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19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相关文章
整合素α6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介导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管生成
谢江南
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纳布啡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前列腺素E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纳布啡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前列腺素E 2(PGE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该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纳布啡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及苏醒情况,不同麻醉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后PGE2、VEGF-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后10分钟、麻醉后30分钟、术毕10分钟时舒张压、收缩压、心率高于对照组,麻醉后两小时PGE 2、VEGF-C水平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7%(8/75)低于对照组的25.3%(1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7.73、7.51、9.60、2.02、4.72、3.68、4.81、6.99、7.47、14.91、11.58,χ^(2)=5.47;P<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纳布啡麻醉,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降低术后PGE2、VEGF-C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杨娜吕华燕段丁楠赵栋
关键词:依托咪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72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取72例EC患者的EC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种标本中VEGF-C、Ki-67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VEGF-C、Ki-67表达与EC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EC组织中VEGF-C、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VEGF-C、Ki-67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不同生存预后患者病灶组织FIGO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及VEGF-C、Ki-67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高、低分化、淋巴结转移、VEGF-C及Ki-67高表达是影响E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EGF-C、Ki-67在EC组织中高表达,两者可作为早期评估EC患者生存预后的参考指标。
许高云夏步胜蒋业忠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预后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及意义
2022年
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及意义。回顾性采集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EC患者72例。同时,收集了72份EC组织样本和相邻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个样品中VEGF-C和Ki-67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了VEGF-C和Ki-67的表达与EC患者生存预测的关系。结果:VEGF-C和Ki-67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邻近组织(P<0.05)。VEGF-C和Ki-67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患者(P<0.05)。不同生存预后患者在FIGO分期、分化分级、子宫肌膜浸润等级、淋巴结转移和阳性表达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FIGO分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VEGF-C和Ki-67高表达是EC患者生存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VEGF-C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异常,与病理类型无关,但二者可能协同参与子宫内膜癌疾病发生发展,影响患者预后。
李丽丽董冰赵薇孙玉荣张英艳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鼻咽癌CNE-2细胞小鼠移植瘤的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干扰VEGF-C表达可以增加鼻咽癌CNE-2细胞小鼠移植瘤辐射敏感性作用以及相关信号途径。方法鼻咽癌CNE-2小鼠移植瘤随机分为:瘤体组;siRNA-NC组;siRNA-VEGF-C组;照射组;siRNA-NC+照射组;siRNA-VEGF-C+照射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ATM、P65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干扰VEGF-C表达鼻咽癌CNE-2细胞小鼠移植瘤,在照射后明显肿瘤生长明显变慢。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干扰VEGF-C小鼠移植瘤后,VEGF-C、ATM明显减少(P<0.05),P65增加(P<0.05);联合照射后,VEGF-C、ATM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鼻咽癌CNE-2细胞小鼠移植瘤中,干扰VEGF-C基因通过激活NF-kB信号通路影响下游ATM,进而增加放疗敏感性。
吴锡芳汪勇彭丽莎罗洁王枫
关键词: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实验动物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21-3p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早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214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48例为转移组,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166例为未转移组;同期宫颈良性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2组于入院次日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C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21-3p表达与VEGF-C水平的相关性;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量、VEGF-C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术前血清miR-221-3p、VEGF-C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量(3.96±1.01)、VEGF-C水平[(41.18±9.55) ng/L]均高于对照组[1.41±0.38、(25.06±6.63) ng/L](t=33.514,P<0.001;t=19.818,P<0.001)。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量与VEGF-C水平呈正相关(r=0.552,P<0.001)。转移组肿瘤直径≥4 cm比率(12.50%)、FIGO分期ⅡA1~ⅡA2期比率(33.33%)、浸润深度≥2/3比率(95.83%)及术前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量(4.76±0.64)、VEGF-C水平[(49.07±9.01)ng/L]均高于未转移组[4.22%、18.07%、81.33%、3.73±0.98、(38.90±8.45)ng/L](P<0.05)。浸润深度≥2/3(OR=1.131,95%CI:1.068~1.322,P=0.040)及术前血清miR-221-3p(OR=2.475,95%CI:1.472~4.164,P=0.001)、VEGF-C(OR=1.099,95%CI:1.041~1.160,P=0.001)是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术前血清miR-221-3p、VEGF-C分别以4.03、49.25 ng/L为最佳截断值,单独及联合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12(95%CI:0.753~0.862,P<0.001)、0.804(95%CI:0.744~0.855,P<0.00
