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02 篇“ 蠡测 “的相关文章
清代篆书阐释况趣蠡测 2025年 有清一代,篆书复兴,创作方面臻至高峰。同时,清代学者对篆书进行了多方面阐释,有效地提升了篆书地位。篆书地位的提升与阐释篆书互为表里,并形成双向互动模式。本文将从塑造篆书形象、阐释篆书美感、阐发学篆方法三个方面分析清人对篆书的阐释,以求加深对清代篆书发展情势的了解。 刘一畅新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趋势蠡测 2025年 档案学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各项工作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档案学的发展速度、水平、质量和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论文结合当代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特点,分析了新中国档案学的发展方向,认为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特征将更加突出,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将更加完备,档案学的资政作用将逐步凸显,档案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将更加频繁,档案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技术相互交错、相互转化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李财富关键词:资政功能 秦人族源蠡测 ——兼论秦赵共祖说 2025年 秦国族源当为双重二元。既有研究已指出,秦国族源为二元,其公族为东来的恶来一族之后,而中下层民众则为当地之西方土著。然仔细分析史料,秦国公族的来源恐亦并非如此简单,其很可能是恶来一族与当地某亲周戎族部落通婚融合的产物。其中下层公族的父系祖先当为东来的恶来一族,而核心王族的父系祖先或为戎人。秦族世系表中的中潏应即此戎族部落之祖先,其混入东方族源的世系表当为秦人所附会。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秦赵共祖之说,可能并非是一个精确的表述。 安子毓 颜永政隋唐长安城武德殿方位书写成因蠡测 2025年 武德殿是隋大兴唐太极宫中一座兼具政治性与礼仪性的宫殿。目前学界对隋唐长安宫城武德殿的方位存在两种认识,一为乾化门东北,一为太极殿东。比较《唐六典》《大业杂记》《河南志》中武德殿与武成殿的书写模式,可以确定隋大兴唐长安武德殿位于太极殿东,而非乾化门东北。隋大兴宫城继承魏晋南北朝太极殿—东西堂制度,形成太极殿—东西殿制度,即“正衙殿—东西殿”制度。唐人记载宫殿建筑时以门为基点进行方位书写,而宋代形成以殿为中心的方位书写模式。因此,宋人误读唐人文献中武德殿的方位,使得武德殿方位由清晰逐渐模糊。与此同时,武德殿由正史进入典章制度、地理志,文献书写者对武德殿的认识发生转变,武德殿的外朝属性逐渐消失。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皇帝理政空间正式由太极宫转入大明宫,黄巢起义后,唐僖宗的理政空间由大明宫转回太极宫,唐昭宗时由长安转入洛阳宫城。唐末洛阳宫完成了由“正衙殿—东西殿”制度向“L”型布局的转变,并延续至北宋。由于唐宋时期皇帝听政空间与历史文本载体的双重转移,使得武德殿所承载的政治性与礼仪性由此逐渐湮没于历史记载之中。 罗瑾歆关键词:地理志 清代书学丛辑征引《古今法书苑》及其学术史意义蠡测 —— 以《佩文斋书画谱》与《六艺之一录》为中心 2025年 王世贞编纂的《古今法书苑》是一部辑录明代及明以前书法文献的书学丛辑。该书上承宋代《墨池编》及《书苑菁华》,下启清代《佩文斋书画谱》及《六艺之一录》,在中国书法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清代书学丛辑不仅借鉴《古今法书苑》的编纂体例,还直接征引或转引其文本内容5。因宋代周越有同名著作《古今法书苑》,故清代书学丛辑将王世贞的《古今法书苑》称作《王氏法书苑》,而署录为《王氏法书苑》的内容既有抄自《古今图书集成》的,也有来自《古今法书苑》原书的,还存在删节改易的情况。考察清代书学丛辑对《古今法书苑》的征引既有助于梳理它们之间的编纂关系,也是探讨《古今法书苑》在清代的传播及影响的一个重要内容。 梁达涛关键词:书学 书法文献 六艺 学术史意义 王纲《猩猩传》成书年代蠡测 ——兼谈安南有关猩猩的传闻 2024年 王纲《猩猩传》,虽然已经失传,但由于英国19世纪著名的汉学家亨利·裕尔(Henry Yule,1820—1889)在他所著的《东域纪程录丛》(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中曾经引用过该书佚文而蜚声世界,而裕尔却说:“我不能确知这本书的成书年代”[1]。