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3篇“ 腓骨皮瓣“的相关文章
1例双侧下颌骨巨大成釉细胞瘤患者进行双侧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的围术期护理
2025年
总结1例巨大成釉细胞瘤患者进行双侧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本文从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的维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皮瓣的护理、供区的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心理护理、吞咽功能训练等8个方面总结护理经验。通过医生精湛的手术治疗和护士精心的护理,患者的移植皮瓣存活,外貌及功能恢复良好,病情稳定,术后第15天顺利出院。
赵艳琼何杏芳黄秋雨王帅
关键词:成釉细胞瘤皮瓣护理
数字技术应用于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组织缺损
2024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5例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桡骨或尺骨缺损、肌腱外露,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术前对供区行DSA检查,初步明确皮瓣的走形、管径、分布情况。将获取DSA-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参考前臂缺损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在软件中模拟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设计与切取,并进行前臂骨缺损的模拟复位。根据数字化重建和模拟结果,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操作。结果所有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均顺利切取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瓣完整成活5例,其中1例术后皮瓣下淤血,手术清除后皮瓣愈合。术后随访18个月,皮瓣外形、功能均良好。结论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可精确设计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切取,实现根据缺损的部位,骨的形态实施个性化的切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任远洋季亮李青松胡艳春梁伟王祥胡兴峰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混合现实技术在游离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在游离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3年6月,采用游离腓骨皮瓣修复12例下颌骨缺损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5~78岁,平均61岁。下颌骨成釉细胞瘤9例,侵犯下颌骨口腔鳞癌3例。病程15 d~2年,中位病程14.2个月。下颌骨缺损长度5~14 cm,平均8.5 cm;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4 cm~8 cm×6 cm。术前均行颌面部增强CT和下肢CT血管造影检查,将所得数据制成下颌骨、下肢穿支血管三维模型。术中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将穿支血管三维模型重叠于患者体表,制取游离腓骨皮瓣修复缺损。腓骨切取长度为6~15 cm,平均9.5 cm;皮瓣切取范围6 cm×5 cm~10 cm×8 cm,供区拉拢缝合(7例)或游离植皮修复(5例)。结果12例患者术前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30支,每例平均2.5支;术中测量术前定位穿支血管穿出点与实际穿出点距离为1~4 mm,平均2.8 mm。术后12例腓骨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换药后延期愈合。供区发生感染1例,经抗炎换药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中位时间21个月。修复面部外形好,皮瓣无臃肿。3例术后接受放化疗患者中,随访6个月时2例正常骨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在游离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实现穿支血管三维可视化,手术操作简便,误差较小。
宋宣向大兰刘代德刘一秀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穿支血管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外伤后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因外伤导致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急诊时均行外伤清创等相关治疗,创面感染控制满意后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同侧腓骨下段长度7~11 cm,携带游离皮瓣大小为5 cm×8 cm~10 cm×18 cm。腓骨植入骨缺损处后采取钛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1例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术后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18个月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的移植腓骨与前臂骨缺损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9个月。11例患者中前臂功能优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切取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的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功能好,未出现特别不适。结论带腓动脉穿支的游离腓骨皮瓣技术是治疗前臂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一次性解决了骨和皮肤同时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明光福石小田汪坤菊邱勋永
关键词: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腓动脉穿支
单侧腓骨皮瓣重建鼻咽癌患者放疗术后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
2024年
目的:探讨单侧腓骨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fthejaw,ORNJ)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单侧腓骨修复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下颌骨ORNJ的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42~56岁,所有病例原发肿瘤均为鼻咽癌,排除鼻咽癌复发。记录腓骨截骨、组织瓣存活、供区和受区的并发症及术后开口度情况。结果:随访10~30个月,7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受区动脉选择面动脉5例、甲状腺上动脉2例,受区静脉均行颈内静脉端侧吻合,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发现端侧吻合时静脉扭转,重新吻合静脉后恢复良好。切取腓骨长度为17.5~21.0 cm,平均18.2 cm,供区创口全部直接拉拢缝合,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和跛行。术后双侧颜面部基本对称,患者对外形满意,开口度为2.5~3.3 cm。结论:采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ORNJ扩大切除术后软、硬组织缺损的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彭勇淳段红明吴汉江张胜范腾飞
关键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腓骨肌皮瓣
