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篇“ 腹膜返折“的相关文章
- 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究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LLNM)分为转移组(n=31)与未转移组(n=71)。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肿瘤病理特征及实验室检验指标[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转化生长因子(TGF)-α、TGF-β1]的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腹膜反折以下直肠癌患者合并LLNM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转移组患者平均肿瘤最大径、侧方淋巴结短径、低分化患者比例、T3~T4分期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患者(P<0.05),转移组患者平均TGF-α、TGF-β1、NLR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分化、T3~T4分期、肿瘤最大径及侧方淋巴结短径较长、TGF-α、TGF-β1、NLR水平较高均是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患者发生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95%CI:0.847~0.984),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发生LLNM的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患者往往肿瘤最大径、侧方淋巴结短径较长,同时患者TGF-α、TGF-β1、NLR水平较高,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应积极开展侧方淋巴结清扫,并及时监测是否在术后仍存在淋巴结转移,为提高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LLNM的诊断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 吕进吕成余徐牧徐晓军王志王和明
- 关键词:病理特征转化生长因子
- 探讨基于联合解剖标志、层面及腹膜返折悬吊术的程序化六步法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联合解剖标志、层面及腹膜返折悬吊术的程序化六步法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肾癌根治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基于联合解剖标志、层面及腹膜返折悬吊术的程序化六步法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45.50±21.87)ml少于对照组的(89.00±38.09)ml,手术时间(109.95±19.17)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9.65±4.91)h、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3.35±6.69)h、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45±0.51)d、术后住院时间(5.45±0.99)d均短于对照组的(132.45±19.34)min、(33.85±6.99)h、(40.60±8.31)h、(5.05±1.05)d、(7.15±1.46)d,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10±1.33)分低于对照组的(7.80±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9个月,无失访患者。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者。结论采用基于联合解剖标志、层面及腹膜返折悬吊术的程序化六步法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作为局限性肾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术中严格执行程序化手术操作,循序渐进,手术有条不紊,术中能建立良好的手术操作暴露视野、外科层面解剖清晰,早期快速定位及阻断肾蒂血管及分支、变异血管,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未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病例,能让患者受益,值得临床推广。
- 朱陈辉黄长青黄海文高绍青杨水华蔡智仁
- 关键词:肾癌根治术局限性肾癌
- 腹膜返折以上进展期直肠癌放疗的价值及分层治疗的选择
- 赵唯
- 盆腔MRI腹膜返折清晰度的影响因素及腹膜返折在直肠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影响盆腔MRI显示腹膜返折(PR)清晰度的因素,分析PR在直肠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术前行盆腔MRI检查的55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取矢状位T2WI为分析对象,分析PR清晰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评价相关因素(性别、年龄、BMI、T分期、AV—PR距离、精囊腺/子宫—肠管距离、膀胱充盈程度、有无盆腔积液、子宫位置)与PR清晰度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列线图(Nomogram)。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CC)、变异系数(CV)及Bland-Altman散点图评估MRI测量AV—PR距离的一致性。以术中所见为基准,采用Kappa检验评估MRI判断肿瘤与PR相对位置的准确性。结果BMI、精囊腺/子宫—肠管距离与PR清晰度有关(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精囊腺/子宫—肠管距离与PR清晰度有关(均P<0.05),Nomogram判断准确度为78.2%。AV—PR距离测量的ICC值为0.822,CV值为4.74%,Bland-Altman分析显示Bias(LoA)为-0.024(-1.326~1.279)。MRI与术后病理判断肿瘤与PR相对位置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59)。结论BMI、精囊腺/子宫—肠管距离为矢状位T2WI显示PR清晰度的影响因素,在矢状位T2WI测量AV—PR距离、判断直肠癌与PR相对位置均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张绍婷沈浮陆建平高显华王颢
- 关键词:直肠癌腹膜返折MRI
- 后腹膜返折韧带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的定位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以后腹膜返折韧带为解剖标志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准确定位肾上腺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40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岁,肿瘤最大径1.2~5.6 cm,平均3.4 cm。以后腹膜返折韧带为解剖标志,设计手术第一步制作肾周筋膜切口的顶端标记点,沿此垂直身体纵轴向深面分离直达肾上腺完成准确定位。结果本组40例均准确定位肾上腺后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 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2 h,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 d。结论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以后腹膜返折韧带为解剖标志,制作肾周筋膜切口的顶端标记点,可准确定位肾上腺,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苏容万张玉涛邓天星冯泽恩于鹏时圣力张家伟
