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95篇“ 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相关文章
- 不同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
-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植物和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树种,具有适应性较强、生长快、病虫害少、出材率高等优点,同时也是我国优良的用材树种和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重要替...
- 黄振格
- 关键词:秃杉人工林生物量营养元素循环
- 东南沿海沙地2种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被引量:5
- 2015年
- 对闽东南滨海沙地8年生卷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质量分数、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卷荚相思和木麻黄林5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排序均为N>Ca>K>Mg>P;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282.79kg·hm-2和1 160.25kg·hm-2;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卷荚相思林为枝>干>皮>叶>根,木麻黄林为叶>枝>干>皮>根;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卷荚相思林为N>K>Ca>Mg>P,木麻黄林为N>Ca>K>Mg>P;养分年存留量分别为35.35、140.61kg·hm-2·a-1,年吸收量为97.01kg·hm-2·a-1和312.65kg·hm-2·a-1,总归还量为61.66kg·hm-2·a-1和172.04kg·hm-2·a-1。卷荚相思和木麻黄林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分别为0.64和0.54,利用系数分别为0.34和0.27,周转期分别为4.59a和6.74a;各营养元素利用系数和循环速率均为Mg>Ca>N>P>K,周转期则相反。卷荚相思林5种营养元素利用系数、循环速率均高于木麻黄林,而周转期均低于木麻黄林,有利于林地养分维持。P可能是限制卷荚相思生长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因此应采取施P肥等措施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 黄秀勇
- 关键词:卷荚相思木麻黄生物循环防护林
- 东南沿海沙地2种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
- 对闽东南滨海沙地8年生卷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质量分数、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卷荚相思和木麻黄林5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
- 黄秀勇
- 关键词:卷荚相思木麻黄生物循环防护林
- 黑木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被引量:20
- 2012年
- 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人工林黑木相思9种营养元素(N、P、K、Ca、Mg、Fe、Mn、Zn和Cu)的质量分数、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木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以树叶为最高,其次是树皮、树枝和树根,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大量营养元素质量分数表现为N>Ca和K>Mg>P,微量元素Mn和Fe的质量分数较高,Cu最低。黑木相思人工林养分储存量为987.17 kg/hm2,其中乔木层(749.23 kg/hm2)占75.89%,林下植被层(170.86 kg/hm2)占17.31%,凋落物层(67.06 kg/hm2)占6.79%。黑木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199.05、105.41和93.64 kg/(hm2.a),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52.96%;循环系数为0.53,不同营养元素的周转期表现为P>K>Fe>N>Ca>Cu>Mg>Zn>Mn。
- 何斌韦善华张伟唐天罗柳娟刘红英刘莉覃祚玉
- 关键词:营养元素生物循环
- 贵州典型森林植被群落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空间信息模型构建被引量:2
- 2009年
- 将生态过程模型中营养元素生物循环数值模拟、基于过程的植被生产力模型与遥感驱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相耦合,构建森林植被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空间信息模型。模型弥补了营养元素生物循环过程模型中空间分析和参数获取复杂的不足,并在植被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模型中引入营养元素胁迫的定量表达。将模型模块化,耦合于自主开发的EcoHAT系统(Eco-Hydrology Assessment Tools),以贵州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关键过程的时空演变模式进行了模拟和研究。运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见模型计算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区域营养元素生物循环关键过程的时空格局。
- 李茜杨胜天白晓辉吕涛刘瑞禄杜迪
- 关键词:营养元素生物循环NPP
- 典型喀斯特地区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研究--以贵州龙里为例被引量:8
- 2008年
- 以龙里典型喀斯特地区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个群落的生物量、营养元素贮量、分布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生物量分别为40.62t/hm2、48.32t/hm2,混交林的乔木层总生物量比马尾松纯林高18.97%,根系生物量较纯林高65.12%。混交林乔木层各器官营养元素的含量整体大于马尾松纯林,两群落乔木层N、P、K、S的含量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叶>根>枝>干。混交林乔木层各元素的积累量分别比纯林高47.97%~197.67%,凋落物层各元素贮量比纯林高85.40%~318.301%。混交林的年归还量、年存留量和年吸收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且各元素循环系数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林与阔叶树混交可以有效地提高群落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的能力。
- 李茜杨胜天盛浩然盛岩李巍李顺江
- 关键词:马尾松林生物循环
- 厚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被引量:47
