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88篇“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文章
温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改善作用分析
2025年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神经膀胱(NB)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68例SCIN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温针灸+膀胱功能训练,n=34)和对照组(膀胱功能训练,n=34)。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的排尿日记评定结果、尿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均排尿次数少于对照组,日均单次尿量和日单次最大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18、4.65、5.07,P均<0.05)。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压(Pves)和逼尿肌压力(Pdet)低于对照组,膀胱容量(VH2O)高于对照组(t分别=-5.23、-3.87、3.21,P均<0.05),核心下尿路症状(CLS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28、6.72,P均<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NB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患者排尿情况和膀胱功能,减轻下尿路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胡彩虹刘莹莹周苗
关键词:温针灸膀胱功能训练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情况膀胱功能
5E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5年
探讨5E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70位因脊髓损伤出现神经膀胱的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两组,每组35人,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5E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结果 护理观察组每日排尿及漏尿次数更少、每次排尿量更高、膀胱容量及最大尿流速更高、残余尿量更低、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更高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通过为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实施5E康复护理方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排尿状况和膀胱功能,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颜璐杨裕梅
关键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训练膀胱功能
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伴有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探讨针对发生脊柱脊髓损伤且同时有神经膀胱功能障碍问题伴发的患者运用系统康复护理手段展开干预所具有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生脊柱脊髓损伤且伴有神经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共62例,随机分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手段,观察组运用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手段。结果 观察组所参与实验的病例排尿功能指标即最大膀胱容量数据居于更高,残余尿量数据居于更低(P<0.05)。观察组所参与实验的病例负情绪分值数据居于更低(P<0.05)。观察组所参与实验的病例获取的生活质量分值数据居于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参与实验的病例肾盂积水、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事件率居于更低(P<0.05)。结论 针对按脊柱脊髓损伤予以诊断且同时有神经膀胱功能障碍伴发的患者积极施以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使排尿功能得以显著改善,负情绪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明显增强。
周露李亭亭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生活质量
盆底肌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在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2025年
本次研究分析了脊髓损伤神经膀胱功能恢复当中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分析了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名患有脊髓损伤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90名脊髓损伤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以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两组静息阶段、快速收缩阶段、紧张收缩阶段、耐力收缩阶段盆底肌电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各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两组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均显著减少(均P<0.05),两组单次排尿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且实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为了进一步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尿动力学指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治疗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膀胱容量(BC)均有显著升高,而最大尿道闭合压(PdetQmax)以及膀胱压力(Pves)则有所降低。但实验组脊髓损伤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经过治疗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膀胱容量(BC),最大尿道闭合压(PdetQmax)以及膀胱压力(Pves)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实验组脊髓损伤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由于对照组脊髓损伤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期间,实验组有1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有6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3.33%,2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结论 对于神经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盆底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全面有效的帮助膀胱功能的快速恢复,更好的排尿。随着治疗理念和方法的更新迭代,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进展。而生物反
李文静
关键词:盆底肌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
膀胱功能综合康复管理对脊髓损伤神经膀胱中的应用
2025年
探讨膀胱功能综合康复管理对脊髓损伤神经膀胱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临床资料取自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共计70例,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膀胱功能综合康复管理。结果 观察组最大尿流率明显更高、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干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在护理所得SAS及SDS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 针对脊髓损伤神经膀胱实施膀胱功能综合康复管理,能够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残余尿量,并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
童颖陈爱莲
关键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残余尿量
电针联合推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膀胱肾阳亏虚证37例