-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 后腹膜返折韧带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以后腹膜返折韧带作为解剖标志进入肾旁前间隙随患肾切除肾前筋膜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60例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岁,肿瘤直径3.8~8.4 cm,平均5.6 cm。术中以后腹膜返折韧带为解剖标志开始手术,第一步进入肾旁前间隙,将肾前筋膜随患肾一并切除。结果本组60例均顺利完成,将肾前筋膜随患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 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5 h,平均术后住院天数6 d。5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选择后腹膜返折韧带作为解剖标志,可有效辨认后腹膜返折与侧锥筋膜的界限,据此开始手术的第一步,更易分离进入肾旁前间隙随患肾一并切除肾前筋膜,达到该术式要求的在肾周筋膜外游离肾脏的标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苏容万张家伟孙东翀张玉涛冯泽恩于鹏张华明时圣力邓天星
- 关键词: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 基于直肠MR影像引导的进展期腹膜返折之下直肠癌治疗性侧方淋巴清扫临床意义分析
- 治疗性侧方淋巴清扫临床意义分析目的评估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MR提示髂血管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短径大于10mm)的腹膜返折之下的进展期直肠癌行治疗性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故采用倾向性评估匹配分...
- 倪怀坤
- 文献传递
- 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距肛缘距离还是腹膜返折
- 目的: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标准治疗模式是新辅助治疗+手术+辅助治疗,但是新辅助治疗在DFS及OS方面未见明显改善(相较于术后放化疗)。而我国民众仍未完全接受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辅助放化疗仍应用于部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
- 彭志娟
- 关键词:直肠癌腹膜返折疗效评价
- 腹膜返折与直肠癌术后放疗的相关性研究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放疗不同分界标志对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行根治术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在不同放疗分界方式下术后治疗方式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腹膜返折处直肠癌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15 cm,(7.79±2.71)cm。以术后治疗方式(术后放化疗、术后化疗和术后未治疗)为分层因素,以腹膜返折下分界(n=163)与下缘距肛缘0~10 cm分界(n=212)的直肠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无局部复发生存(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Ⅲ期腹膜返折下直肠癌3组3年DFS分别为73.1%、68.8%和46.2%(P=0.598)。腹膜返折上且下缘距肛缘0~10 cm直肠癌3组3年DFS分别为53.8%、75.6%和60.6%(P=0.375)。结论我国患者可考虑以腹膜返折作为直肠癌术后放疗分界标志。
- 彭志娟周礼鲲黄鼎智巴一
-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
- 单源双能CT单能量图像显示直肠癌腹膜返折的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单能量图像显示直肠癌腹膜返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单源双能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资料.由两位观察者对混合能量图像和40~140keV每间隔10keV而得到的11组单能量图像中腹膜返折的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对两位观察者各组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将11组单能量图像的主观评分结果分别与混合能量图像进行比较:将混合能量图像与单能量评分最高组图像中直肠癌与腹膜返折位置关系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图像对肿瘤位置判断的符合率。结果:两位观察者对各组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或一般。50~80keV图像质量评分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keV图像评分最高。混合能量图像与60keV图像对直肠癌与腹膜返折位置关系的判断符合率分别为80.95%、8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源双能CT50-80keV图像显示腹膜返折的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图像,以60keV图像最佳,其对腹膜返折与直肠癌位置关系的判断符合率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田士峰刘爱连汪禾青刘静红孙美玉马春梅鞠烨刘义军
- 关键词:直肠肿瘤
相关作者
- 董新舒

- 作品数:167被引量:1,063H指数:20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直肠肿瘤 大肠癌 外科手术 预后
- 徐海涛

- 作品数:66被引量:38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直肠癌 大肠癌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腹膜返折
- 郁宝铭

- 作品数:322被引量:3,561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大肠癌 直肠肿瘤 低位直肠癌 外科手术
- 李志高

- 作品数:64被引量:234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RAB5A 大肠癌 直肠癌 预后
- 王刚成

- 作品数:112被引量:2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吻合口瘘 带蒂大网膜 联合脏器切除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