腓骨皮瓣术后供区并发症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游离腓骨皮瓣手术是重要的伴有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手段,但供区并发症问题值得关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表现有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必须高度警惕,如果出现亚临床筋膜室综合征表现时,需及时进行减压处理,并运用清创、二期缝合、植皮及皮瓣移植等手段积极救治。对于运动功能障碍,踝关节不稳定等远期并发症需以预防为主,优化供区切取和闭合方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积极处理,加强术后功能康复训练。对于拇趾屈曲挛缩等并发症可以采用肌腱松解延长等功能重建手术进行有效治疗。近年来,腓骨肌肉感觉检查、行走步态测试、光学分析、腿部功能的电生理分析等用于客观评价肢体功能障碍的量化标准均有报道,临床上又以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评分系统、Enneking下肢功能评价量表较为常用。本文就游离腓骨皮瓣术后常见供区并发症的病因、预防处理方法及后期功能训练等进行综述。
周喆刚曾晖
关键词:供区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
游离髂骨皮瓣腓骨皮瓣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2年
目的:骨缺损患者通过游离髂骨皮瓣腓骨皮瓣进行治疗,对2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骨缺损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即常规治疗对照组(n=20)和联合治疗观察组(n=20)。其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了常规性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了游离髂骨皮瓣腓骨皮瓣的联合治疗。综合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即伤口闭合时间、住院时长、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患者,即伤口闭合及愈合时间、住院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組患者,观察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出现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游离髂骨皮瓣腓骨皮瓣移植治疗骨缺损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可以应用。
汪杰黎兴国刘林鑫梅先国王海丰
关键词:骨缺损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重建小腿长段骨及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重建小腿长段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小腿长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7例。均行急诊清创、外固定、骨水泥填充创口和VSD覆盖,二期应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皮瓣重建骨的连续性并修复软组织缺损。切取健侧腓骨长度14~20 cm,附带皮瓣大小为15 cm×8 cm~23 cm×13 cm。腓骨皮瓣移植后均采用有限内固定+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7例术后皮瓣血运良好,肢体保全良好。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9.4个月;7例皮瓣愈合均良好,无感染性窦道形成;3例术后2~3个月出现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2例经盐水换药后感染得到控制,1例重新调整针道位置后感染愈合。移植腓骨愈合良好,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随访期间无压力性骨折发生。骨愈合后,末次随访采用Johner-Wruhs下肢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优1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5.5%。结论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皮瓣移植是修复小腿长段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具有一次同时修复骨和皮肤缺损、骨端愈合速度快、疲劳骨折少、骨吸收发生少等优点。扎实的解剖知识、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设计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窦义臣宣昭鹏傅东升路来金
关键词:胫骨骨缺损游离组织移植创伤修复
数字医学技术辅助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应用的进展
2021年
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诸多优点,已成为下颌骨重建修复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游离腓骨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缺乏个性化的设计与精确的手术引导,往往难以达到精确的修复重建效果。个性化和精准化功能重建概念的提出,以及数字医学技术在临床上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数字医学技术在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三维重建技术、虚拟手术设计(VSP)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等数字医学技术在腓骨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特点。
杨克勤莫勇军
关键词:腓骨皮瓣下颌骨缺损数字医学技术显微外科手术
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胫骨及其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9例,术前先对双侧小腿进行CTA扫描,获得胫骨缺损的DICOM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辅助技术,将设计的腓骨皮瓣及其血供模型图像导入Sina软件,运用AR技术将虚拟腓骨皮瓣信息投影叠加到患者小腿供区体表,进行精准定位下手术。本组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切取,皮瓣面积6.0 cm×4.0 cm~12.0 cm×6.0 cm,切取腓骨长度6.0~13.5 cm,修复下肢胫骨缺损长度5.0~12.5 cm,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3.0 cm~10.0 cm×4.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腓骨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术后腓骨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供区及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12个月,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部位外形不臃肿;腓骨与胫骨连接端在3~5个月开始出现骨痂形成,8~12个月时骨性愈合良好,未见骨吸收及骨不连,无螺钉松动或脱落等情况;受区小腿无疼痛症状,站立及行走自如,负重功能接近正常。依照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7分;优7例,良2例。结论AR技术应用于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缺损辅助手术,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莫勇军谭海涛杨克勤许林罗翔陆俭军梁旭权谭霄植宁喜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腓骨皮瓣胫骨骨缺损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技术

相关作者

王培吉
作品数:171被引量:637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 外科皮瓣 周围神经断裂 蒂部 断指再植
李建宁
作品数:241被引量:584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第二趾 显微外科手术 皮瓣
张文亚
作品数:35被引量:187H指数:9
供职机构:台州骨伤医院
研究主题:游离移植修复 再植术 显微外科手术 皮瓣修复 腓骨皮瓣
程春生
作品数:138被引量:462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研究主题:感染性 骨皮缺损 骨缺损 显微外科 肌腱粘连
巨积辉
作品数:999被引量:2,305H指数:2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皮瓣 第二趾 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