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篇“ 胆总管肿瘤“的相关文章
小儿胆总管肿瘤三例报告被引量:3
1993年
陶文芳
关键词:胆总管肿瘤胆管阻塞儿童
全身红斑水疱近2年,发现胆总管肿瘤2月
患者,73岁男性。2年前忽感全身瘙痒,躯干部发红色斑丘疹。逐渐加重至全身泛发红斑,瘙痒剧烈。期间一次曾发生皮疹明显红肿,眼睑、耳廓、四肢高度水肿并出现少量米粒至花生大小紧张性水疱。平时偶发少量小水疱,无口腔、黏膜糜烂史。...
茅晓红
关键词:胆总管肿瘤胆总管下段
原发性胆总管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2023年
病例男,54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食纳较差,体质量下降3~4 kg,大便色白,小便色黄。既往体健,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查体: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总红素282.7μmol/L,直接红素201.7μmol/L,间接红素81.0μmol/L,谷丙转氨酶354.6 U/L,谷草转氨酶106.9 U/L,总汁酸152.6μmol/L,碱性磷酸酶201.0 U/L,r-谷氨酰转肽酶694.3 U/L。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均正常。
刘烨旻刘鹏贺亚琼顾潜彪雷亚丽刘芳
关键词:胆总管肿瘤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总管下段癌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胆总管下段癌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9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行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患者纳入LAPD组,41例行LPD患者纳入LPD组。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围手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以P<0.05为检验标准。结果LAPD组手术时间及消化道重建时间较LPD组更短,而术中出血量较LPD组更多,且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较LPD组更长,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12~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7.3%、87.6%,3年OS分别为46.6%、4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D治疗胆总管下段癌安全可行,相较于LAPD有着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势,但其操作难度大,术者应在严格培训学习后实践,以保证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潘冬花李贵全巫毓挺刘贤骆建美何姗姗付金强
关键词:胆总管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腹腔镜辅助安全性
管扩张症自发破裂合并癌变1例报告
2022年
管扩张症(biliary dilatation,BD)是一种罕见的道发育畸形疾病,其并发症包括道结石、胰腺炎、复发性管炎、门静脉高压症、自发性囊肿破裂甚至癌变[1]。BD自发破裂合并恶变较为少见,国内外罕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BD同时合并自发性破裂和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其诊治特点。
仇晓桐吴政奇曹禹石夏旭翔吕国悦
关键词:胆管扩张症消化系统畸形胆总管肿瘤
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行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6例,女13例;年龄为(60±7)岁,年龄范围为41~75岁。39例患者均行PD,术中采用Child法重建消化道,其中19例行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设为创新组;20例行黏膜对黏膜胰肠端侧吻合,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方式进行术后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肿瘤复发、主胰管扩张、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患者不适症状(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手术情况:创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腺质地(软、硬),胰管直径,胰管拔除时间,使用生长抑素,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2±47)min,400mL(300mL,400mL),10、9例,3.1cm(2.9cm,3.4cm),37d(32d,63d),17例,18d(15d,22d);传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92±95)min,400mL(300mL,525mL),6、14例,3.6cm(2.6cm,4.2cm),43d(34d,49d),18例,24d(15d,27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胰腺质地(软、硬),胰管直径,胰管拔除时间,使用生长抑素,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75,χ2=2.063,Z=-1.155,Z=-0.295,χ2=0.003,Z=-1.286,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P<0.05)。(2)术后并发症情况:创新组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胃排空延迟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肝周积液1例、A级胰瘘3例、无B级和C级胰瘘发生;传统组11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汁漏1例、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感染4例、切口�
周江杨景瑞肖瑞王璐张乾王家兴温波任建军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胆总管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胰瘘手术技巧
道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和预后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肝外道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extrahepatic biliary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EB-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1例EB-NENs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结果EB-NENs占同期全部道系统肿瘤总数的1.6%(21/1313),就诊时淋巴结转移7例(33.3%),远处转移5例(23.8%);至随访结束,中位生存时间(23.23±4.1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χ^2=9.066,P=0.003)、淋巴结转移(χ^2=6.399,P=0.011)和远处转移(χ^2=9.808,P=0.002)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0.008,RR=3.003,95%CI:1.332~6.774)、淋巴结转移(P=0.023,RR=5.382,95%CI:1.261~22.971)和远处转移(P=0.007,RR=7.423,95%CI:1.730~31.85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B-NENs发病率低,预后差。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钱国武黄晶晶段鑫鑫孙万日刘驰宋展
关键词:胆囊肿瘤神经内分泌瘤胆总管肿瘤存活率分析
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和高分化腺癌构成的胆总管末端碰撞癌1例报告被引量:2
2019年
碰撞癌发病率低,临床资料不足。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与单一的恶性肿瘤相比无特异性。术前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难以与普通恶性肿瘤鉴别,多在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时发现。本文就1例胆总管末端碰撞癌病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并讨论。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1岁,因'发现巩膜黄染1个月,加重全身黄染半个月'于2016年7月21日入本院治疗。
刘召张亚猛王宝胜
关键词:胆总管肿瘤碰撞癌病例报告
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总管管壁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胆总管恶性肿瘤1例报告
2017年
随着超声内镜(EUS)技术的发展,其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胆总管不明原因狭窄临床多见,但诊断困难,经常出现误诊误治。本院成功完成1例EUS引导下胆总管管壁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从组织学明确胆总管狭窄原因,现总结如下,旨在为临床胆总管不明原因狭窄的患者提供参考。
温红旭薛迪强杜宏伟明玉珍
关键词:胆总管肿瘤腔内超声检查
MRCP与ERCP在低位梗阻性黄疸诊断的联合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低位梗阻性黄疸是指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远段(十二指肠上缘至Vater,s壶腹之间),所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病例状态,病因复杂.多由胆总管肿瘤、胰头癌、壶腹部肿瘤胆总管结石、管炎等引起,常导致机体多系统器官的损害.如果是恶性梗阻性疾病,早期大多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等到有症状就诊时,疾病多已发展到晚期,失去手术价值.
薛晨晖
关键词:低位梗阻性黄疸ERCPMRCP胆总管肿瘤梗阻性疾病

相关作者

蔡景修
作品数:199被引量:1,413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变 分流术
孙文兵
作品数:290被引量:1,199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治疗 肝细胞癌 肝癌 肝细胞
韩本立
作品数:321被引量:1,700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胆管炎 胆管肿瘤 肝移植
顾红光
作品数:153被引量:705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并发症 外科治疗 胰腺炎 急性重症胰腺炎
黄小强
作品数:4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衰竭 组合型人工肝 人工肝 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