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9篇“ 蝽科“的相关文章
- 小片蝽线粒体基因组及蝽科系统发育分析
- 2024年
- 为了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讨小片蝽Sciocoris lateralis在蝽科的分类地位,丰富蝽科线粒体基因组基本数据,为蝽科系统发育进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高通量测序,首次测定并分析了小片蝽完整线粒体基因组(Genbank登录号:OP531920),提取蝽科物种的13个蛋白编码串联序列(PCGs),使用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小片蝽昆虫的线粒体全基因组长度为15 445 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genes,PCGs)、2个rRNA基因(ribosomeRNAs,rRNAs)、22个tRNA基因(transferRNAs,tRNAs)和1个控制区(Control region)。小片蝽线粒体基因组结构排序与其他蝽科物种一致,均无基因重排现象。小片蝽线粒体全序列AT含量为74.26%,GC含量为25.74%。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cox1、nad1和nad6的起始密码子为TTG,其余10个蛋白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是ATT、ATA、ATG。在所测得的tRNA基因中,trnS1和trnV缺失DHU臂,其他20个tRNA均能折叠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基因错配方式主要为G-U错配。基于13个PCGs构建的蝽科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小片蝽与斑须蝽的亲缘关系最近并且位于蝽亚科分支,支持二星蝽族Eysarcorini和Strachiini族的单系性,而棕蝽族Caystrini和腹沟族Halyini互为姐妹群,这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益蝽亚科与蝽亚科曼蝽属(Menida)形成姐妹群关系,该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不一致。
- 刘迎香赵清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蝽科系统发育
- 四种缘蝽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及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缘蝽科系统发育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数据分析缘蝽科(Coreidae)亚科间的系统发育。【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对4种缘蝽(纹须同缘蝽Homoeocerus striicornis、广腹同缘蝽H.dilatatus、宽棘缘蝽Cletus schmidti和褐莫缘蝽Molipteryx fuliginosa)进行低覆盖度全基因组测序;从获得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中重建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联合已经公布的缘蝽科3个亚科32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作为内群)以及蛛缘蝽科(Alydidae)中的3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作为外群),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缘蝽科亚科间的系统发育。【结果】纹须同缘蝽、广腹同缘蝽、宽棘缘蝽和褐莫缘蝽线粒体基因组(GenBank登录号:OR702557-OR702560)的长度分别为15 706, 15 913, 17 685和16 959 bp,新获得的这4种缘蝽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方式与典型的昆虫线粒体基因组一致,没有基因重排等特殊的基因组织结构;此外,这4种缘蝽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基因组序列、蛋白质编码基因、 rRNA基因和tRNA基因序列都具有较高的A+T含量(≥70%)。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的缘蝽科系统发育树具有大体相同的拓扑结构;所有结果都支持缘蝽亚科(Coreinae)为单系群,缘蝽亚科与希缘蝽亚科(Hydarinae)互为姐妹群。【结论】本研究利用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重建了缘蝽科亚科间的系统发育,结果支持缘蝽亚科为单系群,缘蝽亚科与希缘蝽亚科互为姐妹群。本研究为进一步在系统发生框架内探讨缘蝽科的系统演化提供了线粒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数据。
- 林兴雨宋南尹新明朱永强席玉强
- 关键词:半翅目缘蝽总科缘蝽科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 两种榈蝽的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榈蝽科系统发育地位分析
- 2024年
