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27篇“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 0 0 2年 1月~ 12月我院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3 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其中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全切术 (LAVH) 2例 ,鞘膜内子宫切除术 (CISH) 8例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 (LSH) 2 0例 ,手术均获成功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 ,从保留器官的功能出发 ,LSH术式更优于CISH。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 赵宏辉柴玉雪纪秀娟陈芳琼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回顾性分析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被引量:4
- 1995年
- 近十年来妇科手术已从经典剖腹术转向“最少损伤”的腹腔镜手术,旨在提高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水平。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新术式,扩大了阴式子宫切除的指征。避免了腹部大切口,并发症少,病人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且要求术者有精细的操作技巧及特殊的仪器设备。故其客观的评价,应用的前景及广泛的推广有待于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本文综述了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指征、术前处理、手术步骤与技巧、并发症原因及防治。
- 王波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 郭纯韩金焰石海霞徐景杰秦树国韩树萍付梅乌仁巴拉王丽华
- 该项目共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96例。以腹腔镜手术指征选择子宫切除术者30例。并同时设立开腹手术对照组30例,通过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C比率,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肛门...
- 关键词: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子宫切除术
- 复合保温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83例和观察组(采用复合保温护理)187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麻醉复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时体温(T_(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T_(1))、麻醉后6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时,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深度恢复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寒战、苏醒延迟、心血管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保温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缩短麻醉复苏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卫娟王艳蕾李晶莹
-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护理效果麻醉复苏
- 叙事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0月—2024年6月采用叙事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列为研究组,将2023年1—9月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康复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3.71±4.65)分、(36.82±4.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84±5.87)分、(46.68±4.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2.52±1.54)h、(14.38±2.47)h、(5.50±0.94)d、(1.75±0.44)万元,均低于对照组的(24.45±4.49)h、(29.88±5.36)h、(8.50±1.25)d、(2.15±0.57)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98.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住院满意度。
- 苗从艳刘紫昂彭雪莲闫华
-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 经阴道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分析
- 2025年
- 分析经阴道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1~2024.10院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48例经脐单孔手术者为A组,47例经阴道手术者为B组,对比效果。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出血量高,术后排气及活动时间低,疼痛评分低(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P>0.05);治疗后,A组生活质量分值较B组低(P<0.05)。结论 经阴道与经脐单孔术式临床实践效果及安全性良好,且格局优势,前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后者术中出血量少。
- 胡毅岚龚恰
-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入路并发症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金乡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8月收治的32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以单因素分析中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并赋值,以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为因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2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5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67%(15/32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龄化、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h、留置尿管时间>1d、CRP异常升高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龄化、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h、留置尿管时间>1d、CRP异常升高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 张莉
-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切口感染
- 舒更葡糖钠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古田县医院收治的78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新斯的明联合阿托品拮抗术后肌松残留,观察组给予舒更葡糖钠拮抗术后肌松残留,对比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末次应用罗库溴铵到拔管时间、TOFr≥0.9时间、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FEV_(1)/FVC]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拔管时间、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0.9时间、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与术前比,2组患者拔管后30 min及24 h的FVC、FEV_(1)均降低(P<0.05);但术前、拔管后30 min及24 h,2组患者的FVC、FEV_(1)、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能快速拮抗术后肌松残留,但不影响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 余雪钦
-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肺功能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及对患者创伤应激、卵巢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8例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89例纳入开腹组,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9例纳入腹腔镜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卵巢功能指标、创伤应激指标、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6.14±9.78ml)、术后排气(16.14±2.28h)、住院时间(6.02±1.14d)、手术时间(72.85±8.38min)均少于开腹组,术后1个月时孕酮(15.36±2.58 nmol/L)、促黄体生成素(23.01±3.07 mIU/ml)、雌二醇(121.13±13.26 pmol/L)、卵泡刺激素(9.76±1.51mIU/ml)水平均高于开腹组,术后1天时皮质醇(266.12±28.63 mmol/L)、去甲肾上腺素(241.58±25.45 U/ml)水平以及术后12 h、术后24 h VAS评分(3.86±0.45分、2.66±0.32分)均低于开腹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93.07±9.74分)高于开腹组(88.65±8.92分),并发症发生率(5.6%)低于开腹组(21.4%)(均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减少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减轻创伤应激指标及机体疼痛,利用患者术后恢复,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王璐璐徐莉
-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功能创伤应激生活质量
-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数字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全身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 min时,观察组给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照组给予等剂量安慰剂生理盐水。记录两组镇痛药物用量、疼痛程度、苏醒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24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布托啡诺总消耗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加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辅助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的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减轻疼痛,且不影响患者的麻醉恢复、麻醉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术后的舒适性。
- 韦英艳许培俊
-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亚麻醉剂量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