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5篇“ 血小板分离“的相关文章
一种脐带来源血小板分离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脐带来源血小板分离方法,首先利用倒置重离心去除废弃脐带中的红细胞,去红后的采袋连接第二分浆袋,正置轻离心得到浆混合物;将第二分浆袋的浆混合物与采袋剩余物连接,正置重离心,分离第二分浆袋上部的纯...
郭嘉李建萍张媛梦李红莉王磊
血小板分离收集装置
血小板分离收集装置,涉及生物样本分离提取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分离提取装置使用时易出现目标物质被污染的问题。包括管体、上盖、下盖、活塞和活塞杆,管体包括依次设置的上端部、缩颈部和下端部,所述上盖位于管体的上端部,所述上...
王双罗奇薛艳丽徐燕宁
一种富血小板分离提取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血小板分离提取装置,涉及分离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支架、分离架,支架上安装升降件,升降件的移动部带动分离架上下移动;分离架上连接顶板、底板,分离管位于顶板的限位口、底板的顶推口之间;底座上设置与顶推口...
唐欣元唐有荷
血小板分离输导管体结构及血小板分离架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小板分离输导管体结构及血小板分离架构,包括:血小板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以及装配设于分离器主体的分离输出口端;保冷管体组件,设置为内外双层管体,且内外双层管体之间设置有封闭式保冷空间,内外双层管体中...
张海峰陈基沈
一种便携式血小板分离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血小板分离机,包括血小板分离机,所述血小板分离机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壳,保护壳的前方设有操作口,操作口的内部一左一右设置有门板,操作口的底面与门板的底面之间形成供导管通过的通道,通道的底面上安装有多...
陈林石榴沈建平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不同时程心脏大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024年
目的:探究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不同时程心脏大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心脏大管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是与否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使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照组(40例)未使用。基于体外循环时间将研究组和对照组再分亚组:对照1组(19例)、研究1组(17例)体外循环流转时间≤200min,对照2组(21例)、研究2组(23例)体外循环流转时间>200min。分别对比各组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输注量、纤维蛋白原输注量,不同时程的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水平以及栓弹力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更低,术后红细胞输注量以及纤维蛋白原输注量更少(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2组(P<0.05);研究2组红细胞输注量少于对照2组(P<0.05)。四组不同时间点红蛋白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间短于对照组,ICU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四组栓弹力图指标(R、K、α角、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2组R值明显低于对照2组,MA值高于对照2组(P<0.05)。结论:利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的方式能够实现患者体外循环改善,对于患者凝功能改善有积极作用,能够满足操作时间长且复杂的心脏大管手术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邓毅权成祥军李民陈聪
关键词:心脏大血管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应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治疗综合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2024年
目的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应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125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自体血小板分离(APP)与回输,将患者分为APP组59例和non-APP组66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24 h(T1)、术后48 h(T2)及术后72 h(T3)凝指标及肝肾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PLT)水平、异体输注量、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纵隔引流量、ICU住院时长、住院总花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T1-T3时,APP组凝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APTT)明显短于non-APP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non-APP组(P<0.05);观察术后肝功能参数,与non-APP组相比,APP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在T1、T2时相对较低(P<0.05),乳酸脱氢酶(LDH)在T1、T2、T3时均维持在较低水平(P<0.05),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在T1时较non-APP组低(P<0.05);观察术后肾功能参数,APP组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在T1、T2、T3时均显著低于non-APP组(P<0.05);从液保护角度考虑,相比于non-APP组,T1时APP组PLT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且APP组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血小板浆和冷沉淀输注量相对较少(P<0.05);观察术后转归情况,与non-APP组相比,AP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长缩短,住院总费用更低,术后24 h纵隔引流量更少(P<0.05);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APP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non-APP组(P<0.05)。结论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能有效改善ATAAD患者凝功能,对术后肝肾功能保护、液保护作用明显,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和转归。另外,此项技术的开展有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
赵楠陆江涛贺玲陈晓玲张文杰张大发唐宗生
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血液保护
血小板分离收集装置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富血小板分离收集装置。;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分离。;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罗奇陈淑慧王双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联合术中自体回输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患者液管理(PBM)的提出开起了液管理时代,PBM的关键之一是在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实施液保护措施,临床应寻求最优化的液保护措施。自体血小板分离(APP)回输联合术中自体回输(IAT)应用于术中预计出量大的手术中,既能升高患者术后红蛋白水平,又可改善术后凝功能,还可减少术后失和异体的输入,减少围手术期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对APP回输联合AP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韩顺宇杨薇刘永峰
关键词:血液管理术中自体血回输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与异体血小板输注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有效性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与异体血小板输注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液保护作用和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78例,其中自体血小板分离(APP)组40例,术中接受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照组38例,术中接受1治疗量异体单采血小板输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量、术后胸导管引流量、术中、围术期及住院期间异体输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并分析两组之间差异。结果APP组术前等待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Z=–2.48,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Z=–2.20,P<0.05),术后肺部感染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39.5%(χ^(2)=4.65,P<0.05),术中和围术期红细胞、浆和冷沉淀输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量、住院期间输量、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异体血小板输注相比,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有效减少术前等待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和围术期异体输注量,有更好的液保护效果,但对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
张乃红蔡培飞刘夏李健费忠化
关键词:血液保护短期预后

相关作者

赵丽云
作品数:101被引量:511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管理 妊娠合并 麻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手术
魏海燕
作品数:104被引量:42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肺转流 心肺转流术 体外循环
葛亚力
作品数:132被引量:46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肺转流术 心肺转流 体外循环
史宏伟
作品数:281被引量:878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体外循环 心肺转流 心肺转流术
鲍红光
作品数:369被引量:2,738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超声引导 脓毒症 脂联素 围手术期 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