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72篇“ 臭氧生成“的相关文章
- 昆明市光化学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
- 2025年
- 为分析昆明市春季臭氧(O_(3))污染成因,于2021年4月15日—5月20日在昆明市怡景园组织大气野外观测实验,对大气污染物和光化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昆明市春季大气光化学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盒子模型模拟O_(3)的局地化学生成和O_(3)的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昆明市O_(3)污染过程中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氧化氮(NO_(2))和一氧化碳(CO)显著升高,光化学反应活性强,在臭氧污染起始和加重阶段光化学生成作用显著,臭氧生成速率F(O_(3))峰值分别接近20×10^(-9)h^(-1)和16×10^(-9)h^(-1)。研究中还发现,昆明市处于VOCs控制区,除减少烯烃和芳香烃等人为源VOCs以外,控制CO浓度也是控制臭氧污染的有效方式之一。
- 龚元均关茜妍郭子研谭照峰陈云波陆克定
- 关键词:臭氧污染
- 成渝地区臭氧生成敏感性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 2025年
- 为研究成渝地区臭氧生成敏感性变化特征,采用OMI卫星观测的对流层柱浓度FNR指示剂(HCHO/NO_(2)),分析夏季臭氧生成敏感性(OFS),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污染源排放、气象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OFS的影响.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夏季OFS分区以协同控制区为主,面积占比约为42.42%;VOCs控制区较少,主要分布在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面积占比约为16.37%;NO_(x)控制区主要分布在雅安市、乐山市、宜宾市、泸州市以及重庆市东部,面积占比约为41.21%.(2)从月份变化来看,6~8月,VOCs控制区面积逐渐减少,8月达到最低值,占比仅有3.53%,9月VOCs控制区面积增加显著.(3)大气污染物(CO、PM_(2.5)、NMVOC和NO_(x))排放是影响成渝地区夏季OFS的主要因素,随着排放量的增加,FNR逐渐减小,OFS趋向于VOCs控制区.(4)地表大气压力(SP)、2 m气温(T2),大气柱总水量(TCW)是影响成渝地区夏季OFS变化的3个主要气象因素,三者均与FNR呈负相关,SP、T2,TCW的值越大,OFS更趋向于VOCs控制.(5)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会加剧臭氧生成敏感性的变化,污染物和气象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成渝地区夏季OFS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 胥雯杨皓何敏杨震张洋刘志红刘志红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气象要素对杭州湾北岸臭氧生成的影响
- 2025年
- 为研究气象条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利用杭州湾北岸上海市金山区环境在线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臭氧污染变化特征,以及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为区域臭氧污染的防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杭州湾北岸臭氧污染主要分布于4—9月,较重污染集中在5—6月。臭氧浓度最高值出现在第2季度,臭氧日变化呈单峰型,最高值出现在15时左右。NO_(X)浓度最高值出现于第4季度,日变化呈弱双峰结构,最高值出现于08时左右,NO_(X)对臭氧存在滴定作用。杭州湾北岸臭氧与气象要素关系紧密,高温、低湿、南风及东南风易出现臭氧污染。在气温大于25℃,相对湿度小于60%的气象条件下有利于臭氧生成;南风、东南风,且风速在2.0~3.5 m/s时,叠加杭州湾南岸气团传输影响,杭州湾北岸更易出现臭氧浓度高值。
- 顾海欣
- 关键词:臭氧污染气象因子氮氧化物
- 一种臭氧生成速率分析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生成速率分析装置,所述臭氧生成速率分析装置包括气溶胶过滤器、第一处理气路、第二处理气路、紫外线灯、丙酮气罐以及PAN分析仪,所述第一处理气路与所述气溶胶过滤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处理气路包括顺次...
- 王宏杰董浩孙程崔志旺纪亮亮郭小龙周紫阳杨建虎屈晓虎