- 2007年
- 对1.5~4.5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人工林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大致为树叶>于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Ca,然后是K和Mg,P最低;厚莫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贮存量依次为145.00~611.70 kg/hm2,随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器官微量元素贮存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1.5年生时营养元素贮量主要集中在树叶和树枝,2.5~4.5年生时营养元素贮量则主要集中在树干和树根;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96.66~135.93 kg/(hm2·a),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以树干最高,树皮最低,年吸收量为116.50~258.10 kg/(hm2·a),年归还量分剐为19.83,117.21,114.83,122.17 kg/(hm2·a),利用系数分别为0.80,0.78,0.55和0.42,循环系数分别为0.17,0.49,0.48和0.47,周转期分别为7.34,2.64,3.73,5.01年.
- 秦武明何斌覃世赢黄世方莫雅芳覃永华
- 关键词:厚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
-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被引量:91
- 2005年
-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为研究区域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暖温带森林优势群落辽东栎林、油松林及刺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油松林、辽东栎林和刺槐人工林 3林分总生物量为 :86 .2 4 7、12 9.0 0 5 t/ hm2和 14 4 .795 t/ hm2 ,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85 .2 2 3、12 6 .989t/ hm2和 14 2 .4 88t/ hm2 ,随群落针阔树种转化替代 ,群落总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年均生长量为 3.2 75~ 5 .6 99t/ hm2。生物量和年生长量排序为刺槐人工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凋落物贮量表现为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林分郁闭度和林下凋落物的不同引起的 ;刺槐林和辽东栎林林下植被层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凋落物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同化器官的各种元素含量高于其它器官 ,茎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最低。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 :0 .74 5、1.378t/ hm2和 1.80 5 t/ hm2 。不同林分不同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差别较大。因采伐而引起的 3林分林地养分流失量分别达 6 5 .4 5 %、5 3.76 %和 2 5 .1%。 3林分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为 :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 张希彪上官周平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林分营养元素生物循环
- 贡嘎山天然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被引量:20
- 2005年
- 对贡嘎山东坡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冷杉林营养元素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N、P、K总积累量依次为 172 0 0 76、2 10 3 2 90、174 8 2 2 9kg hm2 ;N、P、K的归还量依次为 6 6 5 77、34 85 0、33 917kg (hm2 ·a) ;存留量依次为 73 75 9、95 387、81 6 0 3kg (hm2 ·a) .冷杉林保持N、P、K能力强 ,N、P。
- 罗辑程根伟李伟何祖慰
- 关键词:落叶阔叶混交林天然林生物循环冷杉林成熟林归还量
- 刚果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研究被引量:21
- 2004年
- 对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刚果桉W5不同组分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树叶的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均较高,树皮的Ca、K含量较高,树干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均较低;刚果桉W5人工林主要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随林龄增长而增加,2年生的主要营养元素净积累量的增幅最大;刚果桉W5人工林的N、K或Ca的年吸收量与总存留量较高,Mg次之,P最小。植后第5年,Ca的吸收与存留增加明显;刚果桉W5人工林归还林地的主要营养元素比例很低,2~5年生林木以凋落物形式归还的营养元素在12%~15%,其中N、Mg的归还率在20%以上,Ca的在8%~14%,P的在6 5%~9%,K的不足5%。与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比较,刚果桉W5人工林的养分循环率要小得多,说明这一人工林土壤养分趋向于减少。
- 钟继洪李淑仪蓝佩玲廖新荣廖观荣
- 关键词: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
相关作者
- 杨胜天

- 作品数:318被引量:3,386H指数:3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遥感 喀斯特地区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非点源污染
- 刘广全

- 作品数:200被引量:1,260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沙棘 植被修复 锐齿栎林 植被类型
- 李茜

- 作品数:48被引量:94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研究主题:官厅水库 水质 遥感 库滨带 营养元素生物循环
- 何斌

- 作品数:168被引量:1,278H指数:23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人工林 尾巨桉 生物量 营养元素 桂西北
- 邱仁辉

- 作品数:214被引量:878H指数:17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弯曲模量 复合材料 不饱和聚酯 竹原纤维 拉伸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