- 【目的】测定和分析半翅目(Hemiptera)异翅亚目(Heteroptera)榈蝽科(Thaumastocoridae)两种榈蝽Thaumastocoris peregrinus与Onymocoris hackeri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榈蝽科在臭虫次目(Cimicomorpha)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取榈蝽科T.peregrinus与O.hackeri线粒体全基因组和核基因(18S rDNA基因和28S rDNA基因)序列,对其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注释分析和比较。选取GenBank中异翅亚目蝎蝽次目(Nepomorpha)、细蝽次目(Leptopodomorpha)和蝽次目(Pentatomomorpha)共9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和核基因(18S rDNA基因和28S rDNA基因)序列作为外群,臭虫次目7科24种与榈蝽科2种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18S rDNA基因和28S rDNA基因)序列作为内群,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18S rDNA基因和28S rDNA基因序列矩阵利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T.peregrinus与O.hackeri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分别长15399和15490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核苷酸组成存在明显的AT偏好性,没有发现基因重排现象。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GCU)均可以折叠成经典的三叶草二级结构。控制区均发现了串联重复区域和茎环结构。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为:(猎蝽总科(Reduvioidea)+((臭虫总科(Cimicoidea)+(捷蝽总科(Velocipedoidea)+姬蝽总科(Nabioidea)))+盲蝽总科(Miroidea)))。榈蝽科位于盲蝽总科内,形成了(榈蝽科(Thaumastocoridae)+(盲蝽科(Miridae)+网蝽科(Tingidae)))的拓扑关系。【结论】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榈蝽科2个物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探讨了榈蝽科在臭虫次目中的系统发育地位,补充了榈蝽科昆虫的分子数据,进一步加强了对臭虫次目系统发育和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的理解。
- 张丹丽陈小艳袁娟娟杨焕焕
- 关键词:半翅目线粒体基因组RRNA系统发育
- 霍林郭勒市天然草地盲蝽科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运用昆虫分类学和昆虫生态学方法对霍林郭勒市天然草地盲蝽科昆虫进行群落特征研究。野外调查于2022年7-9月进行,采用五点法取样,盲蝽成虫扫网采集。结果显示:共采集3 247头盲蝽成虫标本,隶属3亚科8属16种,其中,齿爪盲蝽亚科2种,盲蝽亚科11种,叶盲蝽亚科3种;在整个调查期,相对多度最高物种为苜蓿盲蝽(31.01%),其次为克氏圆额盲蝽(23.31%)、远东苜蓿盲蝽(21.80%)和小苜蓿盲蝽(15.24%);该市天然草地盲蝽不同时期多样性顺序为8月上半月>7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8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可见,该市天然草地盲蝽科主要优势种有苜蓿盲蝽、克氏圆额盲蝽、远东苜蓿盲蝽及小苜蓿盲蝽;8月上半月盲蝽多样性最高。
- 赵圆飞石凯董永义兴安郭艳奇
- 关键词:盲蝽科多样性群落特征天然草地
- 大青山呼和浩特段虻蝽科多样性分析
- 2023年
- 为了掌握内蒙古中部地区盲蝽科昆虫资源情况及其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利用和保护特定的资源昆虫防治林业害虫,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半翅目盲蝽科昆虫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整理内蒙古地区关于盲蝽科昆虫的资料,并分析和鉴定内蒙古地区盲蝽科昆虫的标本,其中鉴定了内蒙古盲蝽科(Miridae)叶盲蝽亚科(Phylinae)1属1种,盲蝽亚科(Mirinae)6属11种。对鉴定的盲蝽科昆虫编写了昆虫名录,并撰写了昆虫检索表以及部分昆虫的寄主植物种类,进一步了解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及周边地区部分盲蝽科昆虫。
- 吴鹏飞高润红雷静文张森哲赵向苗
- 关键词:盲蝽科昆虫区系
- 中国益蝽亚科的比较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半翅目:蝽科)
- 益蝽亚科Asopinae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蝽科Pentatomidae,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分布17属57种。益蝽亚科昆虫为捕食性昆虫,能够取食多种鳞翅目、鞘翅目幼虫,因此益蝽亚科昆虫在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
- 丁晓飞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
