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5篇“ 艺术范式“的相关文章
现代音乐视域下苏轼词二度创作艺术范式研究——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2024年
在现代音乐范畴中,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二度创作具有新颖的艺术特征,既是中国艺术歌曲范式充分的个性表达与丰富的多元呈现,也是中国流行音乐范式即时的流行时效与历时的经典积淀。以江文也、陆在易、朱良镇、周家声等作曲家为代表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对欧洲艺术歌曲技法的中国化应用;以韩夏、王志信、汝艺等作曲家为代表的作品,则更多致力于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路径的探索。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在流行音乐领域大放异彩,其后翻唱、致敬及传承创新的活动蔚然成风,逐步推动了传统文化、流行音乐与现代科技的整体发展。
蔡建东
关键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二度创作
融媒体的艺术范式构建与文化表征显像
"融媒体"是由各种媒介融合成一个功能多样化、一体化的有机整合新媒体。基于互联网、数字化的技术底层逻辑成为目前一种新的媒体理念。而在融媒体语境下,媒体与艺术的关系除了被视为艺术要素或艺术媒介之外,也将延伸出新的效应关系。本...
杨巧禾
关键词:媒体艺术融媒体思辨文化表征
现代陶艺“物性”表现的探索与艺术范式的重构
2024年
物性是物质材料的科学范畴,但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材料的物理属性仅仅是媒介载体所需要的技术保障,不能完全呈现出物性的意义。只有当物性语言与艺术精神产生交流与契合时,物质材料才能作为一种象征语言,进而表达主体的精神意图,才具有超物质化的精神意义。现代陶艺中物性的凸显,就是陶艺家不再容忍传统陶瓷艺术中实用性与完美工艺性的束缚,借助材料为媒介进行精神上的表达,不断地挖掘与探索物性背后的美学意义。
蔡颖
关键词:现代陶艺物性审美现代性
新世纪主旋律电影艺术范式转型研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主旋律电影就承担着传递国家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念的重要责任。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主旋律电影内部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主旋律电影作为国家政治话语的传声筒,始终将传递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念作为首要目标。在面对市...
穆浩智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艺术范式范式转型
前卫意识与西方艺术范式的更替逻辑研究——以《十月》为例的考察
艺术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断裂性变化,新的艺术活动、表现媒材、艺术观念的出现瓦解经典艺术范式,并迫切要求艺术写作(艺术理论、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对艺术的新变化进行理论建构。论文致力于系统整理克劳斯等“十月主义者”对美国...
于昊旻
关键词:前卫
艺术形式创制的有物性和无物性——从意义发生看中西艺术范式差异
2023年
艺术离不开物和物之形。呈现于艺术中的物之形分为有物性和无物性两种,由此可以从意义传达层面披露中西艺术意义发生的两种不同方式。西方艺术形式不仅即物,也带有物性,因而呈现出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其意义传达以外发生的方式实现:对象先在,意义随后出现。中华艺术形式虽然也即物,但不带有物性,形式不具有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其意义传达以内发生的方式实现:对象不确定,并且不先于意义而在,而是与之共同生长,意义在对象确定呈现之际诞生。不同的意义发生方式表征了艺术诉诸个殊性的不同方式。西方艺术形式所要求的个殊性以外在方式存在,存在于作品的外显形式中,意义传达却转向了共通性;中华艺术所要求的个殊性以内在方式存在,并不呈现于作品外显形式中,意义传达却转向个殊。数字影像艺术与中西传统艺术意义发生不同,它以超度物性的形式提供了一种不再来自主体间性的异度审美。
王才勇
