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篇“ 肾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 ^(18)F-FDG PET/CT在继发性肾淋巴瘤与肾脏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继发性肾淋巴瘤(SRL)的诊断价值,并与肾脏免疫性疾病(RID)进行鉴别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2例SR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0±15)岁,设为SRL组。同时选取^(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最终诊断为RID的患者10例,其中IgG4相关性肾病2例、肾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8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60±10)岁,设为RID组。选取^(18)F-FDG PET/CT显像肾脏正常的健康受检者10例,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55±10)岁,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和记录肾脏以及肾外组织受累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测量并计算肾脏病变或肾皮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肾脏病变或肾皮质SUV_(max)与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_(mean))的比值(SUV_(ratio))及肾外受累组织SUV_(max)。3组受检者SUV_(max)、SUV_(ratio)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RL组与RID组肾外受累病变^(18)F-FDG摄取SUV_(max)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2例SRL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双侧肾脏多发结节与肿物型6例,肾脏弥漫性肿胀型6例,病变摄取^(18)F-FDG均异常增高。10例RID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均表现为双肾弥漫性肿胀型,肾实质弥漫性^(18)F-FDG摄取增高,与肾脏弥漫性肿胀型SRL表现相似。在肾外受累病变方面,RID组多有常见好发的累及部位,SRL组多伴全身不同组织脏器的受累,分布无规律性。SRL组患者肾脏病变的SUV_(max)、SUV_(ratio)显著高于RID组(21.88±12.04对9.09±3.51、11.38±6.52对3.67±1.12),2组肾脏病变的SUV_(max)、SUV_(ratio)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UV_(max)=3.23±0.39、SUV_(ratio)=1.47±0.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89、18.361,均P<0.001)。SRL组肾外�
- 陆东燕丁恩慈胡天鹏沈婕
- 关键词:肾脏淋巴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 原发性肾淋巴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及总结原发性肾淋巴瘤(PRL)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6例PRL患者资料,总结影像特征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左侧10例,右侧6例;腹膜后浸润型5例,单发结节型3例,多发结节型3例,肾盂型3例,肾周型1例,弥漫浸润型1例。肿瘤长径均大于5 cm且无钙化、出血;CT/MRI平扫多表现为密度/信号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实性成分轻中度强化,10例强化均匀,11例有同侧肾动脉包绕或穿行,2例病灶较大同时伴有脾动脉包绕;9例伴有肿块周围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9例乳酸脱氢酶升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20(+)93.3%,CD79α(+)66.7%,Bcl-2(+)66.7%,Mum1(+)66.7%,(Ki-67≥50%)60.0%。结论PRL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结果,有助于该疾病的鉴别诊断。
- 竺梦霞孙庆洋闫旭史炯朱斌麦筱莉
- 关键词:肾脏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 原发性肾淋巴瘤误诊为肾细胞癌1例报告
- 2022年
- 患者,男,64岁,主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10 d”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体温最高可达38.5℃。无尿频、尿急、尿痛,未见肉眼血尿,无咳嗽、咳痰、咳血。曾于外院就诊,行超声检查提示左肾占位性病变,大小约3.0 cm。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输液抗炎对症处理,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到本院就诊,入院后行泌尿系CT平扫+增强提示左肾囊实性病变,中低密度影,大小约4.0 cm,类圆形,与周围界限不清,肾周见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呈卫星灶样分布,无明显强化(图1、2)。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初步诊断为肾肿瘤(左),考虑肾癌可能,伴肾周淋巴结转移。低热未见明确感染病灶,考虑肿瘤热可能。
- 张剑飞沈鹤邱建宏赵新鸿常颜
- 关键词:肾细胞癌感染病灶肉眼血尿对症处理低密度影淋巴结肿大
- 18F-FDG PET/CT纹理分析在肾癌与肾淋巴瘤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
- 目的: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研究18F-FDGPET/CT纹理分析参数、常规PET/CT参数及临床相关因素对肾癌与肾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对肾癌总体生存期(OS)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7日至...
- 杨祥
- 关键词:肾癌肾淋巴瘤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纹理分析
- 肾淋巴瘤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多种影像模式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肾淋巴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多模式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显像经病理确诊或多种影像确诊的99例肾淋巴瘤患者,男69例,女30例,年龄(45±23)岁,年龄范围为3~86岁。检测实验室检查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尿酸),观察18F-FDG PET/CT表现,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观察同时行增强CT或MRI的患者其强化方式及MRI信号特征。结果:10例患者肌酐升高(117~389μmol/L);17例患者尿素升高(8.40~50.35μmol/L);15例患者尿酸升高(441~1044μmol/L)。多结节型,共35例,SUV max为14.92±8.69。单结节型,共22例,SUV max为12.25±5.78。腹膜后浸润型,共12例,SUV max为16.53±8.01。肾周型,共5例,SUV max为11.16±3.54。肾窦型,共3例,SUV max为9.57±4.45。弥漫浸润型,共17例,SUV max为10.04±5.44。混合存在,共5例,SUV max为14.32±6.92。肾淋巴瘤不同分型之间的SUV 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0例患者同时行增强CT,5例行MRI,增强CT均表现为无或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密度均匀,6例伴轻微坏死或囊变,6例增强CT未能检出肾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等或者略高信号,T2WI呈等或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显著高信号,病灶均检出。结论:肾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灵敏度高,在其诊断、分期评价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 于艳霞刘娇韩星敏
