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3篇“ 胸背部“的相关文章
-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行、分支及穿支位置。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仅携带穿支发出位置的极少量肌肉,将胸背动脉降支近端从肌肉内剥离,保留胸背动脉横支和胸背神经。如血管蒂长度不足,可切断横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拉拢缝合。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随访6个月到2年,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供瓣区无明显畸形,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且基本完整地保留了背阔肌功能,是修复肩胸背部邻近创面的良好选择。
- 李承龙仲海燕陈勇王倩邹鸣立袁斯明
-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背阔肌
- 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MPS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胸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患者应用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5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胸背部MPS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口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治疗组实施三氧自体血治疗+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生命体征、疼痛程度、炎症因子。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治疗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0 d后,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治疗组IL-6、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自体血+颈交感神经阻滞在胸背部MP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血压、心率及炎症因子水平。
- 陆瑞华和滢黄荣范海鸥韦振权朱丽丽宁飞宏
- 关键词:颈交感神经阻滞
- 胸背部扣拍和吸痰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应用分析
- 2024年
- 分析胸背部扣拍和吸痰在小儿重症肺炎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180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痰频率、日总吸痰量、呼吸机脱机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儿予以胸背部拍打与吸痰辅助疗法,可以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增强临床疗效,综合效果好。
- 张丽平
- 关键词:重症肺炎拍背吸痰
- 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脉冲射频电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标准电压组(45 V)和高电压组(90~95 V)。两组均采用经皮穿刺胸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睡眠质量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口服普瑞巴林用量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标准电压组比较,高电压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PSQI评分均更低,口服普瑞巴林用量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出血、气胸、感染、神经脊髓损伤、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优于标准电压组,安全性较好。
- 张军陈俊曾垂应李凤琴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脉冲射频
- 激痛点恢刺法治疗胸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 李峙屿
- 颊针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颊针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PHN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配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颊针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辅助T细胞1/2(Th1/Th2)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SF-36除生理功能外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NS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颊针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PHN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降低神经细胞损伤,提高免疫力。
- 蒋晨浩张建楠周红梅李荣华邱犀子蔡靓羽
-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胸椎旁神经阻滞针刺镇痛视觉模拟评分
- 臭氧皮下注射对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价臭氧皮下注射对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中心医院疼痛科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7例,病程≤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神经阻滞组(37例)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联合组(40例)采用臭氧皮下注射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2组治疗均为1次/周,共治疗4次,且均辅以基础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的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的SF-36评分。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VAS、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联合组VAS评分治疗后7、14 d均低于神经阻滞组[(4.5±0.6)比(4.9±0.6),(3.1±0.5)比(3.5±0.6),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28 d的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心理健康(MH)4个维度较神经阻滞组均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臭氧皮下注射可增强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
- 陈臣代云霞白金阳罗会春
- 关键词:皮下注射臭氧椎旁神经阻滞
- 不同靶位脉冲射频治疗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探讨不同靶位脉冲射频治疗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数量80例,随机为对照组(n=40,脊柱神经支脉冲射频)与观察组(n=40,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疗效(97.50%)比对照组(82.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比对照组低(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7dVAS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选择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安全性高,可减轻患者疼痛,能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 王枫
- 关键词:神经痛脉冲射频
- 1例以胸背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
- 2023年
- 目的:总结1例以胸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诊治过程,以了解恶性淋巴瘤的结外表现,提高临床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患者为老年女性,因“胸背部疼痛,伴胸部及双侧腋窝区域感觉麻木1月”入住骨科。患者胸背部肩胛间区局部无红肿,辅助检查MRI结果显示胸2椎体占位。遂于2022年7月18日在全麻下行经“后路椎管扩大减压+病灶清除+神经松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植骨融合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报告:“胸2椎体病灶组织”形态学倾向淋巴造血系统来源。进一步行免疫组化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WHO侵袭性,免疫表型提示肿瘤来源于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亚型)”。骨髓穿刺检查未见骨髓侵犯。遂于2022年8月7日开始第一周期化疗(标准剂量),考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给予COP方案,其后分别予以CHOP、R-CHOP方案,共8个周期,患者无特殊不适。结果:经上述处理后,患者目前胸背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自理,病情平稳,门诊随访中。结论:骨科手术中的病理检查、术后的免疫组化检查等结果提示患者为恶性淋巴瘤,后期规范治疗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在临床工作中,若患者与常规疾病临床表现不一致时,应采取多学科会诊,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杨溯陈艳才祝鹏邓俊才
- 关键词:胸背部结外淋巴瘤
- CT引导下胸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胸椎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药物组(采用口服药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和射频组(采用CT引导下胸椎背根神经节射频术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各2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时NRS评分以及QOL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评估时点NR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射频组术后各时点NRS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评估时点QOL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射频组术后各评估时点QOL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射频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100%,而药物组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CT引导下胸椎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安全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且其疗效较口服药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更好。
- 刘光辉吴静贾东林
- 关键词:射频热凝术
相关作者
- 张达颖

- 作品数:234被引量:2,14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 张学学

- 作品数:176被引量:73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生物传热 生物组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颈椎间盘突出症
- 鄂占森

- 作品数:219被引量:47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高频超声 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检查 超声 正常成人
- 马文庭

- 作品数:58被引量:245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节 背根神经节 阿霉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介入治疗
- 景在平

- 作品数:948被引量:3,353H指数:2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主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