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7篇“ 肺换气“的相关文章
- 利多卡因对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方法:取30只健康的SPF级雄性SD大鼠,重量为220~28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0),分别是对照组(C组)、脓...
- 陈雪莹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脓毒症利多卡因肺换气功能
-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2~3月龄,体质量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脓毒症组(S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S组和L组以腹腔注射LPS 10 mg/kg的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组注射LPS后1 min时尾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利多卡因10 mg/kg,再以10 m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3 h,C组和S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注射LPS后24 h时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及呼吸指数(RI),随后立即开胸取左肺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活性氧(ROS)水平,取右上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泡结构及肺水肿情况,取右下肺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结构。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L组A-aDO_(2)、RI、TNF-α、HO-1和ROS水平升高,PaO_(2)和OI降低,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L组PaO_(2)、OI和HO-1升高,A-aDO_(2)、RI、TNF-α和ROS水平降低(P<0.05),PaC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S组减轻。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改善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换气功能。
- 徐桂萍陈雪莹张宇轩麦丽帕特·伊力艾克拜尔
- 关键词:利多卡因脓毒症肺换气急性肺损伤
- 小剂量呋塞米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肺换气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全麻期间给予小剂量呋塞米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换气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呋塞米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75例。F组于手术结束前0.5 h静脉推注呋塞米0.1 mg·kg^(-1),C组于手术前0.5 h静脉推注等体积生理盐水0.1 mL·kg^(-1)。记录患者术后2 h和24 h动脉血气氧分压、氧合指数、电解质水平、肺部并发症情况及30天内死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术后2 h及24 h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术后K^(+)、Na^(+)、Ca^(2+)及Cl^(-)水平、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0天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期间给予小剂量呋塞米(0.1 mg·kg^(-1))可以改善胸腔镜下肺切除患者术后24 h内肺换气功能,但并不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30天内死亡率。
- 杨春嵇富海季节宋楠马正敏
- 关键词:呋塞米肺切除术肺换气功能肺部并发症
- 肺保护性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换气功能、血清克拉细胞分泌蛋白16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分析肺保护性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换气功能、血清克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盐域市建湖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间歇正压机械通气模式进行肺保护性通气,B组采用全程通气模式进行通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10 min、气腹30 min、气腹停止5 min、术后2 h时患者肺换气功能、CC16水平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进行分组,比较其肺换气功能、血清CC1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B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_(2))在时点因素、交互因素、组别因素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16则在时点因素、组别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对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的观察,A组有4例(10.0%)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B组有15例(37.5%)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两组发生并发症患者PA-aDO_(2)、CC16水平均高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A组:(332.9±2.0)mmHg(1 mmHg=0.133 kPa)比(290.4±13.0)mmHg,(53.5±1.5)μg/L比(39.5±6.5)μg/L;B组:(339.1±8.8)mmHg比(330.7±17.9)mmHg,(41.5±4.2)μg/L比(39.7±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A-aDO_(2)、CC16预测A组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0.833,预测B组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AUC为0.885、0.731。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换气功能、血清CC16水平影响较小,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概率较低。而肺换气功能、血清CC16水平对预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具有一定价值。
- 裴学坤徐军孙晓燕孙玉明
- 关键词:妇科外科手术腹腔镜间歇正压通气肺换气
- 综合干预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23年
-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采取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法,研究组采取综合干预方法。对比2组患者排痰效果、干预前后肺换气功能指标变化[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组氧饱和度(S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每日排痰量少于对照组,痰鸣音评分低于对照组,SPO_(2)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aO_(2)、SpO_(2)水平及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好,能够减少对肺换气功能的不良影响,患者满意度高。
- 杨茹雪霍晓敏张秀敏王雅宁
- 关键词:综合干预无创机械通气排痰效果肺换气
- 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对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分析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对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对症及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加用氨溴索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肺换气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水平变化、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PAaDO_(2)(2.14±0.11)kPa、Qs/Qt(5.52±0.68)%、RI(0.12±0.03)水平均降低,血清ECP(7.77±0.69)μg/mL、EOS(0.06±0.02)10^(9)/L及IgE(80.55±10.40)IU/mL水平降低,血清IL-4(10.14±1.12)pg/mL、IL-13(133.22±12.21)pg/mL水平降低,血清IFN-γ(29.66±2.69)pg/mL水平增高,治疗后躯体疼痛(58.77±4.62)分、生理功能(57.12±4.09)分、生活能力(56.94±4.23)分、社会功能(55.88±4.47)分、心理健康(56.15±4.44)分及总体健康(55.59±4.09)分评分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哮喘患儿的治疗中采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改善肺换气的功能。
- 黄亿荣
- 关键词:沙丁胺醇氨溴索肺换气功能
- 不同内径气管导管对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患者呼吸力学、肺换气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患者探究不同内径气管导管对呼吸力学、肺换气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以便选择更优的气管导管型号,优化通气功能、减少机械通气肺损伤,改善围术期呼吸功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 李依铭
-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机械通气气管导管肺换气功能
-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换气功能、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3年
- 目的探讨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氧合指数(OI)及弥散指数、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NRDSⅠ-Ⅲ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NIPPV模式,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的弥散指数与OI,比较两组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后,两组弥散指数与OI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慢性肺支气管发育不良、鼻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率高,在改善患儿氧合指数、弥散指数及预后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 杜志云李书秀许海娟史亦男王欢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预后
- 布托啡诺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呼吸力学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对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呼吸力学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探索其潜在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1例AS...
- 金悦
- 关键词:布托啡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腔镜手术肺换气功能
- 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nCPAP在孕周<34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肺换气状态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究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孕周<34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肺换气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2年1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0例孕周<34周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nCPAP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nCPA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O_(2)及PaCO_(2))、氧合指数(OI)、脑氧饱和度(ScO_(2))及肺换气指标[最大吸气压(P_(imax))、最大呼气压(P_(emax))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_(A-a)DO_(2))]。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OI、ScO_(2)及肺换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2及24 h后,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指标、OI、ScO_(2)及肺换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nCPAP在孕周<34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早产儿的肺换气状态,在孕周<34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肖香萍张帅红
- 关键词:NCPAP早产儿
相关作者
- 林丽娜

- 作品数:207被引量:1,258H指数:18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再灌注损伤 川芎嗪 肝缺血 参麦注射液 异丙酚
- 王良荣

- 作品数:56被引量:216H指数:8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参麦注射液 肺换气 止血带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肢体缺血
- 赵喜越

- 作品数:26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止血带 肺换气 参麦注射液 META分析 再灌注损伤
- 杨毅

- 作品数:535被引量:4,690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ARDS 感染性休克 重症患者
- 邱海波

- 作品数:796被引量:7,073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ARDS 机械通气 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