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93篇“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文章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及检测意义
- 2025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165例CRVO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是否继发黄斑水肿将患者分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组(100例)和单纯CRVO组(65例)。另选取同期眼部无异常的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血清hs-CRP、ICAM-1水平。根据黄斑水肿程度将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分为轻度水肿组(32例)、中度水肿组(41例)和重度水肿组(27例)。比较不同黄斑水肿程度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血清hs-CRP、ICAM-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hs-CRP、ICAM-1水平与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CRVO患者继发黄斑水肿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s-CRP、ICAM-1对CRVO患者继发黄斑水肿的预测价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hs-CRP、ICAM-1水平升高(均P<0.05)。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血清hs-CRP、ICAM-1水平随黄斑水肿程度增加依次升高(均P<0.05)。血清hs-CRP、ICAM-1水平与患者黄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CRVO继发黄斑水肿组患者中有糖尿病史、视网膜内层结构存在紊乱的比例以及血清hs-CRP、ICAM-1水平高于单纯CRVO组(均P<0.05)。糖尿病史、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以及血清hs-CRP、ICAM-1是CRVO患者继发黄斑水肿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hs-CRP、ICAM-1两者联合预测CRVO患者继发黄斑水肿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两者单独检测的AUC(均P<0.05)。结论: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血清hs-CRP及ICAM-1水平升高,与黄斑水肿程度有关,两者联合对CRVO患者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黄武林辜智强于忠英
-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超敏C-反应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
- 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病发结果将其中3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66例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hs-CRP、FIB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因素分析显示,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出血部位、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白蛋白、收缩压及舒张压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年龄、BMI、静脉置管、血糖、感染、尿酸、卧床时间及血钙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静脉置管、血糖、感染、尿酸、卧床时间及血钙为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OR=10.444、4.341、5.686、4.943、12.367、7.057、3.857及5.371,均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组患者hs-CRP、FIB表达水平[(11.32±2.11)mg/L、(5.85±2.13)g/L]均高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8.65±1.07)mg/L、(4.16±1.7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6、3.798,均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高于hs-CRP、FIB单项检测(P<0.05)。结论 年龄、BMI、静脉置管、血糖、感染、尿酸、卧床时间及血钙与围绝经期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关,血清hs-CRP、FIB联合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较高。
- 龚燕方碧兰居淑瑜朱琳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用于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 2024年
- 探讨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与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由此推断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在老年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血液标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高州市中医院确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将该部分患者归类为实验组。同时收集同期在本单位行健康老年体检患者,将该部分患者归类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两者差异性,以及分析hsCRP水平与发生前列腺增生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经过严格遴选,一共433例老年性男性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实验组)150例患者,普通健康老年男性(对照组)纳入283例患者。实验组平均年龄74.14±8.8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75.98±6.07岁,实验组患者在年龄上,较对照组稍低,但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在前列腺良性生组中,超敏 C-反应蛋白平均14.99±27.34mg/L,而普通健康老年男性对照组则为6.12±20.36mg/L,罹患前列腺增生组的患者血hsCRP明显升高(高于2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超敏 C-反应蛋白与老年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性分析,显示经Spearman相关分析,hsCRP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存在正相关关系,r=0.2901,p<0.05。结论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hsCRP较普通健康老年性患者hsCRP升高,两者存在相关性,hsCRP在老年性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 吕燕海曾国志许钦科
- 关键词:C-反应蛋白前列腺增生
- 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眼部洗敷治疗急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眼部洗敷治疗急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丽水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就诊并治疗患有急性结膜炎的患儿97例进行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患儿眼部症状、泪膜测量值,血清hs-CRP、TNF-α水平,分泌物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眼部疼痛、畏光、异物感及分泌物多评分相对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泪膜破裂时间(BUT)、双眼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均升高,与对照组[(0.92±0.20)分、(0.65±0.12)分、(0.72±0.16)分及(1.03±0.29)分]相比,观察组的患儿眼部疼痛、畏光、异物感及分泌物多评分[(0.69±0.20)分、(0.47±0.11)分、(0.45±0.13)分及(0.70±0.20)分]降低程度明显,BUT、SIT及FL评分[(7.84±2.35)s、(8.68±2.70)mm/min及(1.46±0.61)分]均高于对照组[(6.07±2.00)s、(6.54±2.45)mm/min及(0.96±0.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34、7.661、9.074、6.490、3.974、4.067及3.416,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hs-CRP、TNF-α水平,分泌物MCP-1、IL-6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儿血清hs-CRP、TNF-α水平[(2.25±0.56)mg/L、(0.99±0.20)ng/ml]均低于对照组[(3.12±0.97)mg/L、(1.67±0.25)ng/ml],分泌物MCP-1、IL-6水平[(33.57±10.81)pg/ml、(5.43±1.27)ng/L]均低于对照组[(50.02±12.54)pg/ml、(7.25±2.0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2、14.720、6.884及5.156,均P<0.05)。与对照组(81.25%)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7.96%)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结论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眼部洗敷治疗急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调节hs-CRP�
- 赵红艳毛晓波
- 关键词:氧氟沙星滴眼液急性结膜炎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观察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患儿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hs-CRP、SAA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根据患儿治疗1个月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及Cox回归分析血清hs-CRP、SAA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98例患儿规范化治疗1个月内预后不良15例,占15.31%;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hs-CRP、SAA、PCT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s-CRP、SAA、PCT水平均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预后情况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6、0.386、0.619,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s-CRP、SAA、PCT水平异常升高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 血清hs-CRP、SAA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预后有关,且血清hs-CRP、SAA水平异常升高可增加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
