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3篇“ 血管构筑“的相关文章
单中心治愈性栓塞儿童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归纳总结单中心治愈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诊治的36例治愈性栓塞cAVM患儿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诊治的81例非治愈性栓塞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总结分析获得治愈性栓塞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血管构筑特征以及手术相关资料。结果36例获得治愈性栓塞的cAVM患儿中,男26例、女10例;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5岁;畸形团以幕上(28/36,77.8%)、小型(23/36,63.9%)、浅部(23/36,63.9%)、非功能区(27/36,75.0%)为主;供血动脉以浅动脉(29/36,80.5%)、单支供血(27/36,75.0%)和无扩张及狭窄结构异常(28/36,77.8%)为主;静脉引流以浅静脉(26/36,72.2%)、单支引流(31/36,86.1%)和无扩张及狭窄结构异常(30/36,83.3%)为主;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级18例,Ⅱ级14例,Ⅲ级4例;2例(2/36,5.6%)发生出血性并发症,1例(1/36,2.8%)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0~2分34例(34/36,94.4%),≥3分2例(2/36,5.6%);出院后平均随访35.5个月,末次随访时mRS评分为0~2分35例(35/36,97.2%),≥3分1例(11/36,2.8%)。治愈性栓塞与非治愈性栓塞患儿在cAVM大小(χ^(2)=7.571,P=0.014)及病变部位深浅(χ^(2)=4.263,P=0.039)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病变部位为幕上或幕上(χ^(2)=0.183,P=0.668)、功能区或非功能区(χ^(2)=0.145,P=0.704)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愈性栓塞治疗儿童cAVM预后较好。SM分级较低,且血管构筑较简单的患儿容易实现治愈性栓塞。
高文龙于增鹏唐俊吴宣萱梁平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栓塞治疗性儿童
儿童脑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特征及治疗结局分析
2025年
目的总结儿童脑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探讨脑动静脉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4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动静脉瘘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共收治脑动静脉瘘患儿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3.1±2.89)岁(2.5个月至10岁)。临床表现为偏瘫、颅内出血和癫痫各7例,发育迟缓6例,头面部静脉扩张和头痛各5例,头围增大4例,心力衰竭1例,突眼1例。分型为软脑膜动静脉瘘1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4例,盖伦静脉瘤样畸形5例。患儿均接受介入治疗,6例于介入治疗后行伽马刀治疗。随访时间(51.7±26.39)个月(6.9~98.3个月),随访期间10例获得影像学治愈,18例临床预后良好。存在静脉窦内逆流(P=0.017)、合并其他血管畸形(P=0.046)、发生术后并发症(P=0.011)以及影像学治愈(P=0.017)是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多动脉供血(P<0.001)、多个瘘口(P=0.005)及经横窦引流(P=0.034)是影响影像学治愈的相关因素。结论儿童脑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多样,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动静脉瘘血管构筑特点相关。影像学上瘘口完全闭塞有助于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张毅薛萍廖煜君徐斌田彦龙李昊
关键词:动静脉瘘介入治疗伽马刀治疗儿童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的思考和展望被引量:1
2024年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形态结构最为复杂且难以采用现有的影像学手段进行清晰显示的疾病之一。因此,目前对其空间结构学规律性的认识尚非常有限,从而限制了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在目前对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认识进展的基础上,探讨其潜在临床价值,并就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学研究方法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阐述。
陈光忠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
体表动静脉畸形病灶血管构筑的临床研究:术前评估与治疗策略
2024年
目的探讨一种精准有效的体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血管构筑的检查方法,指导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自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共67例体表AVM患者纳入研究。治疗前进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应用Philips CT 6000螺旋CT机扫描,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方法重建(SSD),再结合原始图像观察,根据血管构筑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67例体表AVM患者CTA图像均可显示异常的病变血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以及邻近骨质的情况。根据Yakes分型标准,将其进行分型:6例患者表现为YakesⅠ型;28例表现为YakesⅡa型;4例患者表现为YakesⅡb型;4例表现为YakesⅢa型;10例表现为YakesⅢb型;11例表现为YakesⅣ型;4例患者无法归入某种特定类型。根据患者的CTA图像显示的病变区的血管构筑特征,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间质注射治疗4例、外科手术治疗16例、无水乙醇介入治疗36例、联合治疗11例。结论CTA检查可以获得体表AVM病灶精准清晰的血管构筑图像,对术前评估和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陈威威贾赫尘王国勇王超楠王维新张晔吕彦泽杨晓楠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CT血管成像血管构筑
骶尾部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血管构筑特点及其在诊疗中的作用
目的脊髓骶尾部DAVF(Sacr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 sDAVF)非常罕见,全球报道100例左右。常因为漏诊致病情延误。sDAVF有较为特殊的血管构筑,探讨其症状和治疗策略。方...
