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773篇“ 药物治疗反应“的相关文章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对药物治疗反应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
- 2025年
-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分子层面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使用多西他赛化疗反应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为研究三阴性乳腺癌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获取TNBC基因芯片数据集GSE70690,应用计算机编程语言(R语言)软件筛选DEGs,并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该基因数据进行相关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应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出多西他赛化疗反应的关键基因。结果分析芯片数据,筛选出8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差异基因395个,下调差异基因470个。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与DNA复制、细胞分裂有关,并富集在DNA复制信号通路上。通过构建PPI网络筛选得到了CDK1、TOP2A和BRCA1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化疗分子机制中的枢纽基因。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TNBC化疗药物多西他赛3个枢纽基因和关键信号通路,为提升TNBC化疗效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霍丹丹张军慧邱建阁刘文静王萌李军涛赵二江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生物信息学差异表达基因
- 首发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性与脑电图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first-episode depression,FED)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性与EEG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理科门诊的FED患者50例,根据抗抑郁药物治疗4周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降低程度,将患者分为治疗有反应组(HAMD评分下降≥50%)与无反应组(HAMD评分下降<50%),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两组EEG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EEG变化特征与药物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治疗后FED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50例FED患者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30~35岁,平均(31.5±6.6)岁。α波和θ波发生率分别为70.00%和64.00%,额颞棘波和额颞尖波发生率分别为62.00%和46.00%。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甲状腺激素异常、心血管疾病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36例(72.00%)治疗后有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HAMD评分均降低[(15.09±3.37)分比(35.62±5.41)分和(20.33±4.25)分比(36.05±5.28)分],α峰值频率(alpha peak frequency,APF)均降低[(8.78±1.53)Hz比(9.82±0.93)Hz和(6.21±1.67)Hz比(19.49±0.46)Hz],且治疗后有反应组HAMD低于无反应组,APF高于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无反应组相比,有反应组α波和θ波发生率较低(5.56%比57.14%和11.11%比50.00%),额颞棘波和额颞尖波发生率较低(8.33%比50.00%和5.56%比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ED患者治疗有效性与广泛性慢波(α波和θ波)异常、14~20 Hz快波(额颞棘波和额颞尖波)异常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θ波异常(OR=1.069,95%CI:1.008~1.602,P=0.015)、额颞棘波异常(OR=1.085,95%CI:1.009~1.829,P=0.034)的FED患者更容易出现治疗后无反应。结论FED患者存在广泛性慢波
- 邱洁魏昌伟石慧吴安石
- 关键词:首发抑郁症脑电图特征
- 慢性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及其与CYP2C19、APOE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 2024年
- 慢性血管疾病(CVD)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常规性辅助治疗方案,然而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中,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影响疗效,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临床资料表明患者的某些基因突变与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2C19(CYP2C19)和载脂蛋白E(APOE)主要参与血小板活性和脂蛋白的转化与代谢过程,其基因突变是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CYP2C19、APOE基因突变在CVD中的表征及其与抗血小板药物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
- 赖腾芳李近都梁烨李世龙李天资
- 关键词:基因突变抗血小板药物
- 一种基于ERP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RP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监测方法,属于抗抑郁障碍治疗疗效识别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素材分析数据;根据预设的各抑郁特征项和疗效特征项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素材分析数据进行特征识别,获得各抑郁特征项数据和疗...
- 张函
- 一种基于ERP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RP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监测方法,属于抗抑郁障碍治疗疗效识别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素材分析数据;根据预设的各抑郁特征项和疗效特征项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素材分析数据进行特征识别,获得各抑郁特征项数据和疗...
- 张函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抗VEGF药物治疗反应性的预测因素分析
