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4篇“ 花间派“的相关文章
词人欧阳烔
2024年
欧阳炯(约896-971),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曾担任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蜀重要官员(任职中书舍人),入宋后曾任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他能文善诗,精通绘画、音律,尤其擅词,是重要词人,曾为《集》作序,在序中最早对“词”这一文学体裁提出了明确主张,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庞惊涛李福金(绘画)
关键词:《花间集》中国文学史花间派五代十国时期文学体裁
词人笔下“闺香”的审美意蕴
2019年
'随风本胜千酿酒,散馥还如一硕人。'[1]南朝傅縡的《博山香炉赋》中描写了香料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闺香'的描写屡见不鲜。但像《集》中这样集中且大量描写'闺香'的却不多见。本文从审美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词人笔下'闺香'的审美意蕴之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姜芷婷刘燕
关键词:花间词审美意蕴
浓艳婉约与清淡疏朗——两位代表作家的不同风格
2004年
温庭筠和韦庄是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多写闺阁生活、女子相思,以香艳缠绵、简练典雅为特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作为同一流的两位代表人物,温庭筠词浓艳香软、含蓄婉约,被称为“鼻祖”;韦庄词则以清淡疏朗、抒情热烈而真挚,与温庭筠齐名。
王旭民张雅云王强
关键词:花间派抒情方式社会生活
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
顾农
关键词:五代词唐代选集
在词史上的地位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从词学艺术发展的视角,重新考察了在词史上的地位。词虽然柔婉纤丽,却极少浅薄轻浮之作,而更多的是在柔婉中寓悲郁的。虽然长于描绘人物情态与渲染外在环境,却不是为了满足官感的刺激,而是指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词所表现的人物情感,不象敦煌词那样质实具体,进一步虚灵化,往往是以物象来渲染某种情感。与诗相比,词的意象性大大增强了。词使词更富有意象性,词中往往略去许多叙述环节,而以意象的转换来创造词境。词具有明显的“装饰化”倾向,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张晶
关键词:花间词意象性
中国历代名家流词传 词传
费振刚主编
关键词:五代词唐代选集
集》经典化建构研究——以《集》、体、为中心
集》由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辑、欧阳炯作序,收录了自唐开成元年至后蜀广政三年的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为中国现存最古的词总集,《集》不单单是对当时“流行”歌词的一种筛选保存,还由此产生了词史上第一篇词论——《集叙...
刘思琪
关键词:《花间集》
五代著名词人牛峤
2013年
甘肃陇西的牛氏,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隋唐五代时期曾出过不少社会名流,如隋代的牛弘官拜礼部尚书.盛唐时期的牛仙客位居宰辅并兼任尚书,中唐时期的牛僧孺则两度出任宰相。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又出了一个牛峤,不仅在政治上有一定的作为,在文学上成就也很大,是五代问词的领军人物。
封立
关键词:花间派隋唐五代时期词人盛唐时期中唐时期牛僧孺
鼻祖:温庭筠
2012年
温庭筠(8127—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自幼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刘泽
关键词:温庭筠花间派词人文思音律
更漏子
2024年
产生于晚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之一,其名得自赵崇祚所编词集《集》。《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被称为“”。温庭筠是“”首要词人,被尊为“”之鼻祖。
关键词:《花间集》花间词派温庭筠花间派

相关作者

何尊沛
作品数:29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词风 辛弃疾 姜夔词 宋代 艺术手法
王梦琪
作品数:10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研究主题:皇甫松 《全唐诗》 心态 上巳节 蒋捷词
吕爱华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意境 艺术成就 词创作 花间派
赵燕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程本 《红楼梦》版本 《红楼梦》 花间派 离别
李雁
作品数:35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乌托邦 乌托邦精神 乌托邦小说 民族音乐教育 幼儿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