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20篇“ 肺炎患儿“的相关文章
-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 2025年
- 研究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6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572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依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显示,纳入的572例SMPP患儿中,发热543例(94.93%),其中低热27例,中度发热81例,高热420例,超高热15例;563例(98.43%)患儿出现咳嗽;423例(73.95%)患儿入院体格检查出现了肺部体征改变;58例(10.14%)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458例,占比80.07%;预后不良114例,占比19.93%。体温>39℃、累及系统损伤、PLT、CRP、PCT、IL-6是SMPP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研究发现,SMPP患儿临床特征表现多样,其预后情况与诸多临床特征存在关联。
- 张珊张艳马金海
- 关键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预后影响因素
- 小儿肺炎患儿血沉、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验作用分析
- 2025年
- 分析血液沉降速率、常规血液检测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急性肺炎患童构成观察组,根据是否出现感染症状将其划分为感染组(共18例)和无感染组(共62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进行健康检查的80名健康儿童作为参照组。对感染组与无感染组、观察组与参照组的血常规、血液沉降速率、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总数以及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两组间的血液沉降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血液沉降速率、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儿童急性肺炎的确诊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 刘欢
- 关键词:小儿急性肺炎血沉血常规C-反应蛋白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大叶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2月信阳市妇幼保健院102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患儿大叶性肺炎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查阅患儿临床资料,筛选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MPP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102例MPP患儿中并发大叶性肺炎41例,占比40.20%(41/102);未并发大叶性肺炎患儿61例,占比59.80%(61/102)。发生组患儿发热时间、发病至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8、3.436、11.613、8.79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时间长、发病至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晚、血清CRP及IL-6水平高是MPP患儿并发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1.793、1.598、1.498、1.517,P<0.05)。结论:MPP患儿发生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可能为发热时间长、发病至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时间晚、血清CRP及IL-6水平高。
- 牛凤玲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大叶性肺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 主动防范风险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淄博市周村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情绪状态、家长护理满意度、不良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情绪状态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主动防范风险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
- 王蕾
-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满意度
- 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指标与肺功能的关系及诊断效能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指标与肺功能关系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非肺炎患儿纳入对照组,所有入选儿童均进行T细胞亚群指标(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6]检测,对比两组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采用Pearson分析评估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IL-6与FEV_(1)、FVC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细胞亚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CD3^(+)T细胞、CD4^(+)T细胞较对照组低,CD8^(+)T细胞、IL-6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_(1)、FVC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3^(+)T细胞、CD4^(+)T细胞与FEV_(1)、FVC呈正相关(P<0.05),CD8^(+)T细胞、IL-6与FEV_(1)、FVC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细胞亚群指标联合IL-6水平在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5%、94.0%,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T细胞亚群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T细胞亚群指标联合IL-6水平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 杨莉莉李传景
- 关键词: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支原体肺炎肺通气功能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通气弥散功能损伤发生的预测因素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通气弥散功能损伤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儿童医院呼吸内一科MPP患儿460例临床资料,根据肺通气弥散功能是否损伤分为肺功能损伤组(肺通气弥散功能损伤,n=100)与肺功能正常组(肺通气弥散功能正常,n=360),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治疗相关指标及辅助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通气弥散功能损伤发生预测因素。结果:肺功能损伤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长于肺功能正常组,呼吸音减弱比例、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与MPP患儿肺功能损伤发生独立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用于MPP患儿肺通气弥散功能损伤发生风险预测效能优于三者单用(P<0.05)。结论:MPP患儿如发热时间>7 d、住院时间>10 d及C反应蛋白>30 mg/L更易发生肺功能损伤。
- 卞芳芳吴月娥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通气功能
-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 2025年
- 目的分析在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中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痛的效果。方法对2023年1月-2024年6月我院80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予以研究。遵循随机抽样法分组,A组(n=40)给予咪达唑仑单药镇静镇痛,B组(n=40)在A组基础上加用芬太尼,比较患儿血压、心率、镇静镇痛效果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比较不同时间段HR、SBP、DBP,用药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6h、24h,B组HR、SBP、DBP均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前比较,两组Ramsay、FLAC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6h、24h比较,B组Ramsay评分高于A组、FLACC评分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B组短于A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能稳定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流动力学,镇静镇痛效果好,值得借鉴与应用。
- 胡勇
-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咪达唑仑芬太尼
- 支气管肺炎患儿照护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照护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实施问卷调查,分析支气管肺炎患儿照护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照护者MUIS-FM总分为(73.82±10.1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照护者的MUIS-F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住院次数、年龄、病程、性别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MUIS-F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与患儿关系、年龄、工作状况的照护者的MUIS-F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居住地农村、文化程度低、社会支持水平低是影响支气管肺炎患儿照护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照护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其受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的影响。
- 杨恬姿熊芬
-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社会支持疾病不确定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发热、呼吸急促、咳嗽)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热、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_(1)、FVC、FEV_(1)/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水平,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奇霉素治疗。
- 徐星洁司胜林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孟鲁司特钠阿奇霉素
- 多西环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多西环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2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采用多西环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多西环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不仅可以缩短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减轻其炎症反应,还可以改善其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王亚芹吕宝刚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甲泼尼龙多西环素阿奇霉素
相关作者
- 季伟

- 作品数:399被引量:2,813H指数:2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呼吸道感染 住院患儿 住院儿童 B7-H3
- 严永东

- 作品数:284被引量:1,957H指数:2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呼吸道感染 B7-H3 住院患儿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 陈正荣

- 作品数:263被引量:1,516H指数:2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呼吸道感染 B7-H3 肺炎支原体 住院儿童
- 陈志敏

- 作品数:386被引量:4,362H指数:3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肺炎支原体 纤维支气管镜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
- 尚云晓

- 作品数:595被引量:5,661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哮喘 儿童 哮喘小鼠 儿童哮喘 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