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4篇“ 血管动脉硬化“的相关文章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研究
2024年
探究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中医治未病干预。统计两组的心血管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心血管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患者,实施中医治未病干预效果较好。
周竞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
一种心血管动脉硬化用检测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心血管动脉硬化用检测装置,不仅解决了对动脉硬化检测过程中动脉的定位问题,同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重复性高,还能随时随地对人体进行检测,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座椅左右两端...
秦合伟乔东鸽周子朋李彦杰邢若星赵平丽刘建东王媛张永晨李果
超声评价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6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治疗的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均使用超声检测,使用阿洛卡超声诊断仪,调节探头频率为7.5 MHz。患者检测时选择仰卧位,头向后仰,放松颈部偏向检查的另一侧,采用二维常规检查,评价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以及斑块性质。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以及斑块性质对比: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人数,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44例和23例,检出率分别是73.33%和38.33%,实验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数量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33例、12例,稳定性斑块例数分别为14例和16例,实验组不稳定斑块检出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数明显比非脑血管病患者多,而且大部分属于不稳定斑块。
张丹管敏吴迪张锦芳
关键词: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周围血管动脉硬化的疗效观察
2020年
针对周围血管动脉硬化患者,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周围血管动脉硬化患者40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血脂指标水平、斑块面积和厚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TC、TG、LDL-C数值均低于参照组数值,HDL-C数值高于参照组数值;实验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厚度均小于参照组斑块面积和厚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周围血管动脉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斑块聚集,效果确切。
张晓溪徐静华
糖尿病患者血管动脉硬化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糖尿病动脉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36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以及测定R波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根据颈动脉是否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PWV。结果糖尿病患者中,硬化组276例,正常组90例,动脉硬化组心电R波脉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组与正常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越高,PWV越快。结论 PWV对于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糖尿病组动脉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PWV能准确评估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罗建平曾祥辉王祥贵许祖芳肖春庆刘恺
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临床效果分析
2019年
探究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对于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研究组患者为43例没有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同时对照组为43例存在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患。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中医治未病干预措施。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率。结果:随访2年,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发生率2.33%,对照组出现8例,发生率18.60%。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干预疗法,可以有效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将疾病掐灭在萌芽状态。针对高危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人群,实施治未病干预疗法,可提高对该病的预防效果,阻止该病的病发。
覃才勇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
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经MRI诊断或者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作为观察组,45例为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和斑块性质。结果观察组患者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杜瑕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血管
中老年人群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脑缺血性疾病,在国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很高[1,2]。该病发病初期不易被检测到,大多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治疗,会进一步引发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病情持续恶化,甚至导致脑卒中发生,给许多患者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4]。形成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早期由于血流持续强劲的冲刷血管壁,造成血管细胞损伤,血管内膜的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改变,脂类物质不断积累,富有的营养使附近细胞不断生长繁殖,从而形成颈部动脉硬化斑块[5]。为了探讨中老年人群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相关性,此次研究把400例有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中老年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观察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杜平刘恩李承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彩超中老年人群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动脉硬化斑块
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动脉硬化中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动脉硬化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莪术3~8份,川芎5~15份,丹皮15~25份,天仙藤3~8份,骨碎补15~25份,川续断5~15份,山药粉5~15份,五灵脂3~8份,没药3~8份,葫芦...
杨青
一种心血管动脉硬化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动脉硬化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左侧设有打印机,箱体的上表面右侧设有显示器,显示器通过支架与箱体活动连接,箱体的前表面底部设有凹槽,凹槽的前表面通过两个合页与第二推拉门活动连接,箱体的前...
王斌于爱华

相关作者

邱荣鑫
作品数:8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研究主题:L-丙交酯 电纺丝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
史欣德
作品数:64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经方 经脉 方剂 中药
汪东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东丰县中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治疗 氯吡格雷
朱海东
作品数:17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
研究主题:小剂量 左西孟旦 心力衰竭 内皮功能 老年脓毒症
王志军
作品数:302被引量:1,59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高血压 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 卵巢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