- 一种臭氧生成高值区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臭氧生成高值区的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通过获取待识别区域内的历史臭氧含量检测统计数据序列,划分臭氧含量区间状态,定义温度状态、相对湿度状态、风速状态、边界层高度状态,将获取的臭氧含量检测统...
- 龚韬齐国伟肖瀛川邓淼樊寒松陈小芳张赫
- 西安夏秋季大气VOCs的来源解析及臭氧生成潜势
- 2025年
- 为深入了解地表臭氧(O_(3))污染高发季节(6—11月)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O_(3)生成的影响,利用西安市2021年夏秋VOCs的在线监测数据开展其浓度组成、日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空气中共检测出55种VOCs组分(烷烃28种、烯烃10种、芳香烃16种、炔烃1种),平均浓度为69.8μg·m^(-3),各组分占比为烷烃(64%)>芳香烃(30.2%)>烯烃(4.7%)>炔烃(1.1%);VOCs浓度日间高于夜间,呈现双峰型,受人类活动和气象条件的双重影响,早晚交通高峰期、人类活动频繁时间段VOCs浓度较高;西安市夏秋季OFP为92.8μg·m^(-3),芳香烃、烷烃、烯烃对OFP贡献率分别为41.6%、16.2%、13.9%,OFP贡献前10物种依次为间/对-二甲苯、甲苯、正十一烷、异戊二烯、邻-二甲苯、1,3-丁二烯、1,2,4-三甲基苯、乙烯、正丁烷、异戊烷,结果表明削减机动车排放、减少溶剂使用是控制西安市大气环境中臭氧污染的关键控制措施;通过对VOCs物种浓度及特征比值(X/E、反式-2-丁烯与顺式-2-丁烯、B/T、异戊烷/正戊烷、E/E)分析发现西安市夏秋季大气老化现象明显且存在远距离传输;PMF源解析表明应将植物排放源、燃烧源、交通源、溶剂使用源、LPG/NG源、生活源、工业源列为优先控制对象,结合风速风向图与72 h后向轨迹分析得出芳香烃和炔烃主要来自于本地的排放源;而由西北风影响的烷烃和烯烃受区域传输影响较大.
- 程凯婧周变红曹磊高飞陈浩焦丽华李春燕李毅辉
- 关键词:污染特征源解析
- 鞍山市某化工园区VOCs组成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 2025年
- 工业源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为研究辽宁省鞍山市工业源VOCs排放组成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对2022年鞍山市某化工园区大气VOCs进行在线监测,以期为鞍山市环境空气污染的精准治理与管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该化工园区大气中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56.87±61.02)×10^(-9),烷烃占比最高,占TVOCs的34.15%,且VOCs浓度冬夏季较高;夏季臭氧污染时段卤代烃为优势物种,二氯甲烷为绝对性影响因子,体积分数平均值为42.88×10^(-9),较常规时段相对增加41.30×10^(-9),水性涂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是潜在的污染来源;夏季臭氧污染时段臭氧生成潜势(OFP)为228.83μg/m^(3),其中烯烃贡献占比最大(44.8%),其次是OVOCs(22.8%)、芳香烃(16.5%)和烷烃(12.1%),炔烃、卤代烃和有机硫占比较小(<3%)。乙烯(32.1%)和丙烯(15.4%)是OFP主要贡献物种,应加强管控。
- 祖彪
- 关键词:化工园区VOCS
- 山西某典型焦化厂VOCs无组织排放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健康风险评估
- 2025年
- 焦化过程是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工业排放源,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山西省某典型焦化厂,采用罐采样和GC-MS/FID方法,分析了焦炉顶和焦炉机侧无组织烟气中58种VOCs浓度,探讨了焦化过程中VOCs的无组织排放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焦炉顶无组织烟气VOCs浓度((663.7±19.6)μg·m^(-3))明显高于焦炉机侧((272.2±71.4)μg·m^(-3)),主要组分均为芳香烃,占比分别为46.5%±3.9%和47.6%±12.6%.源成分谱显示:焦炉顶VOCs中占比较高的物种为乙烯(20.9%±0.9%)、苯(18.8%±2.0%)、乙烷(16.8%±0.5%)和萘(9.6%±1.7%),而焦炉机侧的主要VOCs物种为乙烷(11.5%±6.1%)、萘(8.1%±1.9%)、间,对-二甲苯(6.7%±1.1%)和乙烯(6.1%±2.6%).焦炉顶和焦炉机侧的OFP分别为2703.0±164.5μg·m^(-3)和1211.0±296.0μg·m^(-3),焦炉顶OFP贡献较大的物种为乙烯(46.1%±0.4%)、萘(7.9%±1.8%)和间,对-二甲苯(6.7%±0.2%),焦炉机侧的OFP占比较高为乙烯(12.3%±5.4%)、间,对-二甲苯(11.8%±1.7%)和1,3,5-三甲苯(8.5%±3.2%).采用US EPA的标准方法对焦炉顶和焦炉机侧VOCs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焦炉顶的非致癌风险(HQ)和致癌风险(LCR)分别为(9006.3±1013.1)和(4.6×10^(-4)±5.3×10^(-4)),焦炉机侧分别为(3053.1±480.8)和(1.2×10^(-4)±9.3×10^(-5)),均高于安全限值(1和1×10^(-4)).
