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2篇“ 肺癌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年
讨论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5例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预防性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胸管引流量较高(283.29±1.57>157.53±1.88)(P<0.05)、ADL评分较高(86.25±1.37>81.06±1.77)(P<0.05)、胸管留置时间较短(2.39±0.55<3.97±0.51)(P<0.05)以及住院时间较短(5.46±1.39<6.59±1.77)(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少(5.71%<26.67%)(P<0.05),评估护理(82.13±1.08>71.36±1.52)、健康教育(87.59±1.66>80.13±1.52)、饮食规律(86.97±1.59>80.17±1.33)以及并发症护理(91.31±1.53>86.56±1.72)等护理质量评分较高(P<0.05),PLT较低(220.28±1.31<231.25±1.75)(P<0.05),D-二聚体较低(423.29±1.75<502.33±1.53)(P<0.05),FVC(2.99±1.57>2.39±1.56),FEV1(86.72±1.23>78.59±1.38),FEV1/FVC(85.23±1.37>80.29±1.33)等肺功能指标较高(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高(96.53±1.29>79.59±1.27)(P<0.05)。 结论 将预防性护理应用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患者,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欧燕燕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切除术预防性护理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营养干预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营养干预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2例肺癌切除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研究组予以ERAS理念营养干预,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三角肌皮褶厚度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时间、日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后1~3 d的胸腔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不张、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5%,较对照组的19.57%低(P<0.05)。结论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后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吴秋云洪玉萍柯美越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营养
导航护士主导的三级质控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导航护士主导的三级质控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加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肺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3)。患者均采取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前、中及后相关围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期护理基础上增加导航护士主导的三级质控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后并发症和护理前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100量表(WHOQOL-100)及癌因性疲乏程度(PFS),最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100评分升高、PFS评分降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采取导航护士主导的三级质控管理的加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后肠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后疼痛感与减少并发症,在改善患者癌因性症状的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马玖杰韩琴刘园园
关键词:三级质控加速康复肺癌
多元化护理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的应用
2024年
研究多元化护理对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于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单孔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病例,根据病案编号尾数单双进行分组,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多元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住院治疗天数,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住院天数、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多元化护理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病人中的运用,能减少病人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缩短住院日,缓解病人痛苦,增加护理满意度。
王聪石玉慧李妍
关键词:多元化护理肺癌护理满意度单孔胸腔镜
SNHG17过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预后的意义
2024年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7,SNHG17)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切除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行NSCLC根治性手87例患者为对象。后随访,记录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SNHG17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SNHG17表达(1.85±0.6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3±0.36)(P<0.05)。TNM分期Ⅰ期SNHG17表达(1.52±0.25),Ⅱ期(1.83±0.66)(t=2.283,P<0.05)、Ⅲ期组织SNHG17表达(2.28±0.58)(t=6.058,P<0.05),Ⅲ期SNHG17表达较Ⅱ期上调(P<0.05)。SNHG17高表达(≥1.72)43例,SNHG17低表达(<1.72)44例,NSCLC组织SNHG17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5)。随访期间复发43例(49.43%),死亡33例(37.93%)。与SNHG17低表达无复发33例(75.00%)相比,SNHG17高表达者无复发11例(25.58%)少,SNHG17低表达中位RFS时间4.30年长于高表达者2.40年(P<0.05);SNHG17低表达生存35例(79.55%)大于高表达者19例(44.19%),SNHG17低表达中位OS时间5.11年长于高表达者4.28年(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NHG17高表达是NSCLC切除术后复发和预后风险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SNHG17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与NSCLC切除复发和预后高风险密切相关。SNHG17有望作为预测手切除NSCLC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韩晓宇李柯育赵志菲高建平
关键词:手术切除预后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病人出院准备服务需求的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病人对出院准备的感知和出院准备服务的需求。方法:选取2021年3月—6月在珠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即将出院的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病人10例作为访谈对象,应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资料、Colaizzi法整理分析。结果: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析出主题依次为出院准备状态未知,出院时矛盾心理(期待出院、焦虑迷茫),出院准备服务的需求(疾病基本信息需求、自我及家属照护技能需求、日常生活健康指导需求、院外支持需求)。结论: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病人出院前仍存在诸多照护需求未得到满足,护理人员应系统、动态评估病人的出院准备状态和照护需求,以构建科学可行的出院准备服务方案。
何晓婷程梅叶俏肖鹏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
快速康复护理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围手期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围手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3年6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后康复指标、后并发症以及后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后1周的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总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理功能、环境、独立性、社会关系、精神、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期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加速患者的疾病的康复进程,减少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后生活质量.