- 张亚丽蓝菊红吕卓超李洋丽胡晓蕾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临床预后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并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医院116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NYHA)将其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hs-CRP、HGF水平检测,采用Kendall’s tau相关性分析血清hs-CRP、HGF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116例CHF患者中Ⅱ级26例(22.41%)、Ⅲ级59例(50.86%)、Ⅳ级31例(26.72%);3组高血压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血清BNP、hs-CRP、HGF水平最高,左室射血分数最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最大,Ⅲ级组次之,Ⅱ级组血清BNP、hs-CRP、HGF水平最低,左室射血分数最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最小,两两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HGF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409、512,P均<0.05)。结论血清hs-CRP、HGF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
- 黄雅芳张春梅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超敏C-反应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心功能分级
-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分级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且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56例,依据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分为AIS组(72例)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acute ischemic stroke, NAIS)组(84例)。2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SMI检查及血清hs-CRP水平检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SMI分级、血清hs-CRP单独及联合诊断预测AIS发生的风险,并确定其截断值。结果 2组间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NAI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MI分级(OR=4.015,95%CI:2.426~6.646,P<0.001)、血清hs-CRP(OR=1.809,95%CI:1.313~2.498,P<0.001)均为影响A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SMI分级≥2级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8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7%、66.66%。以血清hs-CRP≥4.7 mg/L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AUC为0.69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67%、65.48%。二者联合诊断预测发生AIS的AUC为0.84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8%、66.67%。结论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hs-CRP能够提高预测AIS发生风险的准确性。
- 张力维李德鑫王义成韩潮马姝颖王嫒嫒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C反应蛋白质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及TOLL样受体4对早产儿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及TOLL样受体4(TLR4)对早产儿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全身性感染患儿34例(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患儿41例(局部感染组),同时选取4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检测各组患儿血清hs-CRP、sTNFR-I及TLR4水平,探讨不同指标异常表达及其诊断学价值。结果 重症感染组患儿血清hs-CRP、sTNFR-I及TLR4水平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部感染组患儿血清hs-CRP、sTNFR-I及TLR4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患儿血清hs-CRP、sTNFR-I及TLR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感染组患儿血清hs-CRP、sTNFR-I及TLR4水平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s-CRP鉴别诊断早产儿感染的临界值为1.02 ng/ml时,灵敏度为92.56%,特异度为94.55%,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1;sTNFR-I鉴别诊断早产儿感染的临界值为20.64 mg/L时,灵敏度为91.32%,特异度为92.66%, AUC值为0.954;TLR4鉴别诊断早产儿感染的临界值为110.6 mg/L时,灵敏度为93.54%,特异度为94.65%,AUC值为0.928。结论 血清hs-CRP、sTNFR-I及TLR4在早产儿感染性疾病中异常表达,同时其在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芳李璐范超超
- 关键词:早产儿超敏C-反应蛋白TOLL样受体4
- 孕晚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生殖道解脲支原体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探究孕晚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B族链球菌(GBS)感染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PROM孕妇为PROM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165例无PROM孕妇为无PROM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临床资料。在孕晚期未发生PROM前检测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和GBS感染情况,病原菌数量,比较两组孕妇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和GBS感染情况和病原菌数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及GBS感染对PROM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及GBS感染与PROM的关系;比较分析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及GBS感染对PROM孕妇结局、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PROM组血清hs-CRP阳性率、生殖道UU阳性率及GBS阳性率均高于无PRO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OM组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病原菌数量及GBS病原菌数量均高于无PRO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及GBS病原菌数量诊断PROM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7.52 mg/L、11.41×10^(3)copy/ml及9.20×10^(3)copy/ml,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及GBS病原菌数量联合检测预测PROM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780~0.957),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92.36%,均高于单一检测。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血清hs-CRP阳性(OR=1.232),生殖道UU阳性(OR=1.340)及GBS阳性(OR=3.241)的孕妇发生PROM的可能性较大。血清hs-CRP阳性者剖宫产率高于阴性者,生殖道UU阳性者剖宫产率高于阴性者,生殖道GBS阳性者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宫内感染率高于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s-CRP阳性者早产率高于阴性者,生殖道UU阳性者早产率高于阴性者,生殖道GBS阳性者早产、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宫内感染率高于
- 谢琴姜波
-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B族链球菌胎膜早破
- 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9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48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等临床资料,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空腹血糖(FBG),入院时采用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与血清hs-CRP单独或者联合应用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 2分),预后不良组男性(χ^(2)=4.729,P=0.030)、既往脑卒中病史(χ^(2)=13.665,P=0.000)和饮酒史(χ^(2)=8.326,P=0.004)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Z=-9.316,P=0.000),血清FBG(Z=-3.234,P=0.001)、Hcy(Z=-3.652,P=0.000)和hs-CRP(Z=-8.780,P=0.000)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OR=1.316,95%CI:1.223~1.417;P=0.000)和血清hs-CRP升高(OR=1.045,95%CI:1.032~1.058;P=0.000)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hs-CRP和二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95%CI:0.781~0.852,P=0.000)、0.806(95%CI:0.768~0.840,P=0.000)和0.903(95%CI:0.873~0.928,P=0.000),并且二者联合应用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优于单独入院时NIHSS评分(Z=3.187,P=0.001)和血清hs-CRP(Z=4.418,P=0.000)。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和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应用可为临床预测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提供有效参考。
- 袁莉张建兴王素洁陈菲菲何小红陈丽丽
- 关键词:卒中C反应蛋白质预后LOGISTI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