陈功
关键词: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骶尾部血管构筑血管内介入治疗
肾虚三证大鼠模型子宫血管构筑的比较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肾虚三证对雌鼠子宫血管构筑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精亏虚组、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每组12只。分别予反复超促排卵5次、甲状腺片联合利血平混悬液灌胃连续21日和4℃羟基脲混悬液灌胃连续21日构建肾精亏虚、肾阴虚和肾阳虚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15日,于动情后期处死大鼠,各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取血及子宫,ELISA法测定血清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谬勒管激素(anti-meulerian hormone,AMH)、雌二醇(estrogen,E 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苏木精-伊红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计数腺体数。剩余大鼠采用硫酸钡溶液进行血管灌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观察并量化子宫血管构筑。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模型组大鼠血清FSH显著升高,E 2、P、AMH和血管体积占比均下降(P<0.05);肾精亏虚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子宫二、三、四级血管数减少(P<0.05);肾阴虚组大鼠子宫出血,一、二级血管平均直径和二、三、四级血管数减少(P<0.05);肾阳虚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子宫各级血管平均直径减少(P<0.05)。结论肾虚三证能够造成雌鼠子宫内膜形态改变、容受性下降,子宫血管构筑的变化可能是原因之一。
苏先芝陆华黎欣韵强玲侠杨茜
关键词:肾精亏虚肾阴虚肾阳虚子宫血管血管构筑
缺血型烟雾病术后脑梗死的血管构筑学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脑梗死的血管构筑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行血运重建术的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18例(共行535例次手术,以下数据均按例次统计).其中261例(326例次)患者采用直接联合间接血运重建术(CR组),157例(209例次)患者采用间接血运重建术(EDAS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周内发生脑梗死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侧别,以及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陈旧性脑梗死灶、颈内动脉(ICA)狭窄、大脑前动脉(ACA)A1段狭窄、大脑中动脉(MCA)M1段狭窄、大脑后动脉(PCA)病变、后循环代偿、不稳定代偿及颅外血管代偿占比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 326例次CR组中,术后1周内49例次(15.0%)发生脑梗死;209例次EDAS组中,术后38例次(18.2%)发生脑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95%CI:1.00~1.07)、术前有TIA(OR=4.26,95%CI:1.84~9.86)、陈旧性脑梗死(OR=2.97,95%CI:1.19~7.40)、ACA A1 段狭窄(OR=5.84,95%CI:1.73~19.73)、MCA M1 段狭窄(OR=6.21,95%CI:2.08~18.53)、PCA 异常(OR=4.37,95%CI:1.45~13.13)及不稳定代偿(OR=5.34,95%CI:1.43~19.95)是缺血型烟雾病患者 CR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OR=1.04,95%CI:1.01~1.06)、术前有陈旧性脑梗死(OR=2.89,95%CI:1.15~7.28)、ACA A1 段狭窄(OR=4.19,95%CI:1.59~11.07)及 PCA 异常(OR=2.78,95%CI:1.11~7.01)是缺血型烟雾病患者EDAS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术前血管构筑异常是缺血型烟雾病患者不同方式血运重建术后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于腾飞叶迅曾春陈晓霖赵元立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脑血管重建术脑梗死
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瘤微血管构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微血管构筑中的诊断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肿瘤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技术(MVI)检查和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检查。结果以活检或者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最终判定标准,结果显示,60个病灶中良性病灶37个,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中21个为纤维腺瘤,8个为导管内乳头状瘤,7个为纤维囊性乳腺病,1个为慢性乳腺炎;恶性病灶中,18个为浸润性导管瘤,2个为导管原位癌,2个为浸润性乳头状癌,1个为浸润性小叶癌。MVI检查发现,良性病灶主要以无血管型、线型、树枝型这3种类型多见,病灶内部的血管粗细无差异,分布相对均匀,而恶性病灶主要以蟹足型为主,周围可见扭曲粗大的血管,而残根型在良性或恶性病灶中均可出现;SMI检查发现,良性病灶仍是以树枝型,线型和无血管型为主,而恶性病灶则以蟹足型、残根型更为多见;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与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无明显差异,且前者不需注射造影剂,为无创检查,成本更低,并且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可有效显示病灶内微小血管以及低速血流,可更全面细致的观察病灶的血管构筑情况,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许秀娟宣思鹏杨玉环熊智红
