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58篇“ 胰体尾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腹腔镜保留脾脏的切除术
2024年
近年来,腺疾病的检出率在临床上呈现上升趋势,针对良性或低度恶性的部疾病,考虑到脾脏在人循环和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多位研究者建议[1-4]在不影响手根治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行保留脾脏的切除术(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SPDP)。随着外科微创化及微创外科专业化的趋势影响,腹腔镜保留脾脏的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已经在国内外许多大型医学中心广泛开展。最新发布的布雷西亚国际循证医学欧洲微创腺手指南(EGUMIPS)也同样推荐腹腔镜微创手作为治疗首选[5]。
傅扬植陈强星蔡云强彭兵
关键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切除术(DP)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DP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5例患者中有16例(21.3%)后发生DGE,其中A级12例(16.00%),B级3例(4.00%),C级1例(1.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GE组与非DGE组的后腹腔出血、后B级/C级瘘、后腹腔感染、后乳糜瘘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后B级/C级瘘是DP后发生DG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后B级/C级瘘是DP后发生DGE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期避免瘘的发生有助于降低DGE的发生率。
刘凯刘凯王维陶立德
关键词:胰体尾切除术胃排空延迟
层面优先法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层面优先法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行腹腔镜保脾切除术与腹腔镜切除术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传统手入路,观察层面优先法手时间、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81例手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层面优先法腹腔镜保脾切除术与腹腔镜切除术的手时间短、中出血量少于常规入路法同种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面优先入路在腹腔镜切除术中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可有效缩短手时间、减少中出血量,是安全、可行的。
彭伟魏丹屈士斌刘正才周景师杨诏旭
关键词: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机器人辅助切除术瘘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切除术(RDP)后发生瘘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腺外科接受不同方式切除术的1 211例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辅助组(RDP组)440例, 男性173例, 女性267例, 年龄[M(IQR)]55(29)岁;开腹组720例, 男性390例, 女性330例, 年龄64(15)岁;腹腔镜组51例, 男性17例, 女性34例, 年龄56(25)岁。根据是否发生临床相关瘘(B、C级)将440例RDP组患者分为瘘组和无瘘组, 对围手期与瘘发生相关的2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按病理学类型分层后, RDP组与开腹组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χ^(2)=1.200, P=0.952;恶性:χ^(2)=0.391, P=0.532)。RDP组的手时间(Z1=15.113, P1<0.01;Z2=4.232, P2<0.01)、中出血量(Z1=12.530, P1<0.01, Z2=2.550, P2=0.032)均低于开腹组及腹腔镜组, 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Z1=10.947, P1<0.01), 而与腹腔镜组无差异(P2>0.05)。440例RDP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 中转开腹1例, 104例(23.6%)患者发生临床相关瘘, 无围手期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χ^(2)=12.048, P=0.001)、吸烟史(χ^(2)=6.327, P=0.012)、饮酒史(χ^(2)=17.597, P<0.01)、腺离断方法(χ^(2)=9.839, P=0.002)、早期淀粉酶水平(Z=5.187, P<0.01)和排气恢复时间(χ^(2)=4.485, P=0.034)与RDP瘘发生相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到早期引流液淀粉酶的最佳截断值为7 719.5 IU/ml, 曲线下面积为0.67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有饮酒史(P=0.002, 95%CI:0.112~0.623)、手工法离断腺(P=0.001, 95%CI:1.446~4.082)、早期引流液淀粉酶浓度≥7 719.5 IU/ml(P<0.01, 95%CI:0.151~0.438)和延迟排气(P=0.020, 95%CI:1.131~4.233)为
陈启焓施昱晟沈柏用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胰体尾切除术胰瘘
腹腔镜保留脾脏切除术:微创腺外科的合理决策
2024年
腹腔镜保留脾脏的切除术(LSPDP)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被证实,其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现已成为部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理想手方式,并在各级腺中心常规开展。根据中脾血管的处理方法,LSPDP可分为离断脾动静脉的Warshaw式和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式。但目前在临床上,对于LSPDP的适应证和保脾方式的选择仍存有争议。本文重点介绍了LSPDP近年来的进展,结合笔者团队的经验,帮助选择合理的保脾式,为患者制定个化治疗方案。
李澄清郭文毅王磊
关键词:腹腔镜
切除术漏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切除术后病人发生漏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腺肿瘤科行切除术36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按照3∶1的比例分为建模集(276例)和验证集(90例)。基于建模集分析漏的风险因素并绘制列线图,再利用建模集和验证集对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进行分析。结果:建模集276例病人中61例发生漏,发生率为2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前血红蛋白≥133.5 g/L、开腹手中放疗、手时间≥237.5 min、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浓度(DFA1)≥2424.0 U/L是发生漏的影响因素,利用上述变量绘制列线图。建模集和验证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95%CI(0.725,0.858)]和0.755[95%CI(0.637,0.872)]。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建模集和验证集中模型预测漏的最大净获益值阈值概率区间分别为7%~70%和6%~61%。结论:男性、前血红蛋白≥133.5 g/L、开腹手中放疗、手时间≥237.5 min、DFA1≥2424.0 U/L为切除术后病人发生漏的风险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预防漏提供参考。
