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3篇“ 肢体无力“的相关文章
- 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短暂一侧肢体无力的老年主动脉夹层1例报道
- 2025年
-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中层破裂,在血流不断冲击作用下,内膜自破裂处沿着主动脉纵轴不断扩张形成血肿,将主动脉腔分成真腔和假腔。AD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血管疾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AD的发病率约为4.4~7.7/10万,60岁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AD的典型症状为突然出现剧烈撕裂样胸痛,随着病情进展,脏器血流减少引起昏厥、恶心、呕吐、出汗、呼吸急促或下肢疼痛等。如果病人没有出现严重胸痛等典型症状,AD可能被误诊、漏诊或延迟诊断,进而未及时手术而导致死亡。老年病人更容易出现不典型症状。本文通过分析1例不典型老年AD的诊治过程,探讨其误诊及延迟诊断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AD的诊治提供经验。
- 王长远赵芯晨韩英娜刘志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不典型症状主动脉内膜胸痛
- 视力模糊、肢体无力,警惕多发性硬化症
- 2024年
-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复杂且令人费解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悄无声息地侵袭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成为许多患者及其家庭难以言说的痛楚。本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介绍多发性硬化症,从认识这一疾病开始,逐步探讨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
- 王洁杨玲玲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视力模糊肢体无力
- 以左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一例被引量:1
- 2023年
- 患者,女,6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5小时”于2022年1月15日11时30分由120送入我院急诊科。患者入院前1.5 h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行走受限伴吐词不清,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肢体抽搐、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不佳,未进食且二便未解,体力下降;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口服药物不详,平素血压控制在140/85mmHg左右;其余无特殊。急诊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62/89 mmHg,右上肢血压165/90 mmHg,T 36.4℃、R 20次/min、P 52次/min,嗜睡、言语含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为3 mm,对光反射存在,无眼震,双眼向左侧注视麻痹,左侧中枢性面瘫,疼痛刺激左侧肢体无回缩,右侧肢体可见自主活动,左侧肢体肌张力高,病理征未引出,颈软无抵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7分。
- 曹丽伟吴乐叶鸿翔刘菲武强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静脉溶栓胸部CT
- 功能性肢体无力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23年
- 功能性肢体无力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运动障碍,其诊断主要基于病史、神经科检查和阳性体征,易漏诊或误诊,治疗需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进行诊断解释、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本文对功能性肢体无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治疗率,改善患者预后。
- 尹豆王刚王继先
- 关键词:四肢
- 青年功能性偏侧肢体无力一例
- 2023年
- 患者男性,28岁。主因左下肢麻木无力2年余、右下肢麻木无力17天、加重1天,于2022年8月26日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夜间醒来左下肢麻木、无力,其余肢体活动如常,发作过程中不伴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意识障碍及大小便障碍。
- 潘小玲周亚琼王刚
- 关键词:偏瘫病例报告
- 第499例——胃旁路术后、肢体无力、骨痛
- 2023年
- 患者女,36岁,因骨折史2年、肢体无力1年余、加重伴骨痛2个月就诊。辅助检查提示缺铁性贫血,血钙、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影像学提示存在典型骨软化症表现,结合患者数年前行Roux-en-Y胃旁路减重手术,考虑为减重术后营养吸收障碍所致骨软化症。给予较大剂量活性维生素D、钙剂、普通维生素D补充,患者逐渐恢复正常体力活动,骨代谢指标明显改善,骨密度增加。
- 宋桉杨奕姜艳李梅夏维波邢小平王鸥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骨软化症胃旁路术
- 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
- 2022年
-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42岁,汉族。因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于2021年9月2日收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患者于2021年9月2日10∶43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无发热、头痛、头晕症状,持续5分钟后自行缓解,间隔数分钟再次发作,于10∶57急诊至我院就诊。
- 次央周立新次旦卓嘎胡亚雄赵玉华
- 关键词:内囊脑缺血发作短暂性动脉粥样硬化
- 支架置入术治疗大脑前动脉A2段狭窄所致反复发作性单侧肢体无力: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2年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ICAS)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病因之一[1]。在亚洲人群中,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狭窄发病率较高,最常发生在A2段[2,3]。根据梗死累及部位、体积及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可导致短暂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多数患者出现对侧下肢运动障碍症状[4]。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强化危险因素管理和血管内治疗[2,5,6]。研究表明,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治疗ICAS是安全有效的,但仍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加以证实以及严格的患者筛选[7]。本文报告1例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慢性闭塞和ACA A2段狭窄的患者,单侧肢体无力反复发作,入院后强化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进行性加重,补救性支架置入后血流灌注恢复良好,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以改善。现结合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特征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并进行文献复习。
- 蔡玉森刘华坤王艳红顾玉婷
- 关键词:大脑前动脉单侧肢体支架置入术补救性
- 脑梗死致同侧肢体无力8例临床和影像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总结脑梗死导致同侧肢体无力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可能的病生理机制。方法收集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导致同侧肢体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结果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44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共发现8例同侧肢体偏瘫病例(占0.18%),所有患者均为腔隙性脑梗死,4例有既往脑梗死病史,3例在对侧脑区有陈旧软化灶,1例患者DTI提示锥体束未交叉,2例病灶在脑干,2例在半卵圆中心,3例在内囊,1例在壳核,1例在额叶皮质。结论脑梗死导致同侧肢体无力患者多有既往锥体束损伤史,多为腔隙性病灶,部位多位于同侧锥体束走形区。
- 伍嫦珠陈龙
- 关键词:脑梗死
- 第545例右侧肢体无力―下肢浮肿―皮肤瘀斑
- 2021年
- 报道1例妊娠期间发现血小板减低、肝功能异常、尿蛋白阳性的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紧急终止妊娠后血小板水平仍下降,同时出现肝梗死,考虑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多次血浆置换后好转。
- 史昱吴迪赵久良宋亦军李梦涛曾小峰
-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抗体HELLP综合征
相关作者
- 崔丽英

- 作品数:878被引量:18,922H指数:3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肌萎缩侧索硬化 病例报告 肌电图 脑炎 重症肌无力
- 戚晓昆

- 作品数:797被引量:1,75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多系统萎缩 影像 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中枢神经系统
- 毛晨晖

- 作品数:75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痴呆 脑脊液 放液 高危 阿尔茨海默病
- 彭斌

- 作品数:290被引量:15,015H指数:2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脑炎 卒中 病例报告 缺血性卒中 抗N
- 贾建平

- 作品数:1,313被引量:6,163H指数:3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脑梗死