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6篇“ 节段不稳“的相关文章
- 内镜下广泛减压术后造成节段不稳的高危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广泛减压术后造成节段不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该院行内镜下广泛减压手术的128例DLS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是否发生节段不稳分为节段不稳组(n=32)、对照组(n=96),收集全部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脊柱侧凸、椎体滑脱、临床分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年龄、腰椎手术史、症状持续时间、初诊时间歇性跛行、合并侧隐窝狭窄、下肢肌无力方面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60岁、有腰椎手术史、症状持续时间长、合并侧隐窝狭窄、初诊时间歇性跛行(≤100 m)是节段不稳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严格执行康复计划是保护因素,下肢肌无力并非发生节段不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合并侧隐窝狭窄、有腰椎手术史、症状持续时间长、初诊时间歇性跛行(≤100 m)是内镜下广泛减压术后节段不稳的危险因素,术后严格执行康复计划是其保护因素,应该强化随访。
- 邢晶伟孙辉付饶左立新刘永刚
- 关键词:节段不稳预后效果
-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节段不稳
- 2024年
-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节段不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科行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节段不稳患者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57.92±7.09)岁(范围44~75岁),体质指数为(24.05±2.64)kg/m^(2)(范围19.38~29.06 kg/m^(2))。共计31个节段包括单节段手术21例(L 3,42例、L 4,518例、L 5S 11例)、双节段手术5例(L 3~L 5)。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痛和下肢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脊椎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前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融合率及椎弓根螺钉准确度。结果26例随访时间为(42.88±10.09)个月(范围12~55个月)。手术时间为(156.54±33.50)min,术后引流量为(27.23±20.20)ml。术前腰痛和下肢痛VAS为(4.35±1.23)、(6.08±0.63)分,术后1个月降至(2.08±0.69)、(1.85±0.54)分,术后6个月为(1.85±0.54)、(0.77±0.59)分,术后1年为(0.96±0.53)、(0.62±0.57)分,末次随访为(0.88±0.52)、(0.58±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943,P=0.001;F=547.946,P=0.014)。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DI分别为55.38%±5.89%、28.38%±3.849%、17.77%±2.67%、12.58%±1.88%、12.1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3.289,P=0.010)。根据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26例中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机器人辅助植入经皮椎弓根螺钉114枚,A级109枚、B级4枚、C级1枚。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0.55±1.96)、(13.53±1.37)、(12.54±1.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90,P<0.001);腰椎前凸角分别为35.81°±10.80°、35.69°±11.07°、36.08°±1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获得�
- 陈博来林涌鹏李永津苏国义高梓博林锐胡伟雄
- 关键词:腰椎不稳
- 退行性颈椎邻近节段不稳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
- 王晋德
- 站立与仰卧位影像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节段不稳
- 退变性腰椎滑脱(DLS)是指腰椎椎体相对于尾部椎体的矢状位滑移而后附件完整.它是导致中、老年患者腰背痛和间歇性跛行的常见疾病.产生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滑脱节段的不稳定或椎管狭窄导致的神经压迫.对症状性DLS,如果保守治疗无效...
- 赵玉麟张丙磊郑燕平李爱民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滑脱X线片
- 椎板切除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节段不稳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评估后路颈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节段不稳的疗效。方法对15例多节段颈椎病伴节段不稳的患者行后路颈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手术前后JOA评分、轴性症状VAS评分、颈椎前凸角、颈椎曲度指数、脊髓向后漂移距离。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52个月。至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VAS评分、颈椎前凸角、颈椎曲度指数、脊髓向后漂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无脑脊液漏及内置物断裂发生。结论后路颈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节段不稳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轴性症状发生,恢复颈椎生理性前凸。
- 成俊谭均赵耘程方东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脊柱不稳后路椎板切除
- 颈椎后路ARCH椎板成形系统联合选择性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伴短节段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被引量:11
- 2016年
- 探讨ARCH椎板成形系统联合选择性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伴短节段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一2014年11月,本院采用ARCH椎板成形系统联合选择性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25例伴短节段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6^65岁;单节段不稳22例,双节段不稳3例;均伴有颈肩部疼痛、僵硬感等颈椎不稳症状。术前、术后摄颈椎正侧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RQM)、Pavlov比值(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之比),并对术前、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用日本骨科学会(J0A)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本组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6.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13.6分,平均改善率68.5%。术后Pavlov比值>0.83。术后颈椎ROM及曲度较术前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0.05)。所有患者颈椎不稳节段均固定牢靠。术后24例患者颈椎不稳症状缓解,其中1例出现典型轴性痛表现;1例出现C;神经根麻痹症状,3个月后逐渐恢复。结论颈椎后路ARCH椎板成形系统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术,结合两种术式的优点,在实现减压、稳定、适当保留部分ROM的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的手术方式。
- 席焱海何海龙余将明王洋叶晓健
- 关键词:颈椎病
- PLF及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的临床对比
- 2016年
-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PLF)、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病史资料完整且获得随访的83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PLF组(43例)和PLIF组(40例),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融合率、腰椎前凸角、相对椎间隙高度等指标。结果:两组ODI指数、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融合率、相对椎间隙高度优于PLF组(P<0.05);两组断钉及腰椎前凸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PLIF术在融合率、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临床上应优先选择。
- 杨益宏贺西京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椎4至5节段不稳程度与小关节积液和Modic改变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L4-5节段不稳患者磁共振成像(MRI)上小关节积液、Modic改变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腰椎不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腰椎MRI和站立位过伸过屈X线检查的226例腰腿痛患者中,选取82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按腰椎不稳程度分为3组,A组(41例,L4~5移位3~5mm)、B组(29例,L4-5,移位〉5~7mm)、C组(12例,L4-5,移位〉7mm)。在轴位MRI的T2加权像上测量小关节积液,并记录小关节的积液量,观察L4~5终板Modic改变;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让其根据自身的情况独立完成ODI评分量表。对上述相关指标与腰椎不稳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例腰椎不稳患者中,64例出现了小关节积液,其中A组31例,积液量1.58(0~3.28)mm;B组23例,积液量2.15(0~5.31)mm;C组10例,积液量3.08(0~6.12)mm。小关节积液量与腰椎不稳存在相关性(Х^2=5.75,P〈0.05)。A、B、C组Modic改变发生率分别为41.5%(17/41)、72.4%(21/29)、75.0%(9/12),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ODI单项功能评分别为11.19、14.57、17.13分,与腰椎不稳程度具有相关性(r=0.670,P〈0.05)。结论腰椎不稳程度与腰椎小关节积液量存在等级相关性;腰椎不稳患者Modic改变的发生率和ODI单项功能评分与不稳程度有关。
- 韩秀丰李大鹏黄永辉左华孙继芾
- 关键词:腰椎不稳MODIC改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 Quadrant通道下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比较Quadrant通道下与非通道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患者中,21例采用Quadrant通道下改良TLIF(通道组),44例采用非通道改良TLIF(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 65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及改善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与非通道下改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具有椎旁肌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腰痛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 吴寅良王强朱和平
-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
- 腰椎节段不稳的临床研究
- <正>~~
- 杨卫新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赵庆华

- 作品数:201被引量:69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寰枢椎 腰椎 脊柱侧凸 青少年 齿状突骨折
- 田纪伟

- 作品数:323被引量:1,354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寰枢椎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 王雷

- 作品数:136被引量:67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寰枢椎 齿状突骨折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术 手术治疗
- 包昌盛

- 作品数:22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疗效评价 个体化手术治疗 寰枢椎 颈椎间盘突出
- 蔡显义

- 作品数:44被引量:173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关节镜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观察 传统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