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7篇“ 范式转变“的相关文章
- 浅议物证鉴定范式转变
- 2025年
- 为探讨传统物证鉴定范式在法律与科学融合背景下向更科学、可靠、客观方向转变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不同范式的科学基础、鉴定思路及应用现状,推动物证鉴定领域的发展。文章归纳总结了学者对传统物证鉴定范式的质疑,结合以DNA个体识别为代表的似然比范式案例,分析当前不同范式的科学基础、鉴定思路、意见表达方式及其优缺点。似然比、RIV等新兴范式为物证鉴定提供了更科学可靠的思路以及科学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提升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 宁港华
- 关键词:物证鉴定范式转变似然比
- 范式转变下的新增长动能释放
- 2025年
- 全球资本的“爆买”背后,不仅是市场情绪的短期修复,更是中国科技企业在当下范式转变中重构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一场系统性变革推动的新增长动能释放。2025年的中国科技股正经历-场深刻的“价值重估革命”。以DeepSeek、宇树科技等新锐企业为代表的科技新贵,叠加阿里巴巴、腾讯、比亚迪等中国科技股“十巨头”的强势表现,推动中国企业在近一个月市值增长超4000亿美元,呈现超越美股“七巨头”颓势的上升之态。
- 吴晓波
- 关键词:市场情绪范式转变全球资本
- 关系、机理、向度: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转变及模式创新
- 2025年
-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的具体实现方式。推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要坚持“范式自觉”,明确高校思政课由传统教学范式向智能教学范式转变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方法逻辑与思维逻辑;高校思政课智能教学范式为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规定目标样式与遵循,并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凝聚共识与行动力;要注重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转变创造的发展空间与开辟的发展方向,即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关系的变革构建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价值拓展教学目标,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要求升级教学程序,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态创造智慧教学环境,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治理要求统筹推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 颜佳华高超
- 从“知识占有”到“知识创造”:“强基计划”学生认知范式转变的过程与机制
- 2025年
- 如何实现从“知识占有”到“知识创造”的认知范式转变,仍是一个亟待揭示的黑箱。通过对20名“强基计划”学生的深度访谈发现,他们的认知范式转变表现为从“强知识惯性”向“构建型创新”的转变。其中,认知冲突并非导致认知范式转变的必然诱因,更为直接的驱动因素是高阶认知参与。受自我觉察和自我调节驱动,创新动机和元认知体验间接影响认知范式转变。此外,伴随反思性监控的循环,“强基计划”学生不断拓展新思路、实践新技能,实现了认知范式转变。鉴于此,高校可通过“场景式”培育模式等方式,激发“强基计划”学生对传统思维范式的颠覆精神,使其在突破性、革命性的科研创新实践中将真实世界与知识经验深度整合,最终实现转识成智、破旧立新。
- 朱德玲郭仕豪余秀兰
-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认知范式
- 从单向赋能到协同共育: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范式转变
- 2025年
- 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深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逐渐从单一经济援助转向家校社协同共育的范式。传统单向赋能模式虽能缓解学生经济压力,却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亦忽视了家庭与社会在育人中的潜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逻辑必然性,提出家庭角色重塑、学校主体创新、社会资源整合三大路径,并探讨精准化与长效化的实践策略。研究表明,协同共育通过整合家庭的情感支持、学校的系统教育、社会的实践资源,能够构建“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 陈珍张冰玉
- 关键词:资助育人范式转变
- 数据要素带来商业范式转变
- 2025年
- 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从价值机制、价值创造主导者及竞争关系等方面,不断颠覆传统商业范式。数据要素带来的商业范式转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数据要素的特性及其影响,才能在新的商业范式中取得成功。
- 王公太刘玥杭孙玉涛
- 剧变时代、顽劣问题与共创:不确定环境下社会治理的范式转变
- 2025年
- 在当今剧变时代,社会治理面临日益复杂的顽劣问题,传统的治理范式难以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挑战。本文以共创范式为核心,探讨如何通过多元主体的协作与创新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本文首先分析了剧变时代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顽劣问题的特征,指出传统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局限性。其次,本文通过对共创范式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揭示其在复杂环境中的独特优势。通过实际案例“村长工作坊”,本文展示了共创范式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用,并通过多方参与和持续反馈实现创新和灵活性。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政策建议,强调共创范式在应对不确定环境时的适应性和韧性。本文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以共创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框架,为应对剧变时代的复杂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 王超赵彤
- 关键词:社会治理
- 共创与新兴公益:剧变时代的范式转变与松散耦合型组织的兴起
- 2025年
- 在当今剧烈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公益慈善事业正面临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与愈发棘手的社会问题,传统公益范式在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时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与之相对,以共创范式为基础的新型公益组织,正在以跨界“共同体”与松散耦合的组织形态,逐渐展现出引领未来新兴公益的潜力。本文从系统理论与复杂理论的视角剖析剧变时代的环境复杂性与问题顽劣性的关键特征,系统梳理共创范式的理论框架,揭示其在应对复杂问题时的合理性,阐述在此基础上新型公益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基于社会实验室与行动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了共创范式的松散耦合型公益组织的形态与运营特征,旨在为公益组织在剧变时代中提升效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新的概念框架、路径和指引。本文以“村长工作坊”为案例,探讨共创范式及松散耦合型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应用,并展示其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中的独特优势。
- 王超赵彤
- 关键词:公益慈善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改革:范式转变与实践进路
- 2025年
-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需求日益迫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其学业评价必须紧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确保毕业生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加强未来学前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须推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以评价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业发展,为学前教育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更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共同筑梦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付文亭李久军
-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
- 范式转变与认知重构:大模型对人类信息处理的影响
- 2025年
- 信息处理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文章基于认知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视角,从经典的信息处理理论出发探讨了大模型对个体和群体层面信息处理的影响。在个体层面,大模型作为外部记忆系统影响了信息筛选、存储与认知决策;在群体层面,大模型介入群体传播网络影响了信息流动、群体认知的形成以及舆论环境的建构。在此基础之上,文章尝试提出了人机协同的多层级信息处理框架,为大模型时代的信息处理提供新的分析路径。大模型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信息处理范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会对人类认知和社会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 赵蓓张洋闫重宵
- 关键词:信息处理社会环境
相关作者
- 吴晓波

- 作品数:575被引量:5,535H指数:3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企业 低功耗 技术创新 组织学习 实证研究
- 钟祥铭

- 作品数:51被引量:682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互联网 范式转变 反垄断 互联网平台 媒体融合
- 董四代

- 作品数:205被引量:1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乌托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生 以人为本
- 方兴东

- 作品数:147被引量:1,692H指数:21
-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 网络治理 全球互联网 新媒体
- 郭萌

- 作品数:16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夷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范式转变 社会和谐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