- 赵兰兰崔阳郭利利何秋生
- 关键词:VOCS排放特征
- 中山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污染防治能力评估
- 2025年
- 首次选取中山市23个镇街典型点位,分别在2022年夏季和冬季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手工采样监测,分析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评估各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结果显示:在夏季,东区点位VOCs质量浓度最高,达3252μg/m^(3);而在冬季,大涌点位VOCs污染最严重,高达2785μg/m^(3)。各点位监测结果与中山市气候特征和经济发展特点相吻合。总体上,体积分数位于前列的VOCs成分主要有芳香烃、醛酮类和烷烃,质量浓度位于前列的物种主要有乙酸乙酯、2-丁酮、丙酮、二氯甲烷和苯系物。各点位的冬季OFP比夏季更高,其中大涌点位的OFP在两个季节均为最高。芳香烃在冬季对各点位OFP的贡献特别显著。在夏季,对OFP贡献突出的物种主要有乙醛、异戊二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在冬季,对OFP贡献突出的物种主要有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甲苯。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发现,中山港、小榄和坦洲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强,大涌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差,中心城区、新区和经济薄弱区域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较差,其余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相对较强。
- 杨栩陈弘丽利雪儿
- 关键词:污染特征
- 海宁市VOCs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臭氧生成的敏感性分析
- 2025年
- 基于2021年8—10月海宁市大气光化学污染加强观测实验的数据,本研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和来源,以及O_(3)污染的主控因子进行分析并设置不同减排情景研究前体物变化对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O_(3)污染多发生于高温低湿和高体积分数的TVOCs条件下,烷烃和卤代烃为VOCs组分贡献最大的两个种类,芳香烃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最大.源解析的结果显示石化工业源对VOCs排放贡献最大(31.0%),而溶剂使用源和石化工业源对O_(3)生成贡献较大(35.0%和27.8%),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物源和涂料挥发源与温度相关性很高.对9月28日—10月2日的O_(3)污染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芳香烃是影响O_(3)光化学生成的最重要前体物,其主要来自溶剂使用源的排放.不同减排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对VOCs和NOx协同减排将有效降低海宁市O_(3)的生成,其中针对VOCs减排效果更明显.
- 徐庄浩冯晨邵一泓徐正宁谢光照曲芳琪张飞熊春金玲玲王志彬
- 关键词:源解析
相关作者
- 杨文

- 作品数:119被引量:37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PM PM2.5 污染特征 颗粒物 风洞
- 陆克定

- 作品数:92被引量:62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臭氧 自由基 SUB 臭氧生成 VOCS
- 程水源

- 作品数:342被引量:2,914H指数:28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PM2.5 催化剂 PM 柱撑 铝
- 彭林

- 作品数:117被引量:1,072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PM 多环芳烃 空气颗粒物 元素碳 环境空气
- 王新明

- 作品数:259被引量:1,956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挥发性有机物 VOCS PM 气中 多环芳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