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3篇“ 胆色素结石“的相关文章
肠道菌群与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胆囊结石作为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近些年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对胆囊结石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正常胆囊一般认为不存在细菌,而肠道菌群也有自己的稳态,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形成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作一综述。
樊凤良(综述)孙海军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固醇肠道菌群
白藜芦醇调控Nrf2表达及易位在胆色素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胆结石是发生在胆道系统中胆汁成分异常引起的结石疾病,其中胆色素结石在中国人群中较为常见,具有病因复杂、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流行病学特征。体内胆汁酸代谢异常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全面准确地监测不同生物样品中...
张震
关键词:胆色素结石代谢组学白藜芦醇NRF2
苗药金茵化石方抗豚鼠胆色素结石性胆囊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苗药金茵化石方对实验性豚鼠胆色素结石性胆囊炎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消炎利胆片组,苗药金茵化石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复制胆色素结石性胆囊炎模型,造模结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蒸馏水灌胃;消炎利胆片组采用消炎利胆片0.25 g/kg灌胃,苗药金茵化石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3.80 g/kg、7.60 g/kg、15.30 g/kg灌胃,各组连续灌胃4周。给药结束后2 d,收集胆汁共2 h测量胆汁量;采集血样标本进行血浆白细胞(WBC)计数,采取胆囊组织测定胆囊组织匀浆上清液IL-2、IL-15和TNF-α含量及检测胆囊组织中TNF-αm RNA表达、组织学检查和胆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苗药金茵化石方低、中、高剂量组豚鼠胆色素结石性胆囊炎胆汁量明显增加;血浆中白细胞含量及血清和胆囊组织中IL-2、IL-15、TNF-α含量和TNF-α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苗药金茵化石方具有增加豚鼠胆色素结石性胆囊炎胆汁量,降低血浆中白细胞含量,降低血清和胆囊组织中IL-2、IL-15、TNF-α含量和TNF-αm RNA表达的作用,对豚鼠胆色素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治疗效果。
王德秀李季冬杨锦玉沈振华谢亚
关键词:胆囊炎炎性因子
肠胆反流与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7年
目前认为胆色素结石的成因与胆汁淤积,加上胆道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苷酶分解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许多研究都认为胆道细菌的来源与Oddi括约肌松弛导致肠胆反流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总结目前研究现状并结合自己的相关研究与思考,探讨肠胆反流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的关系。
王瓯越韩金岩吴硕东
关键词:胆结石肠胆反流
疏肝利胆方干预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方干预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5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各5只。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只豚鼠给予生理盐水1 m L·d-1灌胃,中药组给予疏肝利胆方灌胃。观察三组豚鼠成石率,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豚鼠血清中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IL-1β、IL-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及胆汁中IL-15、IL-2、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含量。结果:中药组胆色素结石成石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中血清IL-15、IL-1β、PGE2的含量减少,IL-2的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胆汁IL-15、CRP的含量减少,IL-2的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方可减少胆色素结石成石率,其治疗胆色素结石机制与下调某些促炎细胞因子、调节免疫机理有关。
刘莹露王玉娟徐天舒
关键词:胆色素结石调节免疫
胆宁片对胆色素结石型豚鼠胆汁CRP、血清PGE_2及血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胆宁片对胆色素结石型豚鼠胆汁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列腺素E2(PGE_2)及血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的影响。方法:构建胆色素结石型豚鼠模型,给予胆宁片小、中、大剂量治疗,治疗后用ELISA法测定胆汁中CRP、血清中PGE_2及血清胰岛素的含量,血糖仪测得血糖,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胆宁片各剂量组豚鼠胆汁CRP及血清PGE_2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胆宁片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豚鼠血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较空白组及胆宁片各剂量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豚鼠血清PGE_2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呈负相关。结论:胆宁片能够影响胆色素结石型豚鼠炎性物质及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刘莹露吴薇徐天舒
关键词:前列腺素E2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胆宁片PGE2
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与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目的:  胆石症是胆道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且较为多发。胆结石的成分主要为:胆红素、胆固醇、黏蛋白、钙等。其中,以胆红素为主要成分的胆结石称为胆红素结石(褐色结石)。以黑色素、黏蛋白、钙为主要成分的胆结石称为黑色素结石(黑色结...
刘鑫
关键词:胆红素结石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养肝柔肝法对原发性胆色素结石患者胆汁成石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养肝柔肝代表方剂养肝抑石汤对胆道探查术后患者血清中ALT、AST、AKP、GGT、TBA、TBIL、DB和胆汁中TBA、TBIL、UCB、UCB%、SOD、LPO、Ca2+等指标的影响,来考察养肝柔肝法能否抑制胆色素结石形成的趋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从术后第二天开始给予治疗组服用养肝抑石汤,共服用15天,对照组不服用任何中药,仅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5天、第9天、第17天抽取两组患者血清及胆汁做生化检测。最后将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中:ALT、AST、AKP、GGT、TBA、TB、DB等指标在治疗中后期下降(p<0.05);治疗组胆汁分泌先达到稳态,胆汁中TB和TBA及SOD水平升高(p<0.05),而UCB、UCB%和LPO下降;胆汁中Ca2+含量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养肝柔肝法能促进肝功能更快恢复,并且抑制胆色素结石形成的趋势。
冯阳李广阔李力李水芹
关键词:养肝柔肝法胆色素结石胆汁肝功能
胆宁片治疗豚鼠胆色素结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胆宁片治疗豚鼠胆色素结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给予胆宁片小、中、大剂量治疗,治疗后观察豚鼠成石率,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5、IL-1β及胆汁中IL-15含量。[结果]胆宁片中、大剂量治疗后的豚鼠成石率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胆宁片各剂量组血清中IL-15、IL-1β及胆汁中IL-15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胆宁片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宁片能有效治疗豚鼠胆色素结石,其机制与减少IL-15、IL-1β含量有关。
刘莹露赵航陈萍徐天舒
关键词:胆宁片胆色素结石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Β
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在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研究豚鼠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在胆囊色素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4只成年雄性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胆色素结石组和对照组.胆色素结石组(根据处死的时间分为4个亚组),给予致石饮食.3、6、9和12周后对两组行Oddi括约肌测压并检测肌电活动.结果 胆色素结石的发生率分别为0、0、16.7%和66.7%(3周、6周、9周和12周).肌电活动的频率在3周组(P<0.05)明显减小.肌电活动的幅度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ddi括约肌收缩频率在9周组(P<0.05)明显减小.Oddi括约肌基础压及胆总管压在12周组明显升高[(25 ±8)mmHg(1 mmHg =0.133 kPa)至(41±12) mmHg和(22 ±8)mmHg至(39±12) mmHg,P<0.05].结论 致胆色素结石饮食能够诱发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紊乱是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鑫秦成坤崔现平咸国哲李小龙张振海
关键词:胆色素结石ODDI括约肌测压肌电活动

相关作者

张静喆
作品数:195被引量:92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胆石病 胆色素结石 胆固醇结石 升清胶囊 胆结石
章学林
作品数:141被引量:46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胆石病 胆色素结石 胆固醇结石 胰腺纤维化 升清胶囊
朱培庭
作品数:152被引量:63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胆石病 胆结石 胆宁片 中医药疗法 胆色素结石
吴硕东
作品数:496被引量:1,94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单孔腹腔镜 腹腔镜 ODDI括约肌 单孔 单切口
顾宏刚
作品数:103被引量:363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胆固醇结石 胆石病 升清胶囊 胆色素结石 清胆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