关键词:超声微小血管微血管构筑
4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4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学特点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应用4D-DSA进行术前评估的34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4D-DSA与传统方法(2D-DSA联合3D-DSA)分析AVM的血管构筑学特征,对两者在评估供血动脉、危险结构、畸形血管团分区、引流静脉结构、Spetzler-Martin(S-M)分级等方面的显影效果进行人工评分(0~4分),评分越高,显影效果越好。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显影效果的差异。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4D-DSA在评估AVM的供血动脉、S-M分级方面,显影效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70和-0.63,均P>0.05);而在评估危险结构、畸形血管团分区、引流静脉结构方面的显影效果,均较传统方法更好(Z值分别为-4.95、-2.99和-4.14,均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4D-DSA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颅内AVM的危险结构、畸形血管团分区、引流静脉结构,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
李喆张琪尚成浩黄清海许奕李强刘建民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
颅颈交界区髓周动静脉瘘患者血管构筑特点及治疗策略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颅颈交界区髓周动静脉瘘(PAVF)的血管构筑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诊疗的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成年患者177例,均经DSA及术中所见确诊。依据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的分型,将所有患者分为PAVF组(14例)和非PAVF组(163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起病症状、住院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构筑[瘘口节段(枕骨大孔、颈1节段、颈2节段)、动静脉瘘侧别(左、右、双侧)、供血动脉(椎动脉硬膜支、神经根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侧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膜后动脉、脑膜中动脉)、引流静脉方向(硬膜内向上引流、硬膜内向下引流、向硬膜外引流)、伴动脉瘤样结构、伴引流静脉曲张等]、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显微手术、介入栓塞、介入栓塞+显微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脑积水、脑梗死、脊髓梗死、颅神经麻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椎动脉闭塞等)、复发、随访(分别于出院后1、3、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以出院后1年的mRS评分为最终结果)的差异。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其中mRS评分6分为死亡。结果(1)颅颈交界区动静脉瘘成年患者177例中起病症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92例、静脉高压脊髓病(VHM)80例、面肌痉挛2例和颅内杂音3例。PAVF组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年龄39~76岁,平均(56±11)岁;以SAH起病12例,以VHM起病2例。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起病症状、住院前mRS评分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14例PAVF组患者均为单发动静脉瘘(共14个),163例非PAVF组有8例为双侧瘘(共171个)。PAVF组与非PAVF组动静脉瘘个数在瘘口节段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8,P=0.003);PAVF组患者伴椎动脉硬膜支供血、伴�
马永杰宋子豪叶明何川胡鹏孙力泳张鸿祺
关键词:动静脉瘘颅颈交界区髓周动静脉瘘血管构筑

相关作者

李吉
作品数:108被引量:31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皮瓣 形态学 微血管构筑 扫描电镜观察 显微外科解剖学
俞诗源
作品数:192被引量:671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麻黄素 仔鼠 扫描电镜观察 BAX蛋白 铸型
孔祥玉
作品数:204被引量:753H指数:14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
研究主题:黄芩茎叶总黄酮 超微结构 微血管 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柏树令
作品数:298被引量:1,03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心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皮肤微循环 扫描电镜 形态学
赵淑敏
作品数:217被引量:635H指数:14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
研究主题:超微结构 黄芩茎叶总黄酮 缺血再灌注 预处理 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