冯海燕
关键词:快速康复胸腔镜肺癌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合并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胸腔镜切除术后合并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进行胸腔镜切除术的22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后出现心肺并发症的52例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出现心肺并发症的176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探索胸腔镜切除术后合并心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MedCalc软件对计量指标行ROC曲线分析,探索其对胸腔镜切除术后合并心肺并发症的预测价值;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胸腔镜切除术后合并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肺癌患者经胸腔镜切除术后合并心肺并发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决策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临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手时间、中出血量、FEV1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手时间、中出血量的AUC分别为0.739、0.785、0.7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5岁、178 min、96 mL。年龄、吸烟史、冠心病史、手时间、FEV1是肺癌患者经胸腔镜切除术后合并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部验证结果指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原始曲线及理想曲线接近,C-index为0.883(95%CI:0.833~0.933),模型拟合度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0.23,可提供临床净收益,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年龄、吸烟史、冠心病史、手时间、FEV1。结论:本研究基于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合并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年龄、吸烟史、冠心病史、手时间、FEV1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心肺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心肺并发症的临床监测,以期降低�
潘永东朱萍吕伟
关键词:肺癌心肺并发症
无线可穿戴设备连续监测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究利用无线可穿戴监护设备连续监测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3年5-8月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患者,后同时利用无线可穿戴和传统有线设备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分别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和比值BlandAltman法检验两种设备测得的监测数据的相关性、差异性和一致性;通过计算无线设备12 h内有效监护率,检验其连续监护的可靠性。结果 共纳入20例患者,其中女15例、男5例,平均年龄(46.20±11.52)岁。两种设备采集的基本生命体征数据均显著相关(P<0.001),其中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线设备测得的心率略低(■=-0.307±1.073,P<0.001),血压(■=1.259±5.354,P<0.001)和体温(■=0.115±0.231,P<0.001)略高;两种设备采集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及体温的比值均值分别为:0.996、1.004、1.000、1.014、1.003,各指标的95%一致性界限(limits of agreement,LoA)和95%LoA的95%置信区间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各指标12 h内有效监护率均>98%。结论 利用无线可穿戴监护设备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大规模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安全保障。
梅小丽黄雨晨周健宋媛媛罗艾琳杨梅郑娥邱扬王贝诺董钲浩廖虎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生命体征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根治性肺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2023年
关于对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根治性肺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的探讨。方法 此次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医院肺癌102例患者;这些样本的实验时间选择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随机划分观察组51例(胸腔镜小切口手)和对照组51例(常规的开胸手)。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并发症、手疗效。结果 在临床指标对比中,观察组的数据明显短于对照组;在血糖(GLU)、白细胞(WBC)、血清前白蛋白(PA)生化指标,手前P>0.05,手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对比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手疗效情况对比中,观察组的总控制率98.04%高于对照组的92.16%(P<0.05)。结论 对于肺癌患者使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效果更好,它不但可以优化相关临床指标,还能将后不良情况减少,控制肺癌的复发。
马亚航
关键词:胸腔镜小切口根治切除术肺癌

相关作者

刘伦旭
作品数:377被引量:4,403H指数:3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肺肿瘤 胸腔镜 非小细胞肺癌 肺叶切除术
汪良骏
作品数:78被引量:1,01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预后 肺肿瘤 外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方德康
作品数:34被引量:47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肺肿瘤 预后 放射疗法 外科治疗
张德超
作品数:136被引量:1,700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肺癌 肺肿瘤 预后
蒲强
作品数:91被引量:842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胸腔镜 肺癌 全胸腔镜 单向式 电视胸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