徐敏芹李雪周玲张弘张书筠高爱华
关键词: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效果及对可溶性类FMS酪氨酸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合并反复早期自然流产(recurrent earlyspontaneous abortion,ERSA)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型受体可溶性类FMS酪氨酸激酶(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VEGF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商丘市民权县中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EMT合并ERSA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s Flt-1、VEGF、CRP、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白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vs 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sFlt-1、D-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VEGF、E2、P、FSH、LH、IL-6、TNF-α、CRP、PT、APT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EMT合并ERSA患者中应用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sFlt-1、VEGF及CRP水平相关。
何顺昱杨栋霞
关键词:甲泼尼龙子宫内膜异位症反复早期自然流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反应蛋白
宫颈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宫颈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VEGF受体(VEGF receptor,VEGFR)-3的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7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lthelial neoplasias,CIN)I样本25例、CIN II样本15例、CIN III样本32例、宫颈鳞癌样本75例。另外收集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正常样本18例。采用原位杂交法分析其HPV16及HPV18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分析VEGF-C、VEGFR-3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样本的HPV16、HPV18及HPV16、18双重感染率与CIN I、CIN II、CIN III及宫颈鳞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I、CIN II、CIN III的HPV16、HPV18及HPV16、18双重感染率与及宫颈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宫颈样本、CIN I、CIN II和CIN III病理组织中的VEGF-C表达和VEGFR-3脉管阳性均数均低于宫颈鳞癌组,其中正常宫颈样本中的VEGF-C表达和VEGFR-3脉管阳性均数均低于CIN I、CIN II和CIN III;CIN I病理组织中的VEGF-C表达和VEGFR-3脉管阳性均数均低于CIN II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I病理组织中的VEGF-C表达和VEGFR-3脉管阳性均数与CIN II比较,CIN II病理组织中的VEGF-C表达和VEGFR-3脉管阳性均数与CIN II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18阳性组VEGF-C表达明显高于HPV16/18阴性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VEGF-C表达水平与VEGFR-3脉管阳性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宫颈鳞癌发生与HPV16/18感染相关,VEGF-C、VEGFR-3的高表达可一定程度反映宫颈病变严重程度。
徐志红王秀刘小燕刘洋周萍
关键词:VEGFR-3HPV18宫颈鳞癌
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P16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宫颈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发生于宫颈部位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等症状,且多发病于绝经初期及围绝经期的女性[1]。随着现代年轻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的逐年升高,宫颈癌的发病人群也逐渐趋向年轻化[2]。现阶段,宫颈癌的转移和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关于其发生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张亚军王丹凤
关键词:发病人群阴道排液临床病理特点宫颈癌患者P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裸小鼠再生淋巴结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淋巴结组织移植后,对裸小鼠再生淋巴结的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0只5周龄雌性免疫缺陷裸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切除2组裸鼠第一、二乳腺脂肪垫及双腋下蓝染淋巴结、淋巴管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将切除的每枚淋巴结横切成两半,置于右腋下血管区域。A组于淋巴结碎片周围注射VEGF-C腺病毒40μl;B组不注射VEGF-C腺病毒,作为对照。淋巴结移植术后2周,于每只裸鼠双侧第2对乳腺脂肪垫中或皮下接种含5×106 MDA-MB-231-Luc-GFP肿瘤细胞的悬液100μl。接种后4周,对右腋下淋巴结进行取材并行HE染色及多光谱免疫荧光检查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M2-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抗体F4/80、趋化因子CCL2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值(四分位差)表示,进行Mann 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A组右腋下再生淋巴结可见淋巴滤泡较B组明显增大,生发中心活跃,被膜下淋巴窦、髓质淋巴窦内充满细胞成分,整个淋巴结表现为细胞浸润现象。A组再生淋巴结LYVE-1表达为21.440(34.675)%,较B组的2.964(4.160)%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中F4/80表达为5.396(7.205)%,较B组的3.573(2.670)%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A组CCL21表达为21.470(29.145)%、B组为16.430(23.6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A组PD-L1表达为10.000(14.430)%,B组为4.070(26.7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A组再生淋巴结LYVE-1与CCL21、LYVE-1与F4/80共位置表达分别为8.637(13.150)%、6.181(9.050)%,比B组明显增高[1.571(1.680)%、1.454(0.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EGF-C辅助下再生的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髓系衍生的抑制细胞明显浸润、趋化因子C
崔蕾杨峥林娜杨晨董文芳顾勤浩冯验军张晔何乐人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免疫抑制

相关作者

王莹
作品数:233被引量:575H指数:11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
研究主题:脂肪源性干细胞 喉癌 淋巴管生成 脱细胞 脂肪源性
李文媛
作品数:108被引量:267H指数:9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
研究主题:脂肪源性干细胞 喉癌 淋巴管生成 喉癌组织 脂肪源性
郑志强
作品数:256被引量:807H指数:1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超声双重造影 进展期胃癌 胃癌组织
张华
作品数:40被引量:40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研究主题:脑卒中 南蛇藤提取物 南蛇藤 家庭康复护理 社区脑卒中
刘建平
作品数:49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主动脉夹层 STANFORD_B型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食管鳞癌 淋巴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