包括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两种,两者虽各有区别,但又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 李旭冰
- 关键词:刑事裁判文书裁判文书说理法律修辞可接受性
- 中国裁判文书说理的历史演进与修辞变迁
- 2024年
- 中国裁判文书修辞说理经历了从繁至简的变迁历程,为了加强裁判文书说理的情感论证,保持司法领域与社会公众的有效沟通,适当的修辞说理不可或缺,这也是对中国古代判词说理实践的借鉴和承袭。裁判文书修辞说理可以克服法律形式主义的僵化性,平衡法官在司法审判中的价值判断,提高判决的说服力和可接受性,从而有助于法治的发展。中国法官在裁判文书说理中,一定要结合国情适当运用修辞,而不能过度修辞亦或滥用修辞损害司法的权威性。
- 钟林燕
- 关键词:裁判文书古代判词
- 数字时代背景下裁判文书说理功能的实现
- 2024年
- 数字时代背景下,裁判文书说理面临难以满足公众需求的挑战。传统说理方式存在事实还原不足、专业逻辑演绎过度、公众互动渠道不畅等问题,不仅降低了裁判文书的可接受性,还阻碍了法学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与应用。究其根源,结构层面上的裁判制度局限性以及法律结构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壁垒,过程层面上的认知沟通障碍与司法表达的抽象性等因素制约了裁判文书说理功能的实现。为应对这一挑战,在坚持裁判者主导地位的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裁判文书说理中的融合应用,以实现价值评判过程的结构化重塑、量化分析与客观呈现。同时,结合裁判方法论与说理艺术的提升,以增强裁判文书的说服力、精确度和互动性,加深公众对司法决策的理解与认同。
- 刘源滕贵
- 关键词:裁判文书说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行政裁判文书说理研究
- 2024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行政审判,有利于将良法善治融入法治政府建设。核心价值观在案件裁判说理中发挥着价值推定、价值解释、价值引导等功能的同时,也存在价值推定事实的主观任意风险、形式规范受到冲击、价值观说理弱化等问题,在多元价值取向案件中尤甚,导致司法助推主流价值观念参与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未能充分发挥。构建“案件识别—功能匹配—说理证成”之程式,以共同善识别案件,以正当性限度进行功能匹配,以实践效果证成情理法融合。同时,运用长叙事和修辞方法将法官价值判断的心证过程具象化,在与当事人、公众的协商中达成重叠共识,从而提高裁判结果的接受度和核心价值观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
- 李春玲
- 关键词:行政裁判文书说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论裁判文书说理规则的建构--以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为基础
- 2024年
- 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旨在解决以拉伦茨为代表的德国评价法学中所谓的“评价客观性问题”。基于这一出发点,通过将评价法学作为桥梁,可以将阿列克西的理论与我国裁判文书说理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提炼出更加具体且具有操作性的规则。这些规则不仅能够为判决说理提供指导,且可通过采用建构主义原则作为基本方法论,并结合阿列克西提出的论证框架及本土司法实践案例,构建一个经验导向、开放式的规则体系,为提升和规范我国裁判文书说理的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 钱炜江
- 关键词:法律论证判决说理法律解释
-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裁判文书说理的定位及具体方法研究
- 2024年
-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确认了人工智能在司法应用中的原则以及具体的应用方向。但是,在该指导意见下,如何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辅助地位”以及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具体规则仍待进一步研究。对于裁判文书说理而言,在应用定位上,法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当秉持“说理工具为主,说理论据为辅”的原则;在应用方式上,法官应当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上的作用,同时,谨慎将AIGC直接作为说理论据。
- 李明泽房广亮
- 关键词:裁判文书说理法律解释
相关作者
- 胡云腾

- 作品数:167被引量:1,285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 研究主题: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改革 刑事诉讼法 司法 巡回法庭
- 赵朝琴

- 作品数:25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裁判文书 裁判文书说理 说理 律师制度 律师
- 杨贝

- 作品数:24被引量:185H指数:8
-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律 法律论证 法治 裁判文书说理 法律方法
- 吴可征

-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裁判文书说理 裁判文书 说理 博弈分析 博弈
- 林长华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程序性保障 裁判原则 裁判文书说理 证据开示 证据裁判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