- 关键词:淋巴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脱氧葡萄糖
- 原发性肾淋巴瘤(PRL)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的15例PRL患者的16个患肾病灶的超声表现、超声分型及诊断。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2.1±14.2)岁;单侧患病14例,双侧患病1例,共计16个病灶。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肾内肿块型7个,弥漫型1个,肾周肿块型及混合型各4个,肿块最大径41~164 mm。超声诊断:恶性肿瘤10例(其中6例7个患肾诊断为淋巴瘤),性质待定3例,肾周出血及错构瘤出血各1例,确诊率为43.8%(7/16),误诊率为12.5%(2/16);超声引导下穿刺12例,手术5例(2例穿刺后再手术);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型及Burkitt淋巴瘤各1例,另2例门诊患者仅诊断为淋巴瘤,无进一步分型诊断。结论PRL的超声表现分型有:肾内肿块型、肾周型、弥漫型及混合型,其中肾周型及弥漫型为特异性超声表现,肿块型需与常见的肾肿瘤鉴别,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术前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 张晖张晖曹佳颖季正标黄备建王文平
- 关键词:超声淋巴瘤
- 原发性肾淋巴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L)的多排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PRL患者的术前CT图像,其中6例经手术证实、1例穿刺活检证实。分析其发生的部位、形态、密度、多排CT平扫表现及动态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7例肾淋巴瘤发生在左肾5例、右肾2例,CT平扫呈弥漫性肾肿大4例,呈分叶结节状3例,肿瘤呈浸润性外观,所有病例均无钙化迹象,其中最大1例位于左肾,最大径为10.6 cm,呈铅笔帽状包裹左肾;2例位于左肾包膜下呈椭圆形,其他2例呈现分叶结节状外观,显示边界不清楚之肿块;位于右肾上极的2例淋巴瘤,1例呈椭圆形改变,1例呈分叶状改变。结论 PRL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排CT增强表现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 陈松杨如武杨守珍
- 关键词:CT诊断
- 原发肾淋巴瘤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9例PRL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PRL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7(45~77)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8/9,88. 8%),1例为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1/9,11. 1%)。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明确病理,其中行患肾根治性切除术者4例(44. 4%),非根治性切除术(穿刺活检、肾部分切除)者5例(55. 6%),各有1例复发。术后均进行化疗,完全缓解4例(44. 4%),部分缓解5例(55. 6%);年龄、性别、分期、LDH水平、β2-MG水平、病理分型及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在疾病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 05),中位随访时间18(5~58)个月,存活8例,其中4例仍完全缓解,中位无进展时间为17(4~58)个月。结论 PRL治疗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的肾部分切除手术加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利妥昔单抗能改善预后,但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仍需进行。
- 张彤梁磊郭二卫
- 关键词:预后
- 原发及继发肾淋巴瘤六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原发肾淋巴瘤(PRL)和继发肾淋巴瘤(SRL)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PRL和2例SRL的临床资料.结果 由影像学发现肾不规则低密度影.经肾穿刺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2例,霍奇金淋巴瘤(HL)1例.治疗以化疗为主.除例2失访外,例5(SRL)经利妥昔单抗+化疗,生存至今已74个月,例4仍在治疗中;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病情进展后放弃治疗,1例继发白血病.结论 患者经影像学发现肾占位,进行肾穿刺活组织病理诊断后,可开始化疗,如能应用利妥昔单抗,可改善患者预后.
- 张宗归薇郑玉萍王列样苏丽萍
- 关键词:肾肿瘤淋巴瘤
- 原发性肾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L)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提高对PRL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RL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排除原发性淋巴瘤侵犯肾后行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联合利妥昔单抗(R)治疗6个周期.结果 随访2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PRL临床较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易误诊.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联合化疗,密切随访,可望改善其预后.
- 李曾廖洪谭政毛顿吴毅肖英明杨盛柯钟磊
- 关键词:肾肿瘤淋巴瘤
相关作者
- 王列样

- 作品数:92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 苏丽萍

- 作品数:310被引量:6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淋巴瘤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文献复习 急性白血病
- 王敏君

- 作品数:10被引量:171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CT CT表现 低张 肾淋巴瘤 大脑
- 黄冬梅

- 作品数:131被引量:735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检查 超声 声诺维 微气泡
- 白敏

- 作品数:40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难治 非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