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98 篇“ 血管瘤 “的相关文章
婴儿血管瘤 要紧吗 2025年 婴儿血管瘤 是孩子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新生儿发病率为4%~5%,女婴更常见,尤其是早产儿。一般于出生后数日至数周内被发现,有明确的增殖和消退过程。血管瘤 增殖期为1岁内,一般在1~2岁后消退或部分消退,90%的患儿在4岁时瘤体完全消退。根据血管瘤 在皮肤内的深度不同,可分为浅表性、深在性和混合性三类。 张斌 高琳关键词:新生儿发病率 婴儿血管瘤 增殖期 皮肤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总结肝脏血管瘤 (HH)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表现特征,以评估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2022年1月~2024年8月荆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62例HH患者,均接受灰阶超声、CDFI和CEUS检查及HH切除术治疗。结果本组62例HH均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44例,硬化性血管瘤 7例,血管 内皮细胞瘤6例和毛细血管瘤 5例;超声观察到本组HH病灶大小为1.5~84 cm,平均为(4.6±1.3)cm,病灶呈现不规则的边缘和非球形的外形。病变区域可表现为回声增强或回声分布不均匀;CDFI检查病灶可表现为斑点状的短柱形血流信号,血管瘤 内部及其周围组织出现血流现象;CEUS检查显示肝内病灶稍高回声结节,在动脉期呈结节样环状高强度增强,随后造影剂廓清或表现为肝内稍高回声结节,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见造影剂逐渐向中心填充,呈高强度增强。结论使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容易诊断HH。对于难以确定的病灶,可以采取CEUS检查帮助进一步明确诊断。 江爱芳 陈华芳 张聪关键词:肝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婴幼儿血管瘤 的治疗进展 2025年 婴幼儿血管瘤 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软组织肿瘤,血管瘤 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周出现,呈现迅速增长和自然消退的特点,大多数情况下无须采取治疗措施,但少数血管瘤 出现瘤体出血、溃疡、瘤体压迫导致呼吸困难或视力障碍,甚至出现进食困难、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必须积极干预。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着重对治疗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婴幼儿血管瘤 的认识,为临床治疗选取合理有效的方案。 安思远 陶永欣 吕臣 吴俊峰 郭瑶瑶 陈芸琪 栾志勇关键词:婴幼儿 血管瘤 Β受体阻滞剂 硬化剂注射治疗 手术 侵袭性血管瘤 病临床及影像表现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瘤 病的临床与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认识及早期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侵袭性血管瘤 病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特征。结果 12例病例中男性6例,女性6例;3例患者病变部位有局部外伤史,表现为外伤后疼痛,2例为体检发现,5例为无明显诱因疼痛,1例表现为局部压痛,1例表现为活动受限;7例为单发病灶,5例表现为相邻骨多发病灶。X线主要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影或大块状、斑片状骨质溶解缺损;CT主要表现为大块状、斑片状的骨质溶解缺损,病灶残留骨端变细呈尖角样改变,部分病灶内可见残留骨/骨嵴、软组织肿块形成和邻近肌肉萎缩征象,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T_(1)WI等/低/稍低信号,T_(2)WI稍高/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部分伴有周围软组织受侵表现;PET/CT检查表现为病变区域骨质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不均匀性增高;骨显像表现为受累骨放射性浓聚。结论 侵袭性血管瘤 病罕见,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不显著,影像表现为单发/多发骨质溶解吸收,伴/不伴软组织肿块,周围软组织受侵表现,MRI增强呈明显强化,其中“大块骨质溶解”的影像特点有助于侵袭性血管瘤 病的诊断。 徐茂丽 阮志兵 尹义 刘亚东 文勇 黄瑾瑾关键词:影像表现 骨质溶解 肝血管瘤 会癌变吗?需要做手术吗? 2025年 我今年35岁,拿到体检报告,看到上面写着“肝血管瘤 ”。请问肝血管瘤 是癌吗?需要做手术吗?湖北武汉吴女士肝血管瘤 是一种肝脏内大量的动静脉血管 畸形构成的团状结构,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良性肿瘤。肝血管瘤 通常质地柔软,切面为蜂窝状,内部充满血液,类似于海绵,故又被称为肝海绵状血管瘤 。 宋自芳关键词: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血管瘤 体检报告 动静脉血管畸形 原发性良性肿瘤 脊髓叶状毛细血管瘤 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叶状毛细血管瘤 (lobular capillary hemangiomas)又称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PG),是毛细血管瘤 的一种特殊亚型,由Poncet和Dor于1897年[1]首次描述,好发于皮肤和粘膜表面,很少见于髓内[2],易误诊成其他髓内肿瘤。1例脊髓叶状毛细血管瘤 报告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右侧肢体麻木2月余”就诊。 