- 基于形态特征的中国蝽亚科各族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蝽科)
- 蝽亚科(Pentatominae)隶属于半翅目异翅亚目(Hemiptera-Heteroptera)蝽次目(Pentatomomorpha)蝽总科(Pentatomoidea)蝽科(Pentatomidae)。蝽亚科昆虫...
- 刘迎香
- 关键词:支序系统学单系系统发育
-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rDNA的榈蝽科系统发育地位研究
- 榈蝽科是盲蝽总科(半翅目:臭虫次目)中最小的科,对桉树、柠檬等林业资源有严重威胁,明确榈蝽科的系统学发育地位对于生物防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榈蝽科的系统发育研究比较薄弱。早期仅基于形态特征对榈蝽科分类的探讨...
- 许乐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RRNA系统发育
- 中国蛛缘蝽科物种DNA条形码研究
- 2022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NA条形码对中国蛛缘蝽科(半翅目:缘蝽总科)物种界定的适用性。【方法】对中国蛛缘蝽科13属23种207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DNA条形码序列进行扩增,并扩增稻缘蝽属Leptocorisa 3个物种的31条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作为辅助标记。使用MEGA 11软件计算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Kimura 2-parameter,K2P);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进行物种聚类分析;利用中介邻接网络算法构建单倍型网络图。【结果】基于线粒体COI DNA条形码序列得出测试的中国蛛缘蝽科所有23个种的种内平均K2P距离在2%以下,种间K2P距离在0.98%~23.98%之间(平均17.50%)。多数物种彼此能够被较好地分开,且支持率较高。其中,中稻缘蝽Leptocorisa chinensis和大稻缘蝽L.oratoria共享部分COI单倍型,造成COI条形码无法区分二者,可通过ITS-1序列在单倍型网络分析中将二者区分。【结论】本研究得出的中国蛛缘蝽科中绝大部分物种的DNA条形码数据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单元一致。然而,对于其中亲缘关系极近的物种,单靠线粒体数据尤其是COI条形码序列无法进行准确界定,需引入其他DNA序列或其他类型数据进行区分。
- 伊文博王师君王树景张海光卜文俊
- 关键词:半翅目异翅亚目蛛缘蝽科DNA条形码COI
- 尖长蝽科一中国新记录属种(半翅目:异翅亚目)
- 2022年
- 【目的】尖长蝽科(Oxycarenidae)昆虫隶属于异翅亚目长蝽总科(Lygaeoidea),多取食植物的种子,是重点关注的农林业害虫。本研究记载一采自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的中国新记录种——古北暗翅长蝽,藉此进一步修订国内的尖长蝽科类群,补充尖长蝽科分类学研究资料。【方法】用蔡司(Zeiss Discovery V20)体视解剖镜对已采集的尖长蝽科类群昆虫标本的整体和局部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之后对雄虫生殖器进行解剖,并使用体视解剖镜连接拍照系统,分别聚焦拍摄虫体不同平面的照片并进行叠加,以获得虫体各部分均较为清晰的图片。同时使用徕卡M205FA体视解剖镜和相机,以及配套软件(版本4.5.0)进行雄虫生殖器官的叠加拍照和测量信息获取。【结果】研究发现采自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的种类与国内已记录种类不符。该种长翅型,整体呈三角形,从头顶至腹末端逐渐加宽,体背面有光泽。体长3.85~4.15 mm,体宽1.70~1.80 mm。头较尖,长略等于宽。小颊短小。触角第Ⅰ节不伸过中叶端部,触角瘤由背面可见。喙伸达中足基节前缘。触角和喙黑褐色。复眼远离前胸背板前缘。头部、前胸背板前叶黑褐色,前胸背板后叶深褐色,后缘土黄色。头部、前胸背板和小盾片具浓密刻点。前翅整体色暗,宽大,革片端缘内凹。革片上翅脉与底色同色、稍隆凸。爪片具3列清晰的刻点。膜片长度超过腹部末端,黑褐色,基部与革片相接处具一淡褐色条带,膜片外侧两条纵脉二分叉。臭腺黄白色、发达、伸出。前足股节端部无刺或具一小刺。各足股节、第Ⅲ跗节黑褐色;转节、胫节和第Ⅰ、Ⅱ跗节黄褐色;爪黑色。腹部周缘黑褐色,中部红褐色。生殖节开口后缘和杯状骨片愈合;杯状骨片端缘具深缺刻。抱握器外突大且圆,内突极小且尖,抱握器基部叶片弯曲成直角。【结论】经鉴定证实,该虫为尖�
- 肖诗雅高翠青
- 关键词:长蝽总科
相关作者
- 郑乐怡

- 作品数:137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半翅目 英文 盲蝽科 盲蝽 新种记述
- 刘国卿

- 作品数:58被引量:3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半翅目 盲蝽科 盲蝽 蝽科 英文
- 能乃扎布

- 作品数:51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半翅目 盲蝽科 昆虫 盲蝽 异翅亚目
- 齐宝瑛

- 作品数:52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半翅目 盲蝽科 异翅亚目 昆虫 盲蝽科昆虫
- 卜文俊

- 作品数:120被引量:74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半翅目 瘿蚊科 瘿蚊 双翅目 新种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