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6篇“ 胰岛细胞癌“的相关文章
链脲菌素联合氟尿嘧啶与联合多柔比星治疗胰岛细胞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链脲菌素联合氟尿嘧啶与链脲菌素联合多柔比星治疗胰岛细胞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90例胰岛细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采用链脲菌素+氟尿嘧啶静脉滴注,每6周为1个治疗周期)和链脲菌素+多柔比星组(采用链脲菌素+多柔比星静脉滴注,每6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6个周期后,分别进行观察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时间及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经随访(22.96±3.68)个月,失访10例,获随访的80例中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42例,链脲菌素+多柔比星组38例。治疗后,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42例中肿瘤增大者12例(28.57%)、缩小者21例(50.00%)、体积无变化者9例(21.43%);链脲菌素+多柔比星组38例中肿瘤增大者9例(23.68%)、缩小者25例(65.79%)、体积无变化者4例(10.53%);后者肿瘤缩小比例稍优于前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2,P=0.732)。获随访的80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9.6个月,链脲菌素+多柔比星组生存期(25.3±14.8)个月,优于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15.9±11.6)个月(P<0.05)。链脲菌素+氟尿嘧啶组:8例患者出现重度血液系统并发症,4例致命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链脲菌素+多柔比星组:13例患者出现重度血液系统并发症,3例致命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在胰岛细胞治疗中,链脲菌素加多柔比星方案比链脲菌素加氟尿嘧啶的现行标准方案,更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
马计高凌肖娟杨颖邓晨昕
关键词:链脲菌素氟尿嘧啶多柔比星胰岛细胞癌
SD大鼠自发性胰岛细胞伴多发性肝转移
2011年
目的:探讨SD大鼠罕见的自发性胰岛细胞伴多发性肝转移病例的生化表现和形态学特征,为研究该疾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致试验结束后,SD大鼠乙醚麻醉,进行腹主动脉采血,所采血液用于血常规和血液生化相关指标的检测;同时,对SD大鼠进行仔细的大体观察,并对病变组织进行取材,制成病理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在致试验的104wk,雄性对照组SD大鼠胰腺上发现一个约为4.0*5.0cm大小的肿物.组织学检测发现,肿瘤细胞与正常胰岛细胞类似,但细胞排列方式多样,肿瘤压迫并侵袭间质血管和周围被膜;此外,在肝脏血窦和汇管区也发现多个转移灶.血液学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3.63×109/L)和相对数(NEUT%:42.00),均显著高于同周龄雄性SD大鼠正常参考值范围(1.13×109-2.55×109/L,16.01-27.77);血糖(Glu:2.07mmol/L),显著低于其同周龄雄性SD大鼠正常参考值范围(5.82-8.86mmol/L).结论:该肿瘤诊断为SD大鼠自发性胰岛细胞伴多发性肝转移.
柳云恩姚宝玉杨冬华王捷
关键词:SD大鼠肝脏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一例
2008年
患者女,22岁。间歇性左上腹痛3周,呈阵发性锐痛,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体检:全腹未触及包块,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均未见明显异常。
黄艺峰黄莹杨毅陈渊辉陈金勇
关键词:胰岛细胞癌无功能性左上腹痛腹部压痛阵发性肩背部
无功能胰岛细胞12例报告
2005年
目的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1980年5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12例无功能胰岛细胞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年龄45岁。最常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包块和不适。所有病人经超声和CT检查确定了肿瘤部位,但仅2例术前考虑为内分泌肿瘤。手术证实7例存在淋巴结转移,3例存在肝转移。11例施行肿瘤切除,1例肿瘤无法切除,施行胆囊吻合解除梗阻性黄疸。5和10年生存率是50%和17%。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手术切除率高,虽治愈率低,但多数病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陆立刘景坤栾小丹白世强
关键词:胰岛细胞癌肿瘤腹部病理学
无功能胰岛细胞12例报告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 1980年 5月— 2 0 0 3年 5月收治的 12例无功能胰岛细胞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年龄 45岁。最常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包块和疼痛。所有病人经超声和CT检查确定了肿瘤部位 ,但仅 2例术前考虑为内分泌肿瘤。手术证实 7例存在淋巴结转移 ,3例存在肝转移。 11例施行肿瘤切除 ,1例肿瘤无法切除 ,施行胆囊空肠吻合解除梗阻性黄疸。5和 10年生存率是 5 0 %和 17%。结论 无功能胰岛细胞手术切除率高 ,虽治愈率低 。
陆立刘景坤栾小丹白世强
关键词:肿瘤切除术淋巴结转移
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定位诊断胰岛细胞中的作用
2002年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定位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966-2000年我院收治的17例胰岛细胞病人进行术前B超、CT及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种检查方法定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胰岛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达91.7%,远远高于术前B超的58.8%及CT的66.7%。结论: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的最佳方法。
马冲王大民
关键词: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胰岛细胞瘤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伴腹腔盆腔后腹膜广泛种植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98年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伴腹腔盆腔后腹膜广泛种植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解放军第98医院(313000)叶晟刘友富吴忠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上较少见,因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术前很难作出正确诊断。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更少见,有报道其发生率低于1/10万[1...
叶晟刘友富吴忠明
关键词:无功能性胰岛肿瘤
胰岛细胞误诊为病毒性脑炎1例
1996年
患者 女,27岁,农民。因意识不清,四肢抽搐1天,于1993年12月14日入神经内科。患者于1天前自觉头晕,卧床休息,遂逐渐昏迷,四肢呈强直型阵发性抽搐,小便失禁。送卫生院静推50%葡萄糖后抽搐停止,但仍昏迷。查体:T 40℃,P 120次/分,R 30次/分。
樊一钢
关键词:胰岛细胞肿瘤误诊
胰岛细胞的超声诊断
1992年
胰岛细胞内分泌肿瘤,已知有6种:胰岛素瘤(Insulinoma)、胃泌素瘤(Gastrinoma)、胰高血糖索瘤(Glucagonoma)、生长激索释放抑制激素瘸(Somatostatinoma)、类(Carcinoid)、舒血管肠肽瘤(Vipoma)等,均能引起临床各种不同的症状。由于胰岛细胞的肿瘤很小,最有的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但也有的不能被发现。近年来,高分辨力、高频探头的应用,对胰岛细胞内分秘肿瘤,必将能早期发现,进行定位,通过手术切除、病人可完全治愈。
张缙熙
关键词:胰岛细胞癌高频探头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超声诊断
非功能胰岛细胞6例报告被引量:3
1991年
非功能胰岛细胞少见,约为胰管的1%。临床表现颇与胰管相似,但预后截然不同。我科1975年~1989年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1
何振平王敖川
关键词:胰岛细胞癌胰岛肿瘤

相关作者

庄万江
作品数:37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胰岛素抵抗
马恒
作品数:50被引量:293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大肠肿瘤 大肠癌 胃癌 预后 淋巴瘤
高凌
作品数:17被引量:200H指数:6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甘精胰岛素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 加用
朱预
作品数:130被引量:1,081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胰腺癌 胰岛素瘤 胰腺
戴存才
作品数:143被引量:372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 胰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