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3篇“ 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章
低钾血症中双孔钾离子通道K2P1诱发致死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探究在低钾血症中双孔钾离子通道K2P1诱发的心律失常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首先,我们采用Cre-loxp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心脏特异K2P1过表达小鼠,并应用小动物荧光成像、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
沈荣荣
关键词:低钾血症致死性心律失常
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对老年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研究组患者接受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GDF-15、GMP-140、sCD40L、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CI、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可有效抑制老年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患者的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良好,值得推荐。
刘井春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老年倍他乐克
缬沙坦+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缬沙坦+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老年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43例。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试验组采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率、住院天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能够明显改善并发症情况、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刘秀广
关键词:倍他乐克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
ST段抬高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患者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患者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生存48例,30 d内死亡(近期死亡)者30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近期死亡者年龄≥70岁,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有心力衰竭史、左室射血分数<40%、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高于生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死亡者未紧急重建血运、使用利尿剂比例高于生存者(P<0.05),且入院24 h血糖<7.8 mmol/L,血钠≥130 mmol/L的比例(26.7%、30.0%)均低于生存者(52.1%、77.1%,P<0.05)。自变量经多因素分析后,P均<0.05。结论 ST段抬高急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患者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前壁梗死、血糖高、血钠低、使用利尿剂、未紧急重建血运,需要临床治疗中关注并给予相应处理措施。
张可乐
关键词: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
儿童致死心律失常的诊治措施被引量:3
2017年
儿童致死心律失常远比成人少见,且其症状缺乏特异,对此类患儿的关键急救措施是快速确定心律失常类型并给予适当治疗。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治疗,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肺抑制和心搏骤停。多数存在致死心律失常的儿童往往在接受心脏专科医生的评估和治疗之前首先在急诊就诊,因此儿科急诊医生必须能够识别致死心律失常并给予紧急治疗。本文重点介绍儿童常见致死心律失常和紧急诊断和处理。
高恒妙
关键词:致死性心律失常儿童
损伤及炎症因子与急心肌梗死并发致死心律失常预后相关分析
目的 心律失常是急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g,AMI)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致死心律失常(Fatal arrhythmias,FA),更是急心肌梗死主要的死亡原因。临床医生可...
董小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LVE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梗死部位
心肌梗死并发致死心律失常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心肌梗死并发致死心律失常的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0例急心肌梗死并发致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1个月内死亡情况分成死亡组(n=103)和未死亡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别、病史、血糖、心率、Killip分级等一般资料,并记录患者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物、阿司匹林、ACEI等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和未死亡组别、病史、血糖,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心率、Killip分级,降脂药物、ACEI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率≥60次/min、Killip分级为Ⅳ级、未使用ACEI和降脂药物是影响急心肌梗死患者并发致死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心率≥60次/min、Killip分级为Ⅳ级、未使用ACEI和降脂药物是影响急心肌梗死并发致死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张英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预后
左心衰病发致死心律失常死亡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急左心衰病发致死心律失常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左心衰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病情况分为并发心律失常组、未并发心律失常组,对其病死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其病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并发心律失常组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病史(73.33%)、前壁梗死(86.67%)、侧壁梗死(80.00%)、既往心律失常病史(73.33%)与未并发心律失常组研究对象的高血压患病率(33.33%)、前壁梗死(46.67%)、侧壁梗死(26.67%)、既往心律失常病史(26.67%)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左心衰病发致死心律失常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史、前壁梗死、侧壁梗死、既往心律失常病史等,控制危险因素,能够有效预防患者预后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春玲刘连女刘亚玲刘杰贾子雷夏铁路郭亚东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致死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合并致死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急心肌梗死并发致死心律失常30天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致死心律失常的患者400例。对比不同临床资料患者的30天病死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心肌梗死并发致死心律失常30天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400例患者中,30天病死率为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Ⅳ级和未用降脂治疗是影响急心肌梗死并发致死心律失常患者30天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Ⅳ级和未用降脂治疗是影响急心肌梗死并发致死心律失常患者30天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朱飞飞何庆荣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预后
有机氟杀鼠剂中毒致迟发致死心律失常1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有机氟杀鼠剂是一类毒较强的鼠药,其主要成分为氟乙酰胺,中毒后可出现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抑制,并可伴有心脏的损害[1]。本文对1例表现为严重心肌损伤和迟发致死心律失常的有机氟杀鼠剂中毒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及心电图进行动态观察,旨在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后对心脏的损害程度,现报道如下。
孙毅杨海玲姜南郑雪冰
关键词:致死性心律失常氟乙酰胺血清心肌酶神经系统中毒患者

相关作者

钱宝堂
作品数:73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玉溪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双心室 急性心肌梗死 再同步化 致死性心律失常
李晓霞
作品数:47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玉溪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双心室 再同步化 致死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颈项透明层
廖德荣
作品数:39被引量:95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起搏器 双心室 再同步化 致死性心律失常
李燕萍
作品数:26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致死性心律失常 双心室 心力衰竭 再同步化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郝应禄
作品数:129被引量:259H指数:8
供职机构:玉溪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