武晓雯 张涛关键词:脊髓 化脓性肉芽肿 磁共振成像 原发于甲状腺的海绵状血管瘤 1例 2025年 目的探讨较为罕见的甲状腺原发的海绵状血管瘤 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22年11月收治的一例原发于甲状腺的海绵状血管瘤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镜下由扩张的薄壁管腔构成的病灶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管腔大小不一且不规则,管壁内衬扁平内皮细胞,管腔内含淋巴细胞、嗜酸性分泌物,部分间质内可见团状淋巴细胞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管腔内皮细胞呈:CD31、CD34、ERG阳性,D2-40阴性,Ki-67指数极低。综合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支持海绵状血管瘤 的诊断。结论甲状腺原发海绵状血管瘤 较罕见,术前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术后需结合其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综合判断。 张怡然 刘宁忆 魏青青 马立 尹万 苏旭 刘金星 杨帆关键词:甲状腺 海绵状血管瘤 淋巴管瘤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2025年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具有自发性消退的特点,然而极个别的肿瘤会造成溃疡、功能受损和面部毁伤等副作用,必须接受及时的治疗干预。现阶段,检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主要运用CT影像、核磁共振成像和血管 造影等技术手段,其治疗途径多以药物控制、激光疗法及手术干预为主。本文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肖山林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新生儿肝血管瘤 伴动静脉瘘4例 202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肝血管瘤 伴动静脉瘘(hepatic hemangioma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HH-AVF)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HH-AVF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HH-AVF患儿4例,男3例,女1例,出生体重(3430±221)g,起病日龄(16.8±13.1)d,均有肝脏占位病变。2例患儿呼吸困难需呼吸机支持,其中1例心影增大,并发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另1例并发肺动脉高压;1例患儿并发全身皮肤多发血管瘤 ;1例患儿并发颈血管瘤 并反复出血。4例均接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时日龄(34.0±22.5)d,同时口服普萘洛尔,随访4~16个月,复查CT均显示病灶较确诊时显著减小,未再出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表现,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未发现异常。结论新生儿期起病的HH-AVF多为先天性,临床表现不一,发生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时极为凶险,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张利明 杨建伟 王颍源 王菲 魏郑虎 孙红启 杨俊梅关键词:新生儿 肝血管瘤 肝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儿童血管瘤 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2025年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瘤 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要点,为其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AFH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其CT、MRI及超声表现。结果 男2例、女5例,年龄4个月~11岁,中位年龄8岁。1例伴有皮肤破溃出血,3例伴发热、贫血、血常规异常等全身炎症反应。7例AFH均为单发病变,其中位于上肢5例、腹部1例、肺1例。上肢和腹部病变表现为边界清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部分病变内可见钙化、出血及强化血管 ;肺部病变表现为边界清的孤立性结节,增强扫描呈持续性强化。囊实性病变伴出血、包膜征、强化血管 等征象对该病有一定提示。结论 儿童AF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和多样性,应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全面认识和综合分析,减少误诊。 张欢欢 李婷婷 杨秀军 徐蓉关键词: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儿童 磁共振成像 超声表现
相关作者
林晓曦 作品数:393 被引量:1,837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 葡萄酒色斑 静脉畸形 激光 张端莲 作品数:275 被引量:734 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瘤 皮肤血管瘤 川芎嗪 表达及意义 董长宪 作品数:131 被引量:271 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瘤 尿素 血管畸形 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郑家伟 作品数:392 被引量:2,365 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瘤 口腔颌面部 口腔医学 婴幼儿血管瘤 静脉畸形 欧阳天祥 作品数:210 被引量:756 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瘤 栓塞硬化 注射治疗 静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