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3篇“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相关文章
汉防己甲素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免疫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炎症指标、免疫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和研究组(54例,汉防己甲素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D3^(+)、CD4^(+)及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骨钙素(BGP)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汉防己甲素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RA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晨僵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及骨代谢情况。
李晓华曾静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7月龙岩市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8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联合抗风湿组和常规抗风湿组,每组49例。常规抗风湿组采取常规抗风湿治疗,联合抗风湿组在常规抗风湿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类风湿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6(IL-6)],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抗风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常规抗风湿组81.63%(χ^(2)=5.018,P=0.025)。治疗6个月后,2组晨僵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压痛指数评分、疼痛指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抗风湿组短/低于常规抗风湿组(P均<0.01);2组CRP、RF、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ESR较治疗前缩小,且联合抗风湿组低/小于常规抗风湿组(P均<0.01)。联合抗风湿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常规抗风湿组的18.37%(χ^(2)=5.018,P=0.025)。结论 常规抗风湿治疗基础上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利于临床症状、血清指标的改善,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病症好转。
曾宪林李曼谢永欣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炎性因子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4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N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治疗后7、14、21 d)的药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DASI)评分[DASI评分平均值,50%DASI(DASI50)、75%DASI(DASI75)、90%DASI(DASI90)所占比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体温下降时间、皮疹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21 d后,TEN患者中,显效18例(90.00%),有效2例(10.00%)。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DASI评分分别为(30.44±5.68)、(5.28±2.31)、(2.04±1.1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52.34±7.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21 d后的DASI50(100.00%)、DASI75(100.00%)、DASI90(90.00%)的改善比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2.73±5.58)、(15.99±4.60)、(4.44±1.10)pg/mL,均低于治疗前[(33.63±17.3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体温下降时间为(2.49±0.81)d,皮疹控制时间为(5.19±1.90)d,住院时间为(11.92±4.20)d。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终止治疗或失访,均未出现急性不良反应,随访期间病情未见复发,定期复查结果显示并无合并症、活动性肝炎与结核疾病等。结论rhTNFR:Fc作为治疗TEN疾病的药物其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可降低血清TNF-α水平与DASI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王燕玲王丽娜黄巧玲王燕燕宋娜娜刘旭蓉吴静蔡兴锐
关键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生物制剂临床疗效安全性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成功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例
2024年
患者,女,46岁。全身弥漫性红斑、水疱4天。临床表现符合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痊愈无复发。
张亚丽李君曹娟梅梁粟王雪贾雪松
关键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NF-Α抑制剂
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 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 27,HLA-B27)阳性强弱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8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脊柱关节疼痛评分以及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脊柱关节疼痛评分及HLA-B27和免疫炎症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芪藤壮骨片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脊柱关节疼痛度,并降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
曹森林辜转荣程铁兵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致葡萄膜炎2例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葡萄膜炎发生时间分别在用药后2周和6周,其中前葡萄膜炎1例,前、中间葡萄膜炎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有好转。在持续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倾向。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引起葡萄膜炎的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眼内葡萄膜炎患者等。患者年龄区间在5~77岁,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4年。经系统治疗,停止免疫抑制剂后,绝大多数诱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视力可恢复。结论TNF-α抑制剂可以诱发葡萄膜炎的发生,发病类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有复发倾向。及时诊疗后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好。
孙武陈水龄周婉瑜史航刘璐贺严付文涛褚利群
关键词:TNF-Α抑制剂葡萄膜炎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诱发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激活导致肝衰竭1例
2024年
患者,女性58岁。因“腹胀、皮肤黄染2周”于2020年7月13日入住我院感染科。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使用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控制糖尿病,血糖控制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年余,2020年1月于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检查肝肾功能均正常,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戊型肝炎病毒抗体、ANA抗体谱未见异常。
秦玉洁周文秀周兴念李宏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HBV再激活肝衰竭
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生物制剂强克次髎穴穴位注射治疗,每次50 mg,每周1次;对照组使用同等剂次强克常规皮下注射治疗。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总体评分(PG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PGA、BASFAI、ESR、CR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36例(85.71%)、28例(66.67%)、18例(42.86%),优于对照组的12例(60.00%)、8例(40.00%)、4例(20.00%)(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40例(95.24%)、35例(83.33%)、33例(78.57%),优于对照组的15例(75.00%)、11例(55.00%)、10例(50.00%)(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出现注射部位反应。结论:采用生物制剂强克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皮下注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经验。
戴莉萍杨婷婷张会昌莫入魏雅稚尹志华叶志中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穴位注射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氨甲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7]水平、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活动指数(BASFI)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IL-17水平以及BASFI、BASDA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BASFI、BASDA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氨甲蝶呤治疗。
王彬晋华程房宇晨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炎性因子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 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强克)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患有银屑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随访1年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皮损面积和严程度指数(PASI)90%、PASI 75%、PASI5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结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血小板减、关节酸痛、上呼吸道感染、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王伟东
关键词:中重度银屑病皮损

相关作者

袁伟锋
作品数:50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肺组织 ALI 肺纤维化
李理
作品数:84被引量:333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肺纤维化 急性肺损伤 吉非替尼 小鼠 博莱霉素
黄文杰
作品数:188被引量:788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急性肺损伤 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纤维化 DNA探针
李伟峰
作品数:76被引量:427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肺纤维化 吉非替尼 小鼠 博莱霉素 急性肺损伤
徐虹
作品数:58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肺泡巨噬细胞 肺组织 侵袭性肺曲霉病 急性肺损伤 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