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83 篇“ 胰瘘 “的相关文章
胰 瘘 被引量:30 2000年 任建安 黎介寿关键词:胰瘘 胰 腺癌术后胰 瘘 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2025年 胰 瘘 为胰 腺切除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腹腔感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发生风险,且具有较高发生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本文对其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术后胰 瘘 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杨培容 潘刚 周春霞关键词: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 瘘 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2025年 目的系统评价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 瘘 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选择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17日。采用PROBAS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估,采用Stata 16.0软件对风险预测模型中包含的常见预测因子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所有研究均报告了模型区分度,14项研究报告了校准。纳入研究的构建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20~0.970,内部验证AUC为0.620~0.915,外部验证模型AUC为0.744~0.849。纳入模型最常见预测因子为胰 腺质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胰 管直径、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及术中出血量。所有研究的偏倚风险均为高风险,纳入研究的适用性良好。结论胰 十二指肠术后胰 瘘 风险预测模型的建模质量较差,模型的临床应用有待验证,未来研究可考虑对现有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和重新校准,或参照方法学指南构建新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谢若男 王国蓉 李成香 蒋欣 冷英杰 聂茁苗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一种预防术后胰 瘘 用近红外光响应形状记忆抗菌支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术后胰 瘘 用近红外光响应形状记忆抗菌支架,涉及生物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该形状记忆抗菌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纯化己内酯;预处理六臂聚乙二醇;将纯化后己内酯、预处理六臂聚乙二醇与辛酸亚锡制备... 田锦 李可洲远端胰 腺切除术后胰 瘘 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验证 2025年 目的 分析远端胰 腺切除术(DP)后胰 瘘 (PF)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接受DP手术的患者187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出现PF将其分为发生组(23例)、未发生组(164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DP后PF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预测模型精准度。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DP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代入预测模型,验证模型评估准确度。结果 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患者胰 腺质地组织结构细腻、均匀占比更大,术前胰 腺CT值<40 Hu占比更大,胰 管直径<3 mm占比更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 腺质地、术前胰 腺CT值、胰 管直径是影响DP患者术后PF发生的因素(P<0.05)。预测模型Y=1.311×胰 腺质地+1.001×术前胰 腺CT值+1.215×胰 管直径-3.922,Hosmer和Lemeshow检验P=0.550。预测模型预测敏感度为0.652、特异度为0.799、约登指数为0.451、曲线下面积为0.751。验证模型所得曲线下面积0.766,特异度0.687,敏感度0.776,SE=0.066,95%CI 0.636~0.895,联合曲线与验证曲线ROC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8,P=0.867)。结论 胰 腺质地、术前胰 腺CT值、胰 管直径是DP术后PF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通过预测模型,可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识别出高风险患者,并为其制定更加精细的手术计划和术后护理方案以实现对手术结果的改进。 陈泳松 陈海洋 刘希关键词:远端胰腺切除术 胰瘘 影响因素 列线图 基于LASSO回归的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 瘘 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2025年 目的:运用LASSO回归及多变量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后构建预测模型,以预测术后胰 瘘 (POPF)发生的风险概率,及早发现并精准干预,从而减少POPF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3年9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 外科行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纳入的21项术前术中特征采用LASSO回归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因素,从而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calibration校正曲线、计算C指数(C-index)、曲线下面积(AUC)、H-L拟合优度检验值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运用内部K折交叉验证及Bootstrap评价模型泛化能力,最后绘制出临床决策曲线(DCA)以及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价临床实际效用。结果:POPF预测模型中包含的预测因素为BMI、胰 腺质地、胰 管直径以及术中出血量。该模型(AUC=0.898,95%CI:0.825~0.972)、H-L拟合优度检验(χ~2=7.5629,P=0.477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性。采用了K折交叉验证方法(准确率83.2%、Kappa值0.511、灵敏度0.910、特异度0.567)验证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稳定性,且在识别阳性样本和阴性样本方面表现良好,DCA及CIC曲线皆证明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BMI、胰 腺质地、胰 管直径以及术中出血量是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POPF的发生风险,此模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及指导,及早发现并精准干预POPF,从而减少POPF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张文杰 魏安琪 偰光华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瘘 列线图 严重胰 腺外伤术后胰 瘘 22例护理分析 2024年 胰 腺外伤是少见的创伤性疾病,约占所有创伤住院患者的0.3%[1]。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将伤及主胰 管的胰 腺外伤归类为严重胰 腺外伤,需要手术治疗[2]。