2025年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推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膀胱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3月~2024年4月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37例(脱落3例,1例失访,1例未按医嘱治疗,1例未按医嘱复查)患者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口服甲钴胺片。研究组37例(脱落3例,1例自行退出,1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1例各种原因不能继续治疗)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电针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肾阳亏虚证主症、次症及总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的排尿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泌尿症状困扰量表(urinary symptom distress scale,USDS)、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评分。测定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的水平。测定血清中脑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素-4(neurotrophin-4,NT-4)的水平。使用简易健康评估量表(Short-form Health Survey-Qualiveen,SF-Qualiveen)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两组治疗的主症、次症及总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评分更低(P<0.05)。两组治疗的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比同组治疗前大,残余尿量比同组治疗前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相比,研究组治疗的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更大,残余尿量更小(P<0.05)。两组治疗的USDS、LUTS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的USDS、LUTS均低于对照组治疗(P<0.05)。两组治疗的BDNF、NT-4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的BDNF、NT-4低于对照组治疗(P<0.05)。相比于同组治疗前,两组治疗的SF-Qualiveen降低,且研究组治疗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联合推拿可提高脊髓损伤神经膀胱的治疗效果,降低排尿症状,提高尿动力学,改善神经功�
黄少波李爱君
关键词:电针推拿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症状尿动力学神经修复
中医针刺联合疗法对脊髓损伤神经膀胱的疗效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温肾通督方联合针刺对脊髓损伤(SCI)神经膀胱(NB)的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在四川省康复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收治的95例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N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5)和针药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针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温肾通督方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排尿情况、膀胱功能积分、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针药组治疗12周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56%)(P<0.05)。两组膀胱顺应(BC)、最大尿流速率(Qmax)、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Qmax)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差异(F_(时间)=505.288、54.107、221.903,P_(时间)<0.001),在不同组别之间存在差异(F_(组间)=47.726、12.082、40.533,P_(组间)<0.001),变化趋势存在差异(F_(交互)=27.398、3.644、13.266,P_(交互)<0.05)。中医证候积分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差异(F_(时间)=326.605,P_(时间)<0.001),在不同组别之间存在差异(F_(组间)=59.029,P_(组间)<0.001),变化趋势存在差异(F_(交互)=17.842,P_(交互)<0.001)。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导尿次数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差异(F_(时间)=376.083、1619.355、215.564,P_(时间)<0.001),在不同组别之间存在差异(F_(组间)=52.573、252.387、51.996,P_(组间)<0.001),变化趋势存在差异(F_(交互)=81.412、137.974、24.434,P_(交互)<0.001)。两组膀胱功能积分、I-QOL评分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差异(F_(时间)=2672.823、202.110,均P_(时间)<0.001),在不同组别之间存在差异(F_(组间)=141.178、22.778,P_(组间)<0.001),变化趋势存在差异(F_(交互)=46.809、6.840,P_(交互)<0.001)。[结论]温肾通督方联合针刺辅助治疗ISCINB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增强膀胱的顺应,改善排�
秦思杨廷彦唐虹覃渝茜宋平霞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针刺尿流动力学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膀胱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5年
神经膀胱脊髓损伤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神经膀胱的发生发展中涉及多种复杂的病理机制,包括膀胱组织中逼尿肌结构及功能破坏,膀胱Cajal间质细胞兴奋传导异常,膀胱传入C纤维的过度激活、脊髓神经元的丢失等。针灸治疗神经膀胱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膀胱自噬信号通路的激活、膀胱纤维化分子的表达、逼尿肌收缩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膀胱Cajal间质细胞上兴奋传导通道蛋白的激活、膀胱传入C纤维的活化、脊髓神经元再生、脊髓膀胱中凋亡因子的产生有关。本文总结并梳理了脊髓损伤神经膀胱的机制研究进展及针灸干预的作用机制,为阐明神经膀胱发病机制及针灸干预作用提供参考。
黄靖任亚锋李冰张芝兰黄晓萌尚文雅
关键词:针灸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SCI)神经膀胱(NGB)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SCING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间歇导尿方法,对照组患者行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5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排尿功能、排尿情况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均P<0.05)。治疗,两组患者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均升高,残余尿量、漏尿次数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均更明显(均P<0.05)。治疗,两组患者单次平均排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均增加,日平均排尿次数均减少,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SCINGB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及排尿情况,且能够减少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
冯燕殷芳芳
关键词:推拿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
B超引导下改良膀胱冲洗对脊髓损伤神经膀胱的治疗分析
2025年
分析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改良膀胱冲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7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由护理人员常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研究组则在B超引导下改良膀胱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泌尿结石率及泌尿系统感染率,总体治疗费用。结果 研究组泌尿结石率、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治疗费用和结石治疗费用、总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髓损伤神经膀胱在B超引导下行改良膀胱冲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缩减患者的治疗成本,降低泌尿系统结石及感染率,该疗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刘艳雨刘静胡颖蒙学毅卢秀玲
关键词:B超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感染率

相关作者

艾坤
作品数:247被引量:1,115H指数:19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电针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张泓
作品数:359被引量:2,208H指数:25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电针 神经源性膀胱 针刺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许明
作品数:152被引量:541H指数:15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电针 尿流动力学
任亚锋
作品数:55被引量:305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针刺 痉挛
刘继生
作品数:15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 脊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