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45篇“ 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文章
- 张喜奎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
- 2025年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病程漫长,不易治疗。张喜奎教授认为其内因乃先天禀赋不足,其外因多责之于外感六淫,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二脏亏虚为本,风、热、瘀为标。张喜奎教授将本病分为脾不摄血证、阴虚火旺证、脾肾阳虚证,分别运用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右归饮加减,并全程配合化瘀止血治法,善用三七、鸡血藤、丹参之品,同时加以蝉蜕、蜂房、白鲜皮、地肤子等以祛风散邪,标本兼治,灵活遣方,取效甚佳。
- 黄冰榆张喜奎
- 关键词:名医经验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2025年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现有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明显提升疗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西药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西药的适应性和治疗耐受度。基于此,充分认识目前中西医治疗PITP的方法有助于临床优化PITP诊疗策略,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生存、生活质量,使更多患者获益。
- 逯兵白玉盛
- 关键词: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 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体会
- 2025年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肝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周围血栓形成为特点。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中老年,围术期需要常规抗凝,易诱发HIT,如不能及时诊断及处理,可导致四肢血栓广泛形成,致残致死率较高。因此,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如何及时诊断HIT并给予有效处理,对骨科医师是一项挑战。笔者报告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HIT并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广泛形成最终救治失败的患者,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HIT的诊疗方法及治疗体会。
- 王晖李涛李扬蔡贵泉李德韩修国王栋梁张培培
-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质疏松肝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 白芍总苷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作用机制。[方法]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级BALB/C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9只)、白芍总苷(TGP)低剂量组(10只)、TGP中剂量组(9只)、TGP高剂量组(10只)及西药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建立ITP动物模型,建模后24 h TGP低、中及高剂量组均灌胃100 mg/kg、200 g/kg及400 mg/kg的TGP溶液,西药组灌胃5 mg/kg的醋酸泼尼松,其余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建模前、建模后24 h、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3周、干预4周时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h17)、全称调节性T细胞(Teg)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L)-10、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及脾组织病理形态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建模24 h及干预1周,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3周及4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计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TGP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TGP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组间比较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reg百分比降低,Th17百分比、肝指数及脾指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TGP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Treg百分比升高,Th17百分比、肝指数及脾指数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IL-10、TGF-β1降低,IL-17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TGP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IL-10、TGF-β1升高,IL-17降低(P<0.05)。IL-17在TGP低、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TGP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IL-17在TGP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白芍总苷可改
- 郑婧任水明高倩高婧
- 关键词:白芍总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免疫血小板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误诊1例及文献复习
- 2025年
- 本文介绍了1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误诊患者的诊治经过,同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并学习该病症检验结果的特点、潜在发生机制、在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情况时其他常用的替代检验方法,以及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要点,旨在提升医护人员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知水平,避免误诊的再次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进而提高医疗质量。
- 曾连
- 关键词:EDTA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误诊
- 仙鹤丹皮汤用于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 探讨仙鹤丹皮汤用于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CIT)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肿瘤CI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仙鹤丹皮汤联合rhTP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及治疗14 d后的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情况和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证、次证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PLT水平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PLT水平均高于治疗7 d后及治疗前,治疗7 d后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0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0.05)。结论 在肿瘤CIT治疗中采用仙鹤丹皮汤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升高PLT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 黄菊
- 关键词: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计数
- 蒙西医对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现状分析
- 2025年
-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小板数<100×10^(9)/L)、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此外部分患者有乏力、焦虑等症状。由于血小板的下降和对出血的恐惧,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受损。并且该病病情易反复、迁延不愈、长期治疗效果欠佳,蒙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西药不良反应以及提升血小板计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分析蒙西医对CITP的研究现状,为该疾病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其木德斯仁陈沙娜
- 关键词:蒙医学
- 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常因出血风险、治疗副作用及疾病反复等因素,导致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准确评估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了解疾病对其身心的影响,可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本文对现有ITP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概述普适性、特异性ITP评估工具的内容、特点及分析应用现状,并对现有评估工具的应用提出建议,旨在为临床选择恰当的评估工具提供借鉴,为研发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ITP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工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 盛霞丽冯健子张聪聪郑玉霞吴小萍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生活质量量表预后
- 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治疗效果
- 2025年
- 探析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 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针对常州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在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儿,选择其中60例 ITP 患儿展开研究分析,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归入对照组、观察组,各 30 例,分别予以常规剂量[0.3mg/(kg·d)]地塞米松、大剂量[0.6mg/(kg·d)]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上升及恢复正常时间、CD4+T/CD8+T淋巴细胞比值、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86.67%,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1周、2 周及 4周,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均更高(P<0.05)。观察组血小板上升及恢复正常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1周、2周及 4 周,观察组CD4+T/CD8+T淋巴细胞比值更高(P<0.05)。观察组感染、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儿童ITP 治疗中,相较常规剂量地塞米松,大剂量地塞米松能够取得更理想效果,更利于血小板计数、免疫功能的恢复与提升,且大剂量用药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
- 杜春蔚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地塞米松血小板计数
-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h17/Treg平衡及其临床意义
- 2025年
-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ITP患儿(ITP组)和1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96例患儿有2例失访,根据预后将剩余94例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74)和预后不良组(n=20)。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收集ITP患儿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T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h17、Treg和Th17/Treg对ITP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TP组Th17、Th17/Treg和白细胞计数(WBC)明显较高(t=8.663、30.730、3.888,P<0.001),而Treg和淋巴细胞计数(ALC)明显较低(t=25.496、16.237,P<0.001)。预后不良组Th17、Th17/Treg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5.423、11.174,P<0.001),Treg、血小板计数(PLT)和ALC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t=4.059、7.289、5.347,P<0.001),且两组患者年龄存在显著差异(χ^(2)=8.52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h17(OR=1.517,95%CI:1.139~2.020)、Th17/Treg(OR=1.765,95%CI:1.285~2.425)均为ITP患儿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P<0.05),Treg(OR=0.932,95%CI:0.877~0.990)、PLT(OR=0.936,95%CI:0.889~0.985)及ALC(OR=0.819,95%CI:0.700~0.958)为其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Th17、Treg和Th17/Treg单独预测IT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2(95%CI:0.578~0.775)、0.778(95%CI:0.681~0.857)、0.721(95%CI:0.619~0.809),Th17、Treg和Th17/Treg联合预测ITP患儿预后的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87.84%,AUC为0.913(95%CI:0.837~0.961),优于Th17(Z=2.481,P=0.013)、Treg(Z=2.549,P=0.011)和Th17/Treg(Z=2.042,P=0.041)单独预测的AUC。结论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儿Th17/Treg比例失衡,联合检测Th17、Treg及Th17/Treg可以提高对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高洁宋琳琳李洪娜谢楠楠
- 关键词: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
相关作者
- 侯明

- 作品数:335被引量:1,92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血小板减少 大剂量地塞米松
- 周永明

- 作品数:351被引量:1,14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药治疗 生血合剂
- 吴润晖

- 作品数:263被引量:811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血友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患儿 血友病A
- 朱文伟

- 作品数:119被引量:30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生血灵 生血合剂 中医药治疗
- 鲍计章

- 作品数:101被引量:3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生血灵 生血合剂 中医药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