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篇“ 肾动脉灌注“的相关文章
-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联合改良肾动脉灌注技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疗效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改良肾动脉低温灌注技术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行LPN治疗的50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其中行LPN联合改良肾动脉低温灌注作为研究组(20例),未联合改良肾动脉低温灌注作为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肿瘤旁肾脏正常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镜下组织缺血缺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肾功能指标术后总GFR下降值、患侧GFR下降值低于对照组[(8.81±2.50) mL/min vs.(14.48±2.90) mL/min,(9.37±2.50) mL/min vs.(14.38±1.80)mL/min,均P<0.05];研究组术中肾脏温度、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1.18±2.34)℃vs.(32.48+1.13)℃、(105.00±30.17)mL vs.(141.30±57.00)mL,均P<0.05];镜下组织HE染色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98±0.66)分vs.(4.07±0.66)分,P<0.05]。2组冷灌注/肾动脉阻断时间、体温、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PN联合改良肾动脉灌注在治疗复杂性肾肿瘤中可以降低出血量,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
- 王金行郭园园孙巍高五岳刘建民刘贝贝
- 关键词: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 肾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究肾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肾母细胞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大冶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国推荐化疗方案经静脉给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肾动脉灌注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对比化疗前后两组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变化,观察两组化疗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感染、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SCC-Ag、CYFRA21-1、β_(2)-MG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能有效提高小儿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血清SCC-Ag、CYFRA21-1、β_(2)-MG水平。
- 纪梅林
- 关键词:静脉化疗小儿肾母细胞瘤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
- 肾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中晚期肾癌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肾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中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对自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采用单纯或术前1周行选择性肾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术治疗的16例中晚期肾癌患者资料及随访情况以及对手术过程及病理进...
- 李忠民
- 关键词:肾动脉化疗栓塞中晚期肾癌
- 文献传递
- 经国产肾动脉灌注导管和电生理消融导管射频消融去小型猪肾交感神经的对比研究
- 2013年
- 目的使用国产肾动脉灌注导管(灌注导管)和电生理消融导管(黄把导管)进行对比,评价射频消融去小型猪肾交感神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灌注导管和黄把导管,于体外利用离体器官探索射频消融参数,并选用该参数对10只小型猪双侧肾动脉交感神经进行射频消融。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3月进行双侧肾动脉造影,并制作组织病理切片,以验证该导管在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体外消融探索得到最佳消融参数为每点以不超过12W的功率消融30~60s,冷盐水灌注速率10mL/min。在体消融提示两种导管均可造成肾动脉消融位点即刻痉挛性狭窄,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提示中膜平滑肌局灶坏死及外膜结构紊乱。消融结束3月后的肾动脉造影均正常。组织学结果提示两种导管都会造成肾动脉内膜中层增生及肾交感神经纤维损伤变性。灌注导管比黄把导管对血管的损伤范围更小[(34.8±9.4)%比(42.1±10.0)%,P<0.05],对交感神经损伤更明显[(1.93±0.96)比(1.24±0.95),P<0.05]。实验室检查发现ln肾素活性下降[3月后(-1.43±0.46)比术前(-0.13±0.10)μg/(L·h),P<0.05],血清肌酐值无明显改变[术前(50.0±3.5)比3月后(53.0±5.3)μmol/L,P>0.10]。结论新型肾动脉灌注消融导管可造成有效的肾动脉交感神经损伤,达到选择性肾动脉交感神经毁损的目的;与常规电生理消融导管比较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熊楠青李剑朱福音郭俊敏倪唤春沈伟李勇施海明孙勇毅罗心平
- 关键词: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小型猪
- 术前肾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中晚期肾癌
- 目的 对中晚期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化疗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中晚期肾癌26例,术前1-2W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对手术过程及病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26例栓塞治疗均获成功,栓塞后造影证实肾动脉栓塞完全,术中可见肾动脉搏...
- 关键词:肾癌肾动脉栓塞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肾癌术前肾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明胶海绵栓塞的临床应用
- 2009年
- 王国林张崇高
- 关键词:肾动脉灌注明胶海绵栓塞化疗药物出血较多癌细胞扩散
- 经肾动脉灌注细胞间粘附分子-1小片段干扰RNA减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肾动脉灌注细胞间粘附分子1小片段干扰RNA(ICAM-1 siRNA)对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将Fiskr大鼠随机分为3组.接受原位肾移植。供肾在冷保存1h后,按分组要求分别经肾动脉灌注生理盐水(NS组)、ICAM-1 siRNA(siRNA组)和完全错配siRNA(siRNA错配组),然后进行移植,切除受者自身双肾。分别于移植后6、12、24、48和72h处死大鼠,测定血清肌酐(Cr),观察移植肾组织学变化,测定移植肾组织中ICAM-1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S组和siRNA错配组相比,siRNA组各时点肾小管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较NS组和siRNA错配组有所减轻。siRNA组12、24、48h时的血Cr值明显低于NS组和siRNA错配组(P=0.01~0.001),尤以24h时的相差幅度最大。从术后12h起,siRNA组肾组织中ICAM-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和siRNA错配组(P=0.01~0.001),24h时的差异达到最大,ICAM-1表达的变化与ICAM-1 mRNA一致。NS组与siRNA错配组相比较,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前经肾动脉灌注ICAM-1 siRNA可减轻移植肾IRI,其机理可能与下调ICAM-1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
- 罗光恒卢一平杨立宋珺马学张立元李幼平
- 关键词:RNA干扰胞间粘附分子1再灌注损伤
- 术前肾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中晚期肾癌
- 目的:对中晚期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化疗疗效进行评价。方法:中晚期肾癌26例,术前1-2w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对手术过程及病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26例栓塞治疗均获成功,栓塞后造影证实肾动脉栓塞完全,术中可见肾动脉搏...
- 许健曹建民卢光明李成郎孔伟东高大志
- 关键词:中晚期肾癌术前治疗动脉灌注化疗血管栓塞
- 文献传递
- 肾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肾癌的临床应用
- 2008年
- 朱国鸿赵兴华郝斌许长宝王晓甫
- 关键词:肾癌灌注化疗栓塞术
- 晚期肾癌肾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与免疫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晚期肾癌肾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与免疫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2003年4月~2007年9月,我院对26例晚期肾癌行动脉灌注栓塞术,灌注抗癌药物为表阿霉素30~40mg、丝裂霉素20~30mg、5-FU1000mg;应用无水酒精、40%碘油加明胶海绵颗粒施行肾动脉栓塞;干扰素和胸腺肽辅助治疗。结果26例均成功施行动脉灌注栓塞术,总有效率为76.92%。术后1年生存率80.76%(21/26),3年生存率34.6%(9/26)。观察期内转移3例。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与免疫治疗晚期肾癌,临床疗效较好。
- 马顺利冀东英
- 关键词:肾癌动脉栓塞化疗疗效
相关作者
- 曹建民

- 作品数:214被引量:82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氩氦刀 门静脉高压症 肝癌 冷冻消融
- 许健

- 作品数:137被引量:53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氩氦刀 介入治疗 冷冻消融 CT引导 氩氦刀冷冻治疗
- 卢光明

- 作品数:829被引量:4,625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癫痫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 罗光恒

- 作品数:13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移植肾肾病 RNA干扰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小分子干扰RNA 肾移植
- 高大志

- 作品数:43被引量:168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氩氦刀 冷冻治疗 肝癌 近期疗效 氩氦刀冷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