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篇“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相关文章
肥大橄榄变性
2023年
肥大橄榄变性,又称为肥大橄榄变性(HOD),是一种特殊的跨突触变性,头部磁共振图像呈特征橄榄T2WI高信号影。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HOD的病因和病理学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诊治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李雨景金明睿潘晓娜王慧孙慧
关键词: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肥大橄榄变性被引量:4
2019年
肥大橄榄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继发于齿状-红-橄榄环路区(Dentato-Rubro-Olivary Pathway,DROP)病变所引起的跨突触变性,该环路区也称为Guillain-Mollaret三角。
姜威谭旋宇甘霖(综述)于澎董铭
关键词: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肥大橄榄变性被引量:11
2012年
肥大橄榄变性(HOD)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跨突触神经元变性,是小脑齿状中脑红延髓橄榄神经元联系环路受损而引起的橄榄神经元的继发变性改变。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神经元肥大、空泡样变性和胶质细胞增生,特征病理表现基于以两点:(1)与神经元溃变不同,肥大橄榄变性被称为"跨突触变性",即位神经元损伤引发的上位神经元的数量、结构和功能改变。(2)这种变性可导致受累的橄榄发生肥大而非萎缩。
韩彤
关键词: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小脑齿状核神经元损伤病理变化
脑桥出血后肥大橄榄变性伴垂直钟摆样眼震1例
2024年
目的报道1例以垂直钟摆样眼震为突出体征的肥大橄榄变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脑桥出血后继发肥大橄榄变性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讨论。结果中年男,48岁,脑桥出血2个月后出现行走不稳、视物浮动,体格检查见双眼自发及凝视诱发的垂直钟摆样眼震,头颅MRI示双侧橄榄区体积增大及T2WI、FLAIR高信号,结合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考虑脑桥出血后导致的双侧肥大橄榄变性,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止晕等对症治疗,患者头晕及肢体无力好转,但眼震仍持续存在。结论垂直钟摆样眼震可为肥大橄榄变性的罕见表现,若在脑桥出血恢复期迟发出现,需警惕肥大橄榄变性可能,尽早完善头颅MRI有助于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李晓琴杜鹃曾阳桥陈薇陶涛
关键词:脑桥出血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神经变性疾病
脑桥出血继发肥大橄榄变性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脑桥出血后继发肥大橄榄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1至2022年12月巴彦淖尔市医院神经内科诊断的脑桥出血后继发HOD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53±7)岁,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8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腭肌痉挛,3例出现Holmes震颤(HT),2例出现垂直眼球浮动,1例未见明确新发症状体征。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橄榄体积增大,T2WI和Flair呈高信号改变;头颅CT检查均显示脑桥被盖部出血。结论位于齿状-红-橄榄环路(亦称为Guillain-Mollaret triangle,GMT)的脑桥被盖部出血易继发HOD,推测出现HOD与HT的解剖学通路存在一定关系。
刘利峰姜波蔡志平李斯琴付琨燕
关键词:脑桥脑出血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磁共振成像
三例脑干出血继发肥大橄榄变性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对三例肥大橄榄变性(HO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既往文献报道的脑干出血继发HOD病例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对三例确诊HOD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在PubMed、EMbase数据库中检索既往脑干出血继发HOD相关病例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三例患者平均年龄57.3岁,HOD的临床症状分别延迟于原发病变4月、3月、4月出现。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腭肌阵挛、眼球震颤、头部震颤、共济失调等。原发病灶均在脑桥;在MRI上均表现为体积增大的橄榄及T2WI高信号。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既往病例共39例,男25例(65.9%),女14例(34.1%);平均年龄50.7岁;原发病变为海绵状血管瘤出血16例(41.0%),原发脑干出血23例(59.0%);临床症状迟于原发病3月至15年出现(中位时间6月),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腭肌阵挛(38.5%)、肢体或头部震颤(33.3%)和眼球震颤(30.8%)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的好转率46.2%;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均明显好转。结论:HOD的诊断主要依赖MRI和典型临床表现,但各病例间临床特征的异质较大。脑干出血继发HOD患者中ION单侧受累较多,出现Holmes震颤的比例相对高,药物治疗总体效果有限。
李辉黄波徐沙贝朱文浩
关键词: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脑干出血后肥大橄榄变性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所致肥大橄榄变性(HOD)的磁共振常规和扩散张量成像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收集16例脑干出血后继发的HOD患者(HOD组)和16名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的磁共振成像资料,分析脑干出血的磁共振表现,肥大橄榄变性的影像学表现,测量变性橄榄的径线、局部的FA值、并追踪脑20条纤维束,结合文献对其相应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例表现为左侧橄榄变性,其余均为双侧橄榄变性,肥大橄榄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均大于正常人(P<0.05),T_(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T_(1)WI呈等信号,DWI呈等信号。HOD组脑桥的FA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HOD组橄榄的FA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D组右侧丘脑辐射、皮质脊髓束、右侧扣带海马体、右侧钩束、右侧弓状束和左侧丘脑辐射、左侧额枕束、左侧纵束的FA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干出血所致的HOD有其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机制,磁共振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HOD提供无创、客观的依据。
占鸣占鸣张梅花徐亦生高智琴杨路
关键词:脑干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弥散张量成像
脑桥出血致肥大橄榄变性7例MRI特征分析
2022年
肥大橄榄变性(HOD)是涉及齿状-红-橄榄环路(亦称为Guillain-Mollaret三角)的跨突触变性,绝大多数继发于中脑、脑桥或小脑病变后的一段时期,少数为特发[1]。现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21年2月随访证实脑桥出血致肥大橄榄变性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MRI表现,为提高本病的诊断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47~63岁,平均(55.7±7.3)岁。就诊原因:CT证实为脑桥出血,均发生在被盖区。
严宜飞朱美茹张明贵
关键词:脑桥出血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MRI表现
4例继发肥大橄榄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2022年
目的探讨继发肥大橄榄变性(HOD)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识别及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例HOD患者临床资料,归纳临床、影像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4例患者均为继发HOD,脑干、小脑不同病变在锥体系症状好转的基础上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磁共振(MRI)T成像示橄榄局限高信号伴体积增大。结论脑干、小脑病变可导致继发肥大HOD。当锥体系症状平稳时出现锥体外系症状,需考虑HOD,结合影像检查可明确诊断。
巩雨高震王虎清杨晶雯张桂莲展淑琴张茹吴海琴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
ATXN8异常扩增引起双侧肥大橄榄变性1例报告
2022年
肥大橄榄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橄榄神经元变性,是由于小脑齿状、中脑红和延髓橄榄神经通路受损后的迟发病理学改变。双侧HOD较单侧HOD少见,而据我们所知ATXN8异常扩增引起的双侧肥大橄榄变性目前中英文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鲍汉中兰瑞王保奇邹旭欢史倩齐桃桃刘露露
关键词: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基因筛查

相关作者

王新疆
作品数:41被引量:37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MRA
张岚
作品数:117被引量:355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钆 MRI 钠 肝硬化
刘建军
作品数:57被引量:210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影像学诊断 MRI诊断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傅明花
作品数:24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军区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MRI MRI诊断 MR表现
高媛
作品数:83被引量:359H指数:11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研究主题:纤维支气管镜 误诊 肺肿瘤 肺癌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