胰 腺外伤手术有以下特点:①受钝性暴力打击而受损的胰 腺组织继发形成较大范围的血肿,局部炎症水肿明显;②若合并胃肠道、胆道损伤,则同时合并有污染;③外伤患者一般情况差,处于围手术期休克状态,且手术往往急诊进行,术前准备欠充分。因此,胰 腺外伤术后胰 腺组织愈合能力差,导致胰 瘘 发生率更高、处理更棘手,相应护理措施也具有特殊性。有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严重胰 腺外伤术后胰 瘘 的护理措施,结合文献总结护理要点,为严重胰 腺外伤患者术后胰 瘘 的护理提供参考及借鉴。 沈婵娟 卢芳燕 邵荣雅关键词:胰腺外伤 创伤外科学 休克状态 术后胰瘘 创伤性疾病 胆道损伤 远端胰 腺切除术后胰 瘘 的诊疗进展 2024年 远端胰 腺切除术(DP)是治疗胰 腺体、尾部良、恶性肿瘤以及慢性胰 腺炎等疾病的标准术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约占所有胰 腺切除术的25%。术后胰 瘘 (POPF)在胰 腺术后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严重的POPF还可继发出血、感染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是一种潜在的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的事件。与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DP不需要进行胰 肠、胆肠、胃肠的吻合,术式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病死率不足1%,但POPF的发生率却远高于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DP术后一旦发生胰 瘘 ,患者病死率将会升高到20%~40%。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和理念的发展,DP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但POPF的发生率仍较高,疾病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同时降低其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诊断、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三方面对POPF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POPF的认识。 李春梅 唐继红 何敏 白宇凡 李志斌关键词:远端胰腺切除术 术后胰瘘 内镜治疗 胰 腺癌术后胰 瘘 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2024年 目的:构建胰 腺癌患者临床相关性术后胰 瘘 (CR-POPF)的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校准度。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115例胰 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根据术后有无发生CR-POPF分为CR-POPF组(24例)和无CR-POPF组(91例)。收集胰 腺癌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腹部总脂肪面积(TFA)、主胰 管直径(MPDD)、细胞外体积(ECV)分数、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ADFA 1)等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胰 腺癌患者发生CR-POPF的影响因素,构建CR-POPF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价值,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MI、TFA、MPDD、ECV分数、ADFA 1与胰 腺癌患者CR-POPF发生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FA、MPDD、ECV分数、ADFA 1是胰 腺癌患者发生CR-POP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据TFA、MPDD、ECV分数、ADFA 1构建胰 腺癌CR-POPF预测模型,拟合优度检测显示,模型鉴别能力良好(χ^(2)=1.472,P=0.993)。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下曲线下面积为0.986(95%CI 0.970~1.000),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89.01%。结论:TFA、MPDD、ECV分数、ADFA 1是胰 腺癌患者发生CR-POPF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CR-POPF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对临床早期诊疗有重要意义。 张海燕 肖华关键词:胰腺癌 影响因素 内镜综合治疗在胰 瘘 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评估内镜综合治疗用于胰 瘘 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8月至2019年12月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内镜治疗的胰 瘘 病例,依据纳排标准,最终45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内镜治疗方式、介入次数、技术成功率、桥接成功率、胰 瘘 愈合率、胰 瘘 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中,33例(73.3%)仅接受内镜逆行胰 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其中胰 管完全断裂7例(21.2%),治疗方式包括鼻胰 管置入24例、胰 管支架置入22例、胰 管狭窄球囊或探条扩张12例、乳头括约肌切开8例、胰 管结石清理3例;12例(26.7%)接受内镜联合治疗,其中胰 管完全断裂5例(41.7%),治疗方式包括ERCP引流联合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9例、内镜超声引导下胰 管穿刺引流联合ERCP会师术1例、ERCP引流联合经皮引流2例。内镜下中位介入3.0(2.0,5.0)次,41例(91.1%)内镜治疗技术成功,28例(62.2%)桥接成功,中位随访59.7(43.7,111.4)个月,33例(73.3%)胰 瘘 愈合、6例(13.3%)胰 瘘 未愈合、6例(13.3%)失访。有13例(28.9%)出现术后短期(1周内)并发症,包括急性胰 腺炎5例、支架或引流管脱落或移位或堵塞5例、囊腔感染4例、囊肿增大2例、出血1例(部分病例存在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或内镜下治疗后好转,无原发病或手术相关的死亡。结论:内镜综合治疗用于胰 瘘 治疗安全、有效,ERCP是胰 瘘 内镜下治疗的基础,在胰 管完全离断综合征等情况下,ERCP、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及内镜下清创等综合技术联合应用对胰 瘘 的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石梦月 沈珊珊 朱浩 郑汝桦 沈永华 王轶 张斌 姚玉玲 吕瑛 王雷 邹晓平关键词:胰瘘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超声内镜
相关作者
孙备 作品数:682 被引量:4,531 H指数:3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胰腺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杨尹默 作品数:383 被引量:3,760 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癌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楼文晖 作品数:247 被引量:2,645 H指数:1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肿瘤 胰腺 胰腺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赵玉沛 作品数:851 被引量:8,878 H指数:4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癌 胰腺肿瘤 外科治疗 胰腺 胰腺外科 田伯乐 作品数:126 被引量:883 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