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5篇“ 苗族舞蹈“的相关文章
“非遗”舞蹈引入高校美育课堂的研究——以海南黎族苗族舞蹈为例
2025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舞蹈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将“非遗”舞蹈引入高校美育课堂,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南黎族苗族舞蹈为例,探讨将“非遗”舞蹈引入高校美育课堂的具体策略。
陈静雅
关键词:黎族舞蹈苗族舞蹈
苗族舞蹈服装的色彩、图案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2025年
舞蹈苗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而舞蹈服装的色彩与图案不仅是美的体现,还深入影响了舞蹈的情感传递和观众的情感体验。因此,有必要讨论苗族舞蹈服装的色彩特征与象征意义以及图案纹样与情感表达作用,分析苗族舞蹈服装的色彩与图案对舞蹈情感表达的影响,从而为舞蹈服装的色彩与图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王琳琳
关键词:图案情感表达
湘西南苗族舞蹈教学创新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以湘西南苗族舞蹈为例,阐述了苗族舞蹈教学的理论基础,指出苗族舞蹈教学对培养学生舞蹈音乐艺术技能、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开展苗族舞蹈创新教学的策略和途径,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舞蹈历史,自觉接受民族舞蹈教育,履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将文化自信融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
王茜
关键词:苗族舞蹈创新性教学
基于旅游视角的贵州后山苗族舞蹈艺术特征与保护传承
2024年
贵州后山苗族舞蹈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植于当地民众的生活中,而且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独特资源。该舞蹈形式不仅是表演艺术,更是苗族社会文化身份和传统知识的传递载体。其动作设计、服饰色彩,以及伴奏乐器均根植于苗族的生产生活实践和自然崇拜,其中不乏对山林、水流等自然元素的模仿与赞美。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深度分析贵州后山苗族舞蹈的艺术特征,以及如何在旅游开发中有效保护和传承苗族舞蹈,从而共同构成动人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吸引无数旅游者的目光。在旅游推广中,后山苗族舞蹈不仅是展示文化的平台,更是连结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对舞蹈表演的精心策划与展示,受众得以深入体验苗族的历史文化,从而加深旅游者对苗族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李紫航
关键词:旅游艺术特征传承
舞蹈生态学视角下广西融水苗族舞蹈的舞台创编探究
2024年
文章以舞蹈生态学视角为基础,探讨了广西融水苗族舞蹈的舞台创编问题。通过对融水苗族舞蹈历史、文化背景和表演形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舞蹈苗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功能,并结合舞蹈生态学的理论框架,研究了融水苗族舞蹈的舞台创编过程,包括创作概念、舞蹈元素选择和组织、音乐与舞蹈协作等方面。又通过对相关舞台创编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融水苗族舞蹈舞台创编的一些成功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创新建议,以促进融水苗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李卓果
关键词:舞蹈生态学苗族舞蹈
苗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
2024年
苗族舞蹈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是苗族人民传统生活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苗族舞蹈面临着传承断层和创新难的困境。这意味着要加强有关苗族舞蹈的传统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年轻人对苗族舞蹈的认同和热爱,进而保护和传承苗族舞蹈文化。同时,在传承的基础上,苗族舞蹈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变革。创新既要保持传统特色,又要与时俱进,吸收现代元素和艺术表达形式。总之,苗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晓雯
关键词:苗族舞蹈传承传统教育
身体记忆及族群意识——贵州苗族舞蹈反颤动律研究
2024年
苗族舞蹈以其标志性的反颤动律,展现了对自然和祖先的深度敬畏与理解,但在新时代背景下,苗族舞蹈也面临着现代化带来的挑战。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究苗族舞蹈反颤动律的文化根源,探讨舞蹈中身体记忆与族群意识的显现方式,并着重研究苗族舞蹈动律在当代社会的演变及其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为苗族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进一步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存并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李紫航
关键词:苗族舞蹈族群意识文化保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苗族舞蹈的发展
2024年
宁知娇王莉敏
浅谈苗族舞蹈锦鸡舞——以《锦色》为例
2023年
舞蹈《锦色》是一个模仿锦鸡形态的苗族舞蹈,最初的名字叫《苗锦慕凤》,它是由中央民族大学著名编导李进和李鹤群编制,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江怡婷表演的一个苗族锦鸡舞作品。该舞蹈荣获第十八届首尔国际舞蹈大赛评委会主席奖。锦鸡是苗族的圣物图腾,苗族人民赋予了锦鸡美好的寓意,在传承创新中开发出了锦鸡舞这一艺术形式。文章以舞蹈《锦色》为例,分析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
刘芳君
旅游视域下后山苗族舞蹈艺术特征与传承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秉持对贵州省仁怀市后山苗族舞蹈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尊重和热爱,聚焦贵州省仁怀市后山苗族舞蹈,深度剖析和理解其艺术特征,探讨如何在旅游开发中达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苗族舞蹈的目的。方法:通过收集与整理丰富的文献资料,精心梳理后山苗族舞蹈的发展脉络,力求更深入地理解与认知这一舞种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轨迹。随后,深入研究了后山苗族舞蹈所体现出的竞技特性和独特的舞蹈语言,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找到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后山苗族舞蹈的方法。结果:研究后山苗族舞蹈,发现其发展脉络、舞蹈语言和竞技特性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独特的艺术特征既彰显了后山苗族舞蹈的魅力,又是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艺术传统。结论:文章从旅游这一视角出发,全面探讨了后山苗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策略,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全面展现后山苗族舞蹈的魅力和特色,并希望这一科研成果能对加大后山苗族舞蹈的保护力度提供助力,进而通过旅游开发这一途径,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最终提高和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质量。
谭玺王紫怡王继子
关键词:旅游苗族舞蹈艺术特征传承

相关作者

杨天欣
作品数:9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音乐学院
研究主题:苗族舞蹈 苗族 舞蹈教学 舞蹈 原生态
王唯惟
作品数:22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苗族舞蹈 苗族 舞蹈 仪式 文化分析
熊妍
作品数:15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音乐学院
研究主题:民俗 苗族舞蹈 民间舞蹈 课堂教学 中国民族民间舞
袁源
作品数:10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苗族舞蹈 审美特征 文化解读 苗族 审美意识
覃英
作品数:39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民俗体育 武陵山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挂件 苗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