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69篇“ 艾滋病治疗“的相关文章
艾滋病治疗药物,你了解多少?
2025年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免疫系统疾。自1980年代艾滋病首次被发现以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艾滋病已不再被视为绝症。特别是抗逆转录毒药物的出现,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目前艾滋病尚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患者能够有效抑制毒复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将毒抑制至不可检测的水平。本文将深入探讨艾滋病药物治疗的原理、常用药物种类、治疗方案以及管理策略,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艾滋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李瑞佳张锐
关键词:免疫系统疾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艾滋病病毒抑制常用药物
胸腺五肽与HAART疗法联合应用于艾滋病治疗中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究艾滋病(AIDS)患者采取胸腺五肽与高效抗逆转录治疗(HAART)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AIDS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HAART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炎症指标、人类免疫缺陷毒(HIV)毒载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多,且观察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IV毒载量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S患者采取HAART疗法、胸腺五肽联合治疗可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降低HIV毒载量,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文小平邹美银朱晓红曹力吴丛霞
关键词:艾滋病胸腺五肽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炎症因子
不同抗毒方案对艾滋病治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探析
2025年
分析艾滋病患者中,予不同抗毒方案治疗的价值。方法 吉林市传染院84例艾滋病患者(2022年5月-2024年5月),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观察组(42例,比克恩丙诺),探讨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HIV毒载量、生化指标水平、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皆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比克恩丙诺治疗方案,可提升治疗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轻,具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徐云霞
关键词:艾滋病免疫功能
一种艾滋病治疗药物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滋病治疗药物制备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含封闭箱,封闭箱位于第一箱体下方,且封闭箱底部设置有底座,第一箱体上方设置有第一入料口,且第一箱体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板,并过滤网板底部前后两...
李蓓蕾
CD4检测技术在艾滋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
2024年
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的合并感染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进而探讨CD4检测技术在艾滋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共纳入87例艾滋病患者,分为纯HIV感染及不同的HIV并发感染组(HBV,HCV,TP),根据抗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进行分类并对比。结果 在合并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中,乙肝、丙肝等并发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6.89%、5.74%,此外,有患者存在多种并发感染。抗治疗后,单纯HIV感染者和HIV合并其他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在大于300/μl和小于300/μl的比例差异显著。结论 CD4检测技术能有效反映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抗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合并其他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监测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评估疾进程、预测并发感染风险以及调整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石建威
关键词:艾滋病治疗免疫功能状态并发感染
后ART时代艾滋病治疗面临的挑战与展望被引量:2
2024年
后抗逆转录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时代,艾滋病逐渐转为慢性传染性疾,HIV/AIDS的治疗难点主要集中在艾滋病的HIV潜伏、慢性炎症反应与免疫重建不良及长期服用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而治疗的优化方向则更偏向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及HIV靶向基因疗法的研发工作。本文现总结近年来艾滋病治疗中面临的挑战与相关进展,为未来艾滋病治疗提供方向。
孙雪晴王亚楠张海燕徐立然Alan Wang李青雅
关键词:艾滋病慢性炎症
江苏省艾滋病治疗后高/低毒血症人的基因型耐药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艾滋病治疗毒血症(high-level viremia,HLV)与低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人的基因型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抗治疗满6个月,血浆毒载量≥50拷贝/毫升的样本,按50~999拷贝/毫升、≥1000拷贝/毫升分为LLV组和HLV组.In-house PCR方法扩增HIV-1 pol区蛋白酶和反转录酶区,并测序获取序列进行耐药突变分析和亚型鉴定.结果LLV组242人,耐药率为40.50%;HLV组598人,耐药率为51.34%.LLV组和HLV组亚型均以CRF01_AE和CRF07_BC为主,LLV组占比为38.84%和35.12%,HLV组占比为44.82%和22.75%,亚型构成有统计学差异.LLV组和HLV组蛋白酶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以M46(42.86%)和L33(28.57%)为主,核苷类反转录酶耐药突变位点均以M184(45.97%,31.92%)为主,非核苷类反转录酶耐药突变位点均以K103(26.14%%,23.56%)为主.两组耐药类别均以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复合型耐药为主,其次是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单独耐药.结论应增加对艾滋病治疗毒血症人的耐药检测,及时发现耐药并逆转抗治疗失败,以遏制艾滋病毒传播.
周莹卢静徐晓琴张之孙琦胡海洋
关键词:艾滋病毒基因型耐药病毒抑制
使用与满足理论护理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24年
探究使用与满足理论护理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在云南省传染医院治疗AIDS的100例患者,基于入院先后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先入院的50例患者分入常规组,将后入院的50例患者分入干预组,分别为其开展常规护理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以及知信行状况、生活质量在干预前后的评估结果。结果 (1)治疗依从率:干预组(98%)比常规组(78%)更高,P<0.05。(2)知信行评分:两组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均比干预前高且干预组比常规组高,P<0.05。(3)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均比干预前高且干预组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 在AIDS患者中开展使用与满足理论护理,对其依从性、知信行状况及生活质量均有积极影响。
王锦保跃琼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多替拉韦用于艾滋病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通过分析多替拉韦(DTG)的临床试验数据,为优化基于DTG的抗反转录毒疗法(ART)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DTG的文献,对DTG的药效学特性、药动学特性、安全性以及基于DTG的不同ART方案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DTG具有强大的活性、良好的耐受性以及较高的耐药屏障。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基于DTG的二联法具有不劣于三联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论DTG已成为目前ART中的核心药物,基于DTG的二联ART应用前景可观。
肖然付强杜小莉李太生
关键词:整合酶抑制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毒
中医药干预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艾滋病治疗中的探讨
2023年
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是CD4细胞亚群之一,其发育分化及功能与免疫缺陷疾关系密切。中药单体或复方可多靶点的调节Tfh及其相关分子介导的免疫应答,本文从Tfh的分化发育、Tfh的功能特点、Tfh的关键因子、Tfh与HIV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对Tfh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新位点,并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作用机制探索其机理,指出中医药干预Tfh是治疗艾滋病的新策略,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新的方案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刘梅君雷颀徐立然宋夕元宋夕元吕楠
关键词:滤泡辅助性T细胞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信号通路中医药

相关作者

王丹妮
作品数:125被引量:548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艾滋病 无症状HIV感染期 中医药治疗 无症状HIV感染者 中药
苗明三
作品数:1,448被引量:10,892H指数:47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动物模型 中药 中西医临床 数据挖掘 模型分析
李太生
作品数:495被引量:4,966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HIV HIV/AIDS患者
余祖江
作品数:231被引量:667H指数:1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程通
作品数:120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肠道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核酸分子 基因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