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0篇“ 肩胛上神经“的相关文章
-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肩胛上神经卡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等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于治疗后1个月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均逐渐减轻,肩关节功能均逐渐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旋及外展角度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 朱君健过雨佳王灿经周岱鹏
- 关键词:超声引导针刀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疼痛
- 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加用杜藤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分值、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SF-12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杜藤颗粒联合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较好。
- 柴刚刚陈斌
- 关键词: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小针刀
- 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SNB)联合任务导向训练(TOT)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1例)。两组均进行TOT,研究组患者在TOT前先进行SSNB,两组再进行TOT,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VAS评分在时间与治疗方法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0.05);时间、治疗方法在VA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4周、12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UE评分在时间与治疗方法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0.05);时间、治疗方法在FMA-UE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FMA-U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FMA-U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在时间与治疗方法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0.05);时间、治疗方法在MBI评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NB联合TOT有助于缓解HSP症状,利于患者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 黄小玉赖丽萍胡荣亮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肩痛肩胛上神经阻滞
- 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观察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中医定向透药、针灸联合电针、红光、微波、推拿等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南漳县中医院的50例肩周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各由 25例组成,对照组采用干扰电、中医定向透药、针灸、红光、微波、推拿等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两组均进行为期两周的治疗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中医定向透药、针灸联合电针、红光、微波、推拿等治疗可提高肩周炎患者治疗的显著有效率。
- 何露露陈薇
- 关键词: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肩周炎
- 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0)、参照组(n=60)。联合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参照组给予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最大肺活量(VC_(max))、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VC)差异;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在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及6 h时,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48 h时,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诱导后10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MAP、HR、SpO_(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VC_(max)、FVC、FEV_(1)/FVC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在肌间沟臂丛和肩胛上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引起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肺功能保护作用。
- 齐梦圆徐进赵燕鹏
- 关键词:肩关节镜手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
- B超引导下肩胛上神经及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 2024年
- 在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中探讨B超引导肩胛上神经、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为探究主要观察对象,最早、最晚入组时间节点分别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按照随机方式进行组别的划分,手术执行过程中分别予以喉罩全身麻醉、前者模式联合B超引导肩胛上神经、臂丛神经阻滞,进而明确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拔管及出室耗费时间更短,且术后6小时肺功能所处状态更好(P<0.05);术后2h、6h、12h观察组疼痛感知分值水平更低(P<0.05);各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次数较为相似,相较卡方值、P值计算结果分别为0.218、0.640(P>0.05)。 结论 患者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时,在执行喉罩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增加B超引导肩胛上神经、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对患者的苏醒质量有着显著优化效果,有利于缓解不同时间节点患者的疼痛感知,且联合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袁士伟
- 关键词:肩关节镜手术B超引导
- 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原发性肩周炎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肌肉骨骼疾病,发病隐匿,病程长[1],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5%[2]。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3],并且常常好发于惯用手一侧的肩关节。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导致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发生[4]。
- 冷冰韩长旭
- 关键词:体力劳动者肌肉骨骼疾病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肩胛上神经阻滞肩关节
-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联合腋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一种由于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或韧带发生炎症或僵硬,并出现粘连的疾病[1]。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SSNB)常用于肩部慢性疾病,如肩袖损伤、涉及肩部的风湿性疾病、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和偏瘫肩部疼痛的治疗[2]。Abodonya等[3]亦证实SSNB联合超激光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病人的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王海燕等[4]研究发现SSNB与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使用能更显著的减轻病人疼痛,同时能更明显的改善其肩关节功能。超声引导SSNB、脉冲射频或关节腔内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和局部麻醉药物可有效缓解疼痛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尤其是对于疼痛反复发作、顽固不愈或合并预后不良的高风险因素(如韧带明显钙化、肌腱明显增厚、局部僵硬等)是一种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5]。
- 薄存菊刘晓明刘勇坚徐灵军黄乔东
- 关键词:肩胛上神经肩关节功能关节囊脉冲射频
- 理筋手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研究
- 目的:通过对理筋手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探索中医理筋手法治疗此疾病的疗效性、实用性、安全性。方法:在2021年12月1号至2022年12月1号期间,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根据门诊诊断...
- 袁志发
- 关键词: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理筋手法VAS评分
- 体外冲击波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偏瘫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偏瘫肩痛(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ESW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及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5,P<0.05);观察组患者P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3,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9,P<0.05)。结论:ESWT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能显著降低HSP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 樊琼刘华徐冬梅傅继凡钟波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肩胛上神经阻滞偏瘫肩痛脑卒中
相关作者
- 陈德松

- 作品数:278被引量:1,799H指数:2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胸廓出口综合征 臂丛神经 解剖学 臂丛 桡神经
- 顾玉东

- 作品数:839被引量:6,490H指数:4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臂丛 周围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移位 周围神经损伤
- 黄德清

- 作品数:36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硬脊膜 周围神经缺损 神经再生 椎间盘炎 肩胛上神经
- 戚超

- 作品数:80被引量:38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关节镜 关节镜检查 肩袖撕裂 肩袖 疗效比较
- 官士兵

- 作品数:26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副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 肩胛上神经 内窥镜 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