今人大都认为该书是宋人王纲所撰,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其实早在唐代杜佑所撰《通典》中就提到了该书,笔者认为王纲可能是唐人,故不揣浅陋,试对该书成书年代及作者生活年代作一蠡测 ,以求教于方家。 王永平 牛宣岩关键词:成书年代 《通典》 蠡测 范蠡规划越国新都蠡测 2024年 都城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城规划设计是关系立国立都的大事。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结怨相伐,筑城为据。公元前490年,吴王夫差释放了越王勾践,勾践归国后,委托范蠡建设新都。范蠡利用今绍兴府山南麓兴建山阴小城,接着又在小城东侧兴建大城。根据东汉时赵晔撰《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第八》的描述,对越国新都进行规画复原,揭示规划设计的思想观念与技术方法。 武廷海关键词:城郭 时间的伦理性蠡测 被引量:1 2024年 时间具有伦理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客观事物运动变化节奏的把握,对自然秩序、社会秩序的建构,承载人类社会价值等方面。所谓时间伦理,就是主体在行为选择过程中基于对时间性的观照所建构出的价值。其核心理念就是“当下”的权衡取舍不仅是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时间链条中思考,而且作为价值的承载者,“过去”与“未来”为主体的行为选择提供了价值上的“应当”。时间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具有同生共长的关系,然而近代以来时间的绝对化、工具化,使人们忽略了时间与伦理的本原性。在反思启蒙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时间的伦理性问题,与此同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也必须重新思考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时间伦理问题。 于树贵 张全洁关键词:秩序 伦理 前道家思想蠡测 2024年 从中国早期历史及上古文明看,在老子导源的道家思想出现以前,中国古代就有类似道家思想的观念因素。道家的总根源,学界至今聚讼纷纷,笔者认为,古代思想莫不是起源于上古宗教文化,道家亦然。古有所谓“黄帝之道”,黄帝,最早见于《逸周书·尝麦》,以后在《国语》《孙子兵法》《山海经》等大量古文献中反复出现。 谢阳举关键词:道家思想 逸周书 古文献 《孙子兵法》 儒家道德认识论蠡测 被引量:1 2024年 儒家道德认识论既涉及对儒家思想系统中常见的“知”的内涵的理解,也包括主体对自身及他人道德活动之过程、后果及规范的反省与认识,并贯穿于个人道德活动的始末。儒家道德认识论通过“听言”“观行”“观德”等实践行动得以表征,在根本上关联着人类道德行为的层次性与成长性。生命活动的现实展开,促进实践理性的现实发展等因素,使得儒家道德认识的存续具有必要性,而基于人类普遍共性所导向的可沟通性,人类言行所具有的可认知性,以及儒家所强调的修身实践功夫使儒家道德认识论成为可能。儒家道德认识论生成的现实契机,起于人真切的道德情感,展开为道德知识向道德智慧的转化过程,完成于良知的幡然明觉。在经济与法律地位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对传统儒家道德认识问题的反思有积极意义。 龚建平 马源关键词:儒家 道德认识
相关作者
于平 作品数:304 被引量:750 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研究主题:舞剧创作 舞剧 文化建设 民族舞蹈 文化 刘树胜 作品数:42 被引量:11 H指数:1 供职机构: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臆说 蠡测 遗民情结 楚辞研究 楚辞 李炳海 作品数:201 被引量:508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汉代文学 《诗经》 楚辞 先秦 中国古代文学 沈澍农 作品数:150 被引量:231 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古籍 P 医古文 《金匮要略》 医药文献 妥建清 作品数:51 被引量:85 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颓废 审美风格 晚明 文学现代性 晚明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