- 第一部分: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康柏西普治疗反应性的首剂疗效与预测因素分析研究目的:抗VEGF药物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疗效存在差异,而首剂治疗影响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旨在探究首剂疗效能否预测第三剂的治疗反...
- 王月麟
- 关键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首剂反应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房水
- 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 探究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反应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检测病例组与健康组肠道微生物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患者均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反应分为治疗有效组58例及治疗无效27例;根据患者治疗随访2年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非不良心血管事件组62例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组23例。检测他汀类治疗反应及心血管事件与肠道微生物水平的关系。结果 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肠道微生物群主要分为四个菌门,包括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四类菌门。相对比健康组,病例组患者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水平明显升高(t=14.057、12.517,P<0.01),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水平明显降低(t=8.212、10.919,P<0.01)。病例组患者血清IL-1β、CRP、IL-6水平相对比健康组均明显升高(t=22.915、21.848、16.195,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冠心病患者变形菌门IL-1β、CRP、IL-6水平呈正相关(r=0.531、0.586、0.507,P<0.01),厚壁菌门与IL-1β、CRP、IL-6水平呈正相关(r=0.693、0.581、0.637,P<0.01),放线菌门IL-1β、CRP、IL-6水平呈负相关(r=-0.429、-0.642、-0.517,P<0.01),拟杆菌门与IL-1β、CRP、IL-6水平呈负相关(r=-0.536、-0.519、0.637,P<0.01)。与治疗有效组对比,治疗无效组患者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水平明显升高(t=10.992、5.979,P<0.01),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水平明显降低(t=11.071、4.827,P<0.01)。与非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对比,不良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水平明显升高(t=9.324、7.504,P<0.01),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水平明显降低(t=4.705、3.734,P<0.01)。结论 治疗无效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冠心病患者变�
- 梁峰翎周艳李华桦
-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冠状动脉疾病他汀类药物心血管事件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灶与内脏病灶的全身药物治疗反应差异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灶与内脏病灶对全身药物治疗的反应差异,探索临床特征及基因表达层面可能引起差异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骨肿瘤科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全身药物治疗后骨转移灶及内脏病灶进展情况,从而反映病灶对全身药物治疗的反应性,并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GSE76194骨转移灶与原发灶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验证。结果骨转移灶与内脏病灶全身药物治疗后,优先进展率分别为79.7%以及2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OR=6.76,P=0.009)以及药物治疗前内脏转移部位(OR=0.078,P=0.001)是影响治疗反应差异的独立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HR=4.4,P=0.0027)、仅使用靶向药物(HR=2.94,P=0.0055)以及全身药物治疗前内脏转移部位(HR=0.37,P=0.011)是影响骨转移灶优先进展的独立预后因素,基因表达数据分析共筛选出938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差异基因的GSEA分析显著富集到4条耐药相关通路。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灶与内脏病灶对全身药物治疗反应存在差异,骨转移灶存在耐药相关通路的表达上调,伴有EGFR突变的患者骨转移灶较腹腔外内脏病灶对全身药物治疗反应性更差,建议对全身药物治疗反应性差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积极采取局部治疗。
- 丁朝伟梁海杰尉然于沂阳郭卫
- 关键词:ERBB-1腺癌
- 一种基于血液黏度变化的多药物治疗反应预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血液黏度变化的多药物治疗反应预测方法,包括:通过全自动血液黏度监测仪动态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评估血液黏度变化情况,为制定多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构建多药物间相互作用知识图谱,收集药物‑药物、药物‑食物、...
- 谢智能 邓永杰
- 一种基于血液黏度变化的多药物治疗反应预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血液黏度变化的多药物治疗反应预测方法,包括:通过全自动血液黏度监测仪动态检测血液流变学参数,评估血液黏度变化情况,为制定多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构建多药物间相互作用知识图谱,收集药物‑药物、药物‑食物、...
- 谢智能邓永杰
相关作者
- 许顶立

- 作品数:337被引量:2,141H指数:2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心力衰竭 高血压 慢性心力衰竭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
- 高锦雄

- 作品数:21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受体基因多态性 动脉硬化
- 张健

- 作品数:768被引量:5,258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患者 B型利钠肽 预后
- 刘长智

- 作品数:12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并发 心源性休克 左室
- 周桂琴

- 作品数:70被引量:3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中医证型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