王雪梅刘阳刘子晗李之华
关键词:胰体尾切除术列线图
脾脏血流阻断在腹腔镜保留脾脏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脾脏血流阻断在Kimura法腹腔镜保留脾脏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黄石市中心医院48例行Kimura法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是否阻断脾动静脉将其分为阻断组(n=25)和未阻断组(n=23)。比较两组患者手时间、中出血量、中输血例数、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后住院天数及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无围期死亡病例,阻断组手时间、中出血量、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6.4±28.3)min、(390.5±88.9)mL、(6.5±1.6)d,均明显优于未阻断组的(191.5±29.7)min、(552.2±108.3)mL、(8.3±2.8)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中无输血病例,未阻断组中输血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发生部分脾梗死2例,未阻断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阻断组中转开腹脾切除4例,阻断组无中转开腹脾切除病例,阻断组脾切除率明显低于未阻断组(P<0.05)。阻断组后其他并发症(血小板增多、门静脉系统血栓、B/C级漏及胃周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未阻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脏血流阻断Kimura法腹腔镜保留脾脏切除术安全有效,中阻断脾动静脉在控制中出血和成功保脾方面更具优势,能促进患者加速康复,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彭沙沙卢奇
关键词:腹腔镜胰腺脾动脉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
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切除术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行切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21年9月至2024年1月行切除术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共入组60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52.0±14.8)岁。60例患者依据式不同分为机器人组(n=30,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切除术)和腹腔镜组(n=30,行腹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中转开腹、手时间、中出血量、保留脾脏、后住院时间、后禁食时间、后30 d内再手率、后90 d内再入院率以及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瘘等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机器人组1例(3.3%)中转开腹。两组中转开腹、手时间、中出血量、后住院时间、后30 d内再手率、后90 d内再入院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保脾率为53.3%(16/30)、后禁食时间为1.0(1.0,2.0)d,优于腹腔镜组的23.3%(7/30)、2.0(2.0,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1、Z=4.04,P=0.017、P<0.001)。腹腔镜组后发生腹腔出血0例,腹腔感染6例(20.0%),B或C级瘘7例(23.3%),机器人组后发生腹腔出血3例(10.0%),腹腔感染4例(13.3%),B或C级瘘8例(26.7%)。两组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B或C级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切除安全可行,保脾成功率优于腹腔镜切除术
杨俊肖奇贵张曼仵正王铮黎韡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胰腺肿瘤腹腔镜外科手术
腹腔镜保脾切除术Kimura法和Warshaw法围期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Kimura法和Warshaw法两种保脾切除术的围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3年8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腹腔镜下保脾切除术的13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方式不同分为Kimura组(77例)和Warshaw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时长、中出血量等围期指标及瘘发生率、脾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Kimura组和Warshaw组两组患者在手时长[(215.8±64.8)min vs(193.5±77.6)min]、中出血量[(194.2±53.7)mLvs(176.5±69.2)mL]、后排气及禁食时间[2(1)d vs 3(1)d]、后住院时间[9(4)d vs 8(3)d]等围期指标及瘘(3例vs 4例)、脾梗死(0例vs 3例)、腹腔积液(3例vs 2例)、腹腔感染(2例vs 1例)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Kimura法和Warshaw法两种保脾切除术对于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方式,且围期疗效相当。
赖全友高远贾鹏陶开山王琳
关键词:胰体尾肿瘤腹腔镜手术
基于“教科书结局”机器人切除术与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蒋启涛

相关作者

牟一平
作品数:510被引量:3,089H指数:28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 胰体尾切除术
徐晓武
作品数:190被引量:721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肿瘤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
严加费
作品数:86被引量:448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胰体尾切除术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肿瘤 保留脾脏
陈其龙
作品数:106被引量:411H指数:12
供职机构:平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胰体尾切除术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疝修补术 保留脾脏
赵玉沛
作品数:852被引量:8,935H指数:4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癌 胰腺肿瘤 外科治疗 胰腺 胰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