媒介景观与虚实共构空间:光环境艺术范式演进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运用范式相关理论研究光环境艺术的发展演变,是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光环境艺术范式主要有四种:以环境亮化与照明为目的的功能范式;以环境美化和构建视觉重点为目的景观范式;以信息传播为目的的媒介范式;以建构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打造虚实共构空间为目的的后人文范式。对四种范式演变的界定与分析,可为我国光环境艺术实践创新提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导引,为本学科建设厘清路径与方向。
张林许寒添
关键词:媒介景观
艺术形式创制的有极和无极——中西艺术范式差异被引量:3
2022年
艺术作品形式创制的出发点是现实形式,由此衍生出作品形式创制的有极和无极方式。有极方式具体有二:直接以现实形式为极和抛开现实自创形式媒介。再现和表现、叙事和抒情等言说的其实是艺术形式创制两个有极方式。以再现为极的艺术形式在观赏和意义发生上是勾连前经验的,以表现为极的艺术形式在观赏和意义生成上则聚焦于当下。这两种方式主要是西方艺术呈现出的情形。而中华艺术则呈现出了艺术形式创制的无极方式,再现和表现中不以任何一方为极。形式上的省略和约减将形式的完成直接嵌入到会意的发生中。主体和客体相互生成,合二为一。而在艺术形式创制的有极方式中,无论以再现还是以表现为极,主客是处于有别和对峙状态中的。中西艺术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样式邂逅时命里注定会发生理解的错位,而且西方对中华艺术理解发生的错位程度要明显大于中华对西方。从跨文化互喻角度看,即便错位,处理得好,也会具有建构性,呈现出文化创造的积极意义。
王才勇
关键词:艺术范式
艺术形式创制的有体和无体——中西艺术范式差异再辨析被引量:2
2022年
艺术形式创制有其现实关联,即从出于物。物有形也有体,形来自人对物的把握,体则来自物本身。唯有有体,呈现体性和体相的形才是即物的,才会给人以实感。西方艺术,无论是希腊—文艺复兴传统,还是现代主义,艺术形式都是有形有体的,因此写实,呈现出确定性;中华艺术则相反,形式创制是有形无体的,因此不写实,没有确定性。形是一切艺术作为感性文化必须具备的,否则形式便无从感知,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但是,体则不是艺术形式所必需的,一个无体之形依然可以诉诸感官。体与个体性相连,无体之形虽能感知,但已不再系之个体存在。西方艺术由于有形有体,感知便是个体性的,不可复得,无以共享;中华艺术由于有形无体,感知便是非个体性的,是在共体层面发生。所以,形式的有体无体展现了中西艺术的分水岭所在。这是从中西艺术面临的与现实关系这个共有问题出发,由不同即物方式得出的一个认知。
王才勇
关键词:西方艺术中华艺术
钢琴的STS史——技术变革与艺术范式的转换
2022年
钢琴是一种深入社会文化生活的物质人工物,其中嵌入了复杂的社会、技术、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古钢琴是大多古典作曲家进行创作的工具,也是他们为之创作的乐器,其作品中蕴含着所用钢琴的物质性特征。古钢琴与现代钢琴是两种不同的技术物,古典钢琴作品在现代钢琴上弹奏需要转译,从而形成新的作品。历史的发展未必后来者居上,现代钢琴未必优于古钢琴,甚至相反。历史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造就的,技术既不一定是唯一因素,也不一定是主要因素。古钢琴是个体化的,只能小批量手工生产;而现代钢琴是标准化产物,能够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在社会、经济、技术的综合驱动下,古钢琴逐步被边缘化。现代钢琴的成功是工业文明的胜利,其声音建构了大众的听觉审美,实现了从古钢琴声音到现代钢琴声音的声景转换。
徐秋石
关键词:现代钢琴古钢琴物质性

相关作者

周启超
作品数:94被引量:250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理论 文论 外国文论 巴赫金 跨文化
郭霄霄
作品数:68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布料 水墨 传统服饰文化 服装设计作品 服装设计
龚喜平
作品数:9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南社诗人 译诗 述论 艺术范式 白话诗
邓炜煜
作品数:23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
研究主题:艺术 民居 范式 环境设计 油画
高尚学
作品数:37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 民间艺术 艺术 贡布里希 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