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35篇“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相关文章
- 肾上腺嗜铬细胞被引量:5
- 1989年
- 肾上腺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其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分为3个带,分泌多种甾类激素,来源于中胚层。髓质起源干神经嵴,由许多聚集成团索状的嗜铬细胞组成,受交感节前纤维支配。髓质有丰富的血窦,并常见交感神经神经节细胞。嗜铬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肾上腺素(adrenaline,A)、5-羟色胺等多种胺类物质,近年发现还分泌几种肽,并由于起源于神经外胚层,故属神经内分泌细胞。
- 谷华运林炜
-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形态学发育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黑色素A表达与肿瘤良恶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分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黑色素A表达与肿瘤良恶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8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40例)和恶性组(42例)。检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黑色素A表达水平。结果两组肿瘤侧别、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的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的黑色素A水平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77±10.33)μmol/L vs.(58.46±14.65)μmol/L,P<0.05]。与轻度PCC患者比较,重度PCC患者的黑色素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在PCC患者中,与Ⅰ期相比,Ⅱ、Ⅲ和Ⅳ期的黑色素A表达水平均降低,其中Ⅳ期患者降低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的黑色素A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19%vs.40.00%,P<0.05);进一步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肿瘤良恶性严重程度与黑色素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黑色素A表达呈降低趋势,其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或降低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风险因子,并与患者的肿瘤良恶性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关联性。
- 王广超石英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肿瘤
- 层面外科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究
- 2025年
- 探讨层面外科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我们精心挑选了42名满足特定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并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各21名,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了传统的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而观察组则接受了更为先进的层面外科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疼痛程度评分、并发症发生频率、肿瘤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在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概率上均不如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时,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首选。这种手术技术不仅减少了术中出血,还有效缩短了手术和住院时间,减轻了术后疼痛,并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它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此,这种手术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广泛推广。
- 蔡智仁朱陈辉李予
-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低血糖休克一例
- 2024年
- 患者,男,19岁,168 cm,54 kg。因“反复上腹痛5年,发现血压升高1年”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上腹部疼痛伴心悸,当时未测血压。1年前检测血压170~180/125 mmHg,未予诊治。3 d前再次出现上腹部阵发性隐痛,程度较前加重,伴心悸、出汗、呕吐、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测BP 156/123 mmHg,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降压,建议转上级医院,遂就诊我院高血压科。
- 冯运林黄杰邹小华
- 关键词:硝苯地平缓释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心悸MMHG血压升高
- 一种鉴别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方法及鉴别系统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鉴别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方法及鉴别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病灶纹理参数在不同的纹理图像特征上的差异变化,确定出第一判断得分;在从三维容积感兴趣区中获得病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病灶体素体积...
- 丘雅维冀宾叶婷婷朱恒梁苏国强杨智钧蒋澍
- 一种鉴别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方法及鉴别系统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鉴别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方法及鉴别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病灶纹理参数在不同的纹理图像特征上的差异变化,确定出第一判断得分;在从三维容积感兴趣区中获得病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病灶体素体积...
- 丘雅维冀宾叶婷婷朱恒梁苏国强杨智钧蒋澍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RI表现:常见特征及少见特征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C)的常见及少见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1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2例经病理证实的PC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是否均质、是否囊变、平扫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周围侵犯及有无转移等。结果 62例患者共检出64个病灶,60例为单发病灶,2例各为2个病灶。病灶位于左侧28个、右侧36个;病灶长径0.8~12.6 cm,平均(4.90±2.71)cm;56个(87.50%)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8个(12.50%)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63个(98.44%)。实性34个(53.13%),囊变30个(46.87%),其中高度囊变13个(20.31%);实性均质12个(18.75%),不均质52个(81.25%);23个(35.94%)病灶含有出血;5个(7.81%)病灶含有细胞内脂质;3个(4.69%)病灶表现为脑脊液样高信号。50个(78.13%)病灶T_(1)WI呈低信号,14个(21.87%)病灶T_(1)WI呈等信号;T_(2)WI均呈高信号;灶周侵犯1个(1.56%);淋巴结转移1个(1.56%);肝转移2个(3.13%)。动态增强扫描后,42个(65.63%)病灶动脉期呈重度强化,22个(34.38%)病灶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33个(51.56%)的病灶瘤内或瘤周含肿瘤血管。病灶强化方式有四种:16个(25.00%)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12个(18.75%)病灶呈“渐进性均匀”强化,21个(32.81%)病灶呈“快进快出”强化,15个(23.44%)病灶呈“持续”强化。结论 PCC的MRI表现有典型的常见特征和少见特征。
- 刘芳王明亮许晓杰蒋晶晶曾蒙苏纪元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磁共振成像
- 胸痛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致Niagara瀑布样T波1例
- 2024年
- Niagara瀑布样T波常见于急性颅脑病变、阿-斯综合征发作后等,与儿茶酚胺大量释放相关,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可引起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电图异常。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2023年9月25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致Niagara瀑布样T波患者的诊疗经过。
- 张念刘兴德
- 关键词:胸痛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切除胃恶性肿瘤合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
- 2024年
- 泌尿系肿瘤合并消化道肿瘤的病例极少,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9月收治1例胃恶性肿瘤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由普外科联合泌尿外科在机器人辅助下成功切除两部肿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围手术期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下患者恢复顺利出院。
- 魏潇邓正明徐彦江志伟
- 关键词:胃恶性肿瘤嗜铬细胞瘤达芬奇机器人吲哚菁绿
- 基于增强CT图像建立术前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影像组学模型
- 背景和目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是一种少见但重要的内分泌肿瘤,无法通过组织病理学来预测其肿瘤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因此所有嗜铬细胞瘤均具有恶性潜能。虽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预后因肿瘤...
- 王彤
-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相关作者
- 李汉忠

- 作品数:667被引量:2,771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嗜铬细胞瘤 前列腺癌 副神经节瘤 腹腔镜 肾肿瘤
- 周密

- 作品数:53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肾上腺 超声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超声造影 副神经节瘤
- 詹维伟

- 作品数:597被引量:3,248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超声造影 甲状腺乳头状癌
- 周建桥

- 作品数:224被引量:1,17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表现 甲状腺结节 肾上腺 超声检查
- 许可慰

- 作品数:301被引量:1,251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前列腺癌 膀胱